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是(薩王愛喜也)乃至北方四句是業護牙拳也。
中央四句即是金寶法羯也(教義雲。
金寶法業雲雲)即亦各有五佛之義故。
以二十句即對五佛并二十尊也。
問。
何故此漢語文少耶。
答。
專不少。
謂雖梵文多之。
漢文譯甚少也。
是常事也。
至今文者甚行教句數多也。
或說大日第七卷所出是大贊漢文也(雲雲)已上同日說。
(寬德三年四月上旬)
略出雲。
其灌頂壇應向大壇天方門外。
下至二肘(雲雲)師曰。
天方者上方也。
雲梵天方也。
(同日說)
六卷經雲。
花芒出外。
四卷雲光芒(雲雲)師曰。
六本文可也謂于蓮下有月光。
花芒出月外也。
光芒者頗可思之。
(同日說)
問。
檢秘錄。
六卷略出有佛說本。
是非大師本欤。
答。
師曰。
慈覺大師将來之六卷本題亦有佛說字也。
故以此傳授六卷本即是大師将來本也。
即又以此本校前唐院本。
全同之更無異。
即彼前唐院本題(雲雲)佛說金剛頂瑜伽○等(雲雲)奧題雲瑜伽三摩地。
(同日說)
略出六說護摩文雲。
五部心陀羅尼○一句一遍○(雲雲)師曰。
●●●●●是也。
如台灌頂護摩。
雲三部心●●●。
(寬德三年三月二十日說)
略出一(六本)左腳如丁字者。
謂翹右足當左膝形也。
或寄壁等立作之。
(同日說)
又以右腳踏左腳者。
謂以右足大指踏左足大指甲上也。
左大指下有物(雲雲)又于諸部中若不能結令跏随意作之者。
謂諸部各各坐若不能結之。
唯普通坐結之。
謂半跏座(若結跏坐)用之。
若降若敬等皆但用通坐法耳。
(同日說)
又依于其邊月輪等(雲雲)已下是他受用身耳。
(同日)
又五佛俱名一切如來也。
謂一一佛是一切佛聚合身故也。
故雲依于一切如來其邊月輪等也。
又經雲。
畫衆生界○乃至得一切如來大圓鏡智(薩)畫衆生界攝召一切如來(王)○以金剛箭敬一切如來(愛)令一切佛歡喜(雲雲)南西北四菩薩亦爾也。
此一切如來者是在纏如來也。
乃至北方護菩薩三摩地故。
法界一切衆生皆被金剛甲胄。
凡佛最正覺登果位之時。
如此冥以所證功德冥薰法界一切衆生。
其佛菩薩功德慈悲遍法界故也。
如我等一切有情幾被如此冥薰耶。
依此薰故。
今結緣佛法微發心生善生淨土也。
師曰。
諸佛菩薩冥薰一切衆生。
雖不覺知自成金剛薩埵。
乃至成拳等必定不疑。
何況随分結印誦明仰彼冥薰耶。
如彼青龍軌之初曰之意耳。
結印誦明永聖加護也。
又雲。
凡一切功德法門。
悉行者心中無始理具之法門也。
若不修行在纏中不顯。
若修行之者即開顯無疑。
故一切行法等我心中所具法門行顯也。
故法易成驗易成耳。
如天台觀心釋。
一切功德法門皆約心法觀之。
真言約第八識具一切法門耳。
即是淨菩提心雲月輪也。
一切染淨法門内外萬殊皆悉第八識所變耳。
問。
經何故一一諸尊皆雲金剛薩埵三摩地極堅牢耶。
答。
此等諸尊皆以金剛薩埵三摩地為初入位也。
無超金剛薩埵三摩地故。
一一諸尊皆有金剛薩埵三摩地所成堅牢之義也。
又一一諸部皆有金剛薩埵。
乃至大日所現大持金剛是白色金剛薩埵。
如雲五部金剛薩埵也。
如餘虛空藏等諸尊亦有五部。
而是薩埵顯初入故。
諸尊皆雲金剛薩埵三摩地等也。
(同日說)
又金剛頂經說曼荼羅已後文。
大日如來現大持金剛之身所說也。
(寬德三年四月上旬說)
師曰。
自佛身出縛日羅薩埵者。
即薩埵種子●字。
此字變成衆多月輪。
于一切有情乃至蝼蟻蚊虻皆此月輪一一往覆彼一一有情。
即各住月輪中即成薩埵身(乃至)拳亦爾也。
如此諸佛自受法樂冥薰衆生令發善心。
大略記之。
可見經也。
(同日說)
又十方一切諸佛同入大日身故。
大日名一切如來也。
又于須彌頂空諸佛側塞(雲雲)入而不入。
不入而入也。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說)
金剛頂經十萬偈大本。
金剛三藏于南海譯之。
後不空三藏值金剛三藏。
臨終猶乞見十萬偈。
仍金剛三藏雲。
龍智阿阇梨猶存。
西國往可請乞(雲雲)不空遂于龍智所請來百千偈。
于唐土隻譯出教王經一部三十七尊一會作法也。
而其大本不譯傳。
猶是于大唐非其器故欤。
而示大本大概。
十八會指歸是也。
隻其十八會名目許也。
而又随要要從其大本各譯出一尊之法。
所謂千手文殊一字頂輪等諸金剛頂瑜伽雲經軌等是也。
海運記普賢阿阇梨者。
當龍智阿阇梨也(雲雲)又金剛界前後所學不同者。
金剛智不空本異也(雲雲)
師曰。
十八會指歸者。
金剛界大本有十八會。
其初會亦有四大品之中其初一品是所傳譯也。
故不空三藏其十八會大旨示給。
是十八會指歸也。
大本不傳故。
令人知其大旨故記之也。
(寬德三年三月二十日說)
金剛頂經三本有之。
疏舊本者是四卷略出經也。
别本雲者六卷略出經也。
新本者三卷教王經也。
同二年六月九日咨問之。
已上畢。
(禦本雲)
文明十六曆(甲辰)夷則天于桂輪院為興隆佛法四十帖決遂寫功訖。
阿阇梨澄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