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慈覺大師之禦私記也。
又蘇悉地中行法次第不可新作之。
傳教大師禦藥師私記是也。
(長久五年五月十一日)
蘇悉地經十八曼荼羅者。
檢經可定其數也。
率爾計之十七有之。
蘇悉地教是胎藏三部中金剛部法也。
以此金剛部成就上二部也。
故文雲。
雖金剛下部(雲雲)此金剛部中分别三部也。
故金不同胎三部耳(永承二年三月十九日說之)。
(寬德二年六月之)
或視三昧耶或示三昧耶車辂印交六指頭各卧着掌也。
胎花曼印六指頭少許起立也。
一師說雲。
二頭指跓如小蓮葉圓。
軍荼利軌雲。
二風圓拄(雲雲)葉彼說也。
法花軌雲。
中指以下六指屈起如花形。
二風圓拄(雲雲)此文葉上二說也。
(同日說)
迎請本尊真言之末加本尊之梵号。
梵号之下有薄伽梵之句(王菩薩記等文諸記等文)薄伽梵者世尊也。
凡佛菩薩天等皆雲尊也。
故菩薩天等迎請之真言末有此句耳。
(寬德二年十一月日)
師曰。
召請印等向身招者。
我身方招來故向身雲也(雲雲)。
(寬德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十八道馬頭印有二說。
一者二空申并與二風相離(大中二空法少屈)一者二空各散開。
即如馬耳而已。
不付二風而又開也。
又雲。
二大指如佛眼等法中。
但二不屈。
一說也。
二大開散(如馬耳)又一說也(寬德二年六月說)師曰。
悉地視三昧耶重結大界二明升字或商(音生)入鼻呼之(同日說)。
(永承二十一月說)
三部心印。
先結佛心印誦爾曩爾迦。
次結蓮花部心印誦阿噜力迦。
次結金剛部心印誦嚩日羅特力迦。
一一明末加曳醯呬(雲雲)或文略故隻出佛部心印誦三部心印明耳。
師曰。
三部拍珠即如次法報應三身說法印也。
十八道師說有七分。
行願分。
三摩耶分。
道場分。
勸請分。
供養分。
已上軌文唯有五分。
依師說私記中加二分。
念誦或作業。
三摩波多分。
大法等準之皆有七分行法耳。
(寬德二年六月二十九日說)
悉地意。
加持珠明三部各别也。
各可用之。
或說如常二明後加用之。
又阏伽真言異常也。
藥師私記用之。
(同日)
悉地辟除諸障明●瑳字誤欤。
若自重●欤。
開口以喉大呼之。
若引點書誤欤。
(長久四年九月中旬說)
師曰。
佛部三昧耶印。
屈二風付二火背上節。
是佳矣。
各風火間目形作之。
二大付各風下稍開掌。
是即佛部總三昧耶佛頂印形也。
三指各合立。
烏瑟是也。
風火間眼也。
其相似是也。
義釋三部總三昧耶形出之。
佛部佛頂印是也。
蓮部三古是也(雲雲)蓮花形也。
金剛部三昧耶是三古金剛杵形也(雲雲)謂左右三指形如三古作之也。
(寬德三年四月上旬)
火院印有二樣。
一如例。
(同二月二十日說)
一頭已下八指側互立之(雲雲)。
(長久四年說)
火院者垣也(字書雲。
王眷反。
垣也。
雲雲)。
(長曆四年九月二十日說)
蘇悉地記。
掃地自西起。
悉地意。
多向東修之。
胎藏具法也。
故自前起掃之欤。
(同日說)
又拍掌。
一說左不動以右拍之。
次說空撚小甲。
又二手平等合拍之。
不必拍掌也。
(長久四年九月中旬)
十八道等寶樓閣後普供明四反者。
謂身(行者身也)佛(所懸像也)壇(且上所現佛也。
若所布曼荼羅也)空(謂虛空也)此四處皆成曼荼羅故。
四反誦之。
輪印以印身壇佛空。
皆如成曼荼羅也。
或雲。
成就四面供具也。
又雲。
他多蘖睹(佛)納婆縛(生)缽納麼(蓮花)納婆婆(生)縛日羅(金剛)納婆婆(生)三部生也。
(寬德二年十一月說)
師曰。
車辂印花鬘印事。
車印中已下三指各申卧。
花印中已下三指各〃頗屈豎。
如盛花形也(雲雲)一師說。
二風圓拄(如軍荼利軌雲。
二風圓拄。
法花雲。
六指盛花形。
二風圓拄。
雲雲)。
師曰。
阏伽等器以八葉之印捧之(同日說)餘器可爾也。
(同日說)
悉地供養法終三部印。
次遣除身中毗那耶加印。
次護身被甲。
次不動刀印(雲雲)師曰。
必可爾也(永承三年閏正月三日于谷禦房)。
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