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我要回家

首頁
    其實,說朝鮮人一直盼望着大明伸出援手,是不準确的。

     日軍在釜山登陸以後,朝鮮人兵敗如山倒。

    可是敗也罷,逃也罷,他們偏偏有一件事忘記了做,或者不肯做——向大明求援。

    他們隻是懶洋洋地給大明發了一道咨文,說倭寇犯境釜山十分嚣張,其他什麼也沒提。

    潛台詞是:我自己處理沒問題,您就别操心了。

     結果日軍連戰連捷,李昖與群臣不得不狼狽地移駕平壤。

    到了這時候,朝鮮人仍舊在死鴨子嘴硬。

    在五月十日,距離朝鮮最近的寬奠堡副總兵佟養正,找到了朝鮮義州的官員黃進,主動提出出兵援助。

    結果黃進冷淡地拒絕了,說我們朝鮮兵力足夠,不必勞動天朝。

     壬辰年五月十九日,李昖在平壤開了個會,讨論國是。

    大司憲李恒福說日本人太能打了,咱們自己肯定幹不過,得趕緊跟大明請求援軍。

    但他是東人黨,西人黨的尹鬥壽習慣性地表示反對,說臨津江足夠防禦敵人了。

    而且各地勤王的人馬很快就來了,還怕什麼? 尹鬥壽還神秘兮兮地吓唬李昖,說請神容易送神難,把大明的援軍弄進來容易,戰後再弄走,可就難喽。

    結果兩派大臣又是争執不休,請援這事,便在黨争中又被擱置了。

    (《寄齋史草,壬辰日錄》五月十九日條) 在小孩子的圈子裡,有這麼一個潛規則,那些動辄哭着說我要告訴我爸媽的孩子,都被認為是懦弱好欺負的,最不受人待見。

    其實國際政治也是如此。

    被敵人打進老家已經夠丢人的了,再去找大人幫忙,豈不是更沒面子?盡管中華上國是父母之邦,但也不能有事沒事都去找爹媽哭一鼻子。

     在小孩子的世界裡,還有一條公理:一個小孩鬼心眼再多,也瞞不住爹媽。

     爹媽其實什麼都知道。

     朝鮮在戰場上的窩囊樣,早被大明看在眼裡了。

     大明在朝鮮,有一個完整的情報網。

    朝鮮半島的戰局推進,一直在遼東都司的監視之下。

    早在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還在慶尚道玩命地賽跑時,遼東廣甯鎮守總兵官楊紹勳已經接到了報告,報告裡說倭寇勢力很大,朝鮮人未必守得住都城,建議朝廷早作打算。

     楊紹勳把這份報告送到了北京。

    當時朝鮮人民的老朋友許國許閣老已經緻仕,拿到這份報告的是剛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石星。

     石星乃是一位嘉靖、隆慶、萬曆三朝老臣,生性耿直,因此仕途經曆頗為坎坷,先是上書規勸隆慶皇帝,結果因為得罪了宦官騰祥,差點被打死。

    到了萬曆即位之後,石星好不容易翻身平反,結果又與張居正鬧翻。

    張居正那時候如日中天,石星隻得棄官回家,一直到張居正死了,他才又回到朝廷中樞。

     石星這個人擅長庶政,精于理财,在戶部幹得有聲有色。

    萬曆十九年,後來因為邊患不斷,又充任兵部尚書,這才上任沒滿一年,雄心勃勃想作出一番事業。

     石星讀完了楊紹勳的報告,心中懷疑。

    朝鮮也勉強算是大國,坐擁三千裡天險,帶甲數十萬,怎麼十幾天功夫,便被人打到都城了呢? 他忽然想到,去年京城和遼東曾經有一則流言甚嚣塵上,說朝鮮和日本勾結,來圖大明。

    經過朝鮮三番五次的辯解和許閣老的斡旋,已經被證實是子虛烏有。

    可現在時局如此,這個流言又重新浮上石星心頭。

     有沒有可能,是朝鮮人故意示弱,其實是故意給日本人讓路。

    如果這個被證實的話,那就太可怕了。

    石星想到這裡,忽然有點不寒而栗。

    他一邊指示保定總兵倪尚忠移駐天津,加強薊州、山東沿海的戰備工作;一邊移文遼東都司,讓他們趕緊派員前往朝鮮進行詳細調查。

     楊紹勳接到石星的指示,一邊安排了崔世臣、林世祿兩名調查人員,準備入朝事宜;一邊派遣寬奠堡副總兵佟養正前往朝鮮的義順館,建立起一條戰時的緊急聯絡渠道,安插了幾名大明軍方的斥候與信使。

    這條渠道在以後中朝在戰争中的交涉溝通,發揮了重要作用(《宣祖實錄》二十五年六月丁酉)。

     佟養正去朝鮮的時候,還帶了自己的侄子佟大剛。

    佟大剛的角色類似于現在的軍事觀察員,他被混編入朝鮮軍編制,深入一線,争取了解到戰事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明軍赴朝的最早記錄。

     差不多就在同一時間,死鴨子嘴硬的朝鮮人,終于撐不住了。

    五月十七日臨津江之戰爆發,朝鮮軍毫無懸念地大敗。

    臨津江一失,開城、平壤頓時袒露在日軍屠刀之下。

     到了這個時候,群臣震惶,親華派開始占據上風。

    親華派中最熱切的李恒福趁機對李昖說了一段話。

    這段話非常有意思,現在韓國人朝鮮人估計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但任何一個中國人看了都會心一笑。

     “今八路潰裂,無望收拾圖全。

    夫以孔明之智,見先主無托身用武之地,則請救于孫氏,卒成赤壁之捷。

    今我無複可為,不如具奏天朝,請兵來援。

    ”(《宣祖修正實錄》二十五年五月)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劉備當初喪師失地,被曹操打的無落錐之地。

    諸葛亮給劉備出了一計,向孫權求援,這才有了赤壁大勝。

    主公您現在跟劉備境況差不多,所以該到請大明發兵的時候了。

    ”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