問。
于何時有供養法及振鈴等事耶。
又結誦何等印明耶。
師曰。
前方便印明振鈴等在表白等後也(雲雲)後日決雲。
禮佛之後可有印明振鈴也(雲雲)師曰。
戒儀文處處三說(雲雲)其文全三度可說也(雲雲)或說慈愍故言三說(雲雲)。
南向禮盤前花機前受者座。
座右淨薦(雲雲)(疊以置之薦左右欤。
耳東西也)華機東端齒木二枝。
師曰。
多分面南說三戒也(雲雲)先贊衆列座。
阇梨登座持杵給。
私雲。
登座即加持香水灑淨欤。
受者當師前座淨座上。
受者即起坐花機前座上薦也。
問。
受者今時可着華機前座欤。
為當與戒之時可有欤。
次贊衆立誦四智贊三反。
打铙。
受者不立。
次居(金二打)如常。
呗(雲何呗也。
若無人時用如來呗欤)次立如常散花(三段)次對揚。
問。
散花中段出何經耶。
已上彼日作法随臆持記之。
自餘事更可尋之。
端落失了。
可相尋之。
問。
釋文非是法僧等心何。
問。
如文二教彼三歸者。
為弟子贊之。
為當可有用心耶。
問意二可奉授三歸雲耶。
又義釋雲。
教彼三歸忏悔先罪發菩提心。
具如供養法中。
故今引用後文。
問。
此文又為弟子可讀之耶。
問意意上教彼三歸。
今先三歸意申文引。
即南無十方三世佛等伽陀可授也。
而中間又此文讀頗有混亂欤。
又雲。
南無十方三世佛(雲雲)●(雲雲)問。
誦此伽陀音曲如何。
下運心等文同曲欤。
私雲。
伽陀及真言弟子皆取其次第。
以下諸文皆取次第也。
又雲。
三應忏悔先罪。
我由無明所積集(雲雲)●(雲雲)。
私雲。
阿阇梨言三應忏悔。
先是言則用心欤。
以下諸處皆如是有用心言。
自然知之。
又雲。
四應發菩提心淨菩提心。
已上如上尋之。
又雲。
應心口相應發大誓願。
衆生無邊○音唱之。
今取次第欤。
又雲。
今所發心○至心頂禮(音)問。
此文音曲同下運心等耶。
具支雲。
四者教彼三歸。
五者忏悔先罪。
六發菩提心。
今檢供養法中。
唯有九方便中歸依忏悔發心伽陀真言。
故知此中宜用彼文。
然諸成儀多用自作。
私謂。
若自作者供養法中最初真言是護身也(雲雲)次法界生及轉法輪金剛薩埵。
據轉字輪品義釋意。
是三自歸即真言也(雲雲)次啰字是滅罪法。
又○有方等陀羅尼七衆忏悔。
四陀羅尼是七佛說。
末代最要(雲雲)真言藏品菩提心等四印真言。
是發菩提心行法也(雲雲)。
七者運心供養。
義釋次次次當(雲雲)。
問。
依此意者。
于此處有行法欤。
委曲可尋之。
行儀雲。
運心供養雲。
次當授與塗香花。
教令運心供養尊。
諸弟子某甲等○至心頂禮●●●●(雲雲)。
嘉會雲。
義釋雲。
次當授與塗香花。
教令運心供養諸尊(雲雲)行儀置之第二。
今依釋次第此處出之。
文雲。
當授塗花。
須手授香花。
而準行儀。
受戒之後更有授與五供之法。
此界雖無授文。
而今依金剛頂法下文可出。
故此處暫用行儀運心供養之文。
或以香花授弟子手運心供養亦得。
但彼出摩尼供養真言。
今且可用此界普供養真言(雲雲)。
儀雲。
六應問遮難。
諸戒儀皆問七遮(雲雲)其四接法者(雲雲)應行布施。
汝等能行之否。
答。
能行。
私雲。
三問三答後。
更可問之。
下三同之。
問。
已上已下之問弟子合掌而坐欤何。
又雲。
如是四法是修行處。
是事如是持(雲雲)
又雲。
應請戒師。
弟子某甲等(雲雲)。
次請羯磨阿阇梨。
弟子等(雲雲)。
次請教授阿阇梨。
弟子等(雲雲)。
次請證戒阿阇梨。
弟子等(雲雲)。
次請同學伴侶。
弟子等(雲雲)。
問。
嘉會此次雲。
請傳戒灌頂阿阇梨。
弟子某甲等(乃至)慈愍故(三說。
已上出最上乘學受菩提心戒)今儀不出之。
不必用欤。
儀雲。
八羯磨授戒。
經雲。
應如是學(雲雲)汝等應當乃至能持否。
三說(雲雲)師曰。
達磨(雲雲)又雲。
義釋雲。
佛前說乃至即令為說也(雲雲)。
問。
此文為弟子可讀之耶。
又雲。
菩薩戒略有二種○故經雲。
善巧修行也。
此經十萬偈大本。
具有授此戒等方便。
令不得此土。
然金剛頂中自有授法。
與彼不殊。
當出取之耳(雲雲)。
問。
此文為弟子可讀欤。
若爾者此經十萬偈大本具有等文。
以下略之耶。
為當何。
又雲。
阿阇梨次當(乃至)還三遍授之(雲雲)。
問。
還三遍授之者心何。
問。
十無盡戒今又授之意何(問意雲。
先引經文授十戒即問持不已。
雲雲)。
今又十無盡者。
指何耶。
又雲。
受已令彼表白。
我某甲等○無有舍義(雲雲)音。
又雲。
苾刍某甲(師名也)稽首和南。
敬白蓮花胎藏(乃至)今有娑诃世音○某甲處。
今有衆多善男子受淨戒。
唯願十方一切諸佛諸大菩薩一切賢聖○至心頂禮(雲雲)問。
唯願十方以下文訓欤(若爾者至心頂禮言何)問。
嘉會文求聖加護之次有此言何。
問。
善女人言可除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