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我赢了

首頁
    度惡劣,趕緊逃入了内城的練光亭。

    他前腳剛走,後腳明軍就殺到了。

    在風月樓殿後的日軍還試圖抵抗,明軍當然不會客氣,七手八腳在樓的四面堆上柴草之類易燃品,然後丢了一把火。

    小西行長的兄弟小西與七郎、從兄弟小西安東尼奧和親戚日比谷奧古斯特三人,頓時被活活燒死在風月樓上,成了孤魂野鬼(小西行長信仰天主教,所以他們一家人都有教名)。

     風月樓一失,小西行長徹底絕望了,大概連剖腹的心都有了。

    如今整個平壤城三分之二已落入敵手,日軍傷亡慘重,逃在内城的不過是數千人的疲敝之師。

     就在這時候,一個探子氣喘籲籲地跌了進來,報告說明軍撤退了! 小西行長、宗義智等人根本不信,明軍已經占盡優勢,隻要再多幾輪攻擊,必然全城陷落,現在撤退,不是腦子進水了麼? 哪知道他們湧出去一看,發現明軍真的撤了! 原本喊殺聲四起的平壤城,突然變得安靜起來。

    遠遠可以看到明軍從北、西、南三門徐徐退出去。

    日軍諸将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

     很快,為他們帶來解釋的人到了。

     這人大家都熟,是沈惟敬入城時的日方翻譯,前不久在順安被俘的漢奸翻譯官張大膳。

     張大膳給小西行長帶來了李如松的口信:“我這個人最善良了。

    今天的仗打得太慘,所以我決定放你們一條生路:要麼你們來我的大本營投降,要麼趕緊退兵走人。

    ”小西行長被這突然從天而降的幸福砸暈了,回答道:“我願意撤退,請别追擊。

    ” 李如松之所以在這個時候選擇退兵,原因其實和他燒城是一樣的。

     平壤内城非常狹窄,又聚集了數千敵軍,密度太大。

    如果明軍要進行強攻,勢必變成逐屋逐路的血拼,損失會極慘烈。

    李如松絕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

    強攻小西,報的是朝鮮人的仇,死的卻是他自己的部下,這筆買賣不劃算。

    如果日本人情願撤兵,他隻要把平壤城拿下,便是兩全其美。

     他根本就沒考慮過日本人會不答應。

    風月樓是明軍施加給日軍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李如松非常自信,小西已經到了忍受的極限,即使他不想或者不敢跑,但隻要自己一開口說放他走,他就一定會選擇逃跑。

     這不是陰謀,是陽謀。

     就算你小西知道我李如松想圍三阙一,我就是不想增加自己的傷亡,就是想等你逃跑的時候再來追擊殺傷,你也還是得乖乖走上這條我給你規定走的這條路。

    哪怕明知道是死路,你也隻能自己主動走上去。

     李如松到了這會,已經把小西算得死死的,一點餘地都沒給他留。

     退一萬步,如果日軍真的視死如歸,回絕了他的要求,那也無所謂。

    反正平壤的普通、七星兩道大門已破,城防也一塌糊塗,日本人根本沒時間修複。

    大不了明軍再打一次,再燒一次,就不信那些吓破膽的日本鬼子還能有今日這麼頑強。

     一月初八的攻城戰就這麼突然結束了。

    入夜之後,明軍諸部帶甲枕戈,安心地呼呼大睡起來,而平壤城裡的日本人卻根本睡不着。

     小西行長把所有的一軍團将領都叫過來,商議接下來該怎麼辦。

    小西行長告訴諸将,之前有斥候報告,北、西、南三面全是明軍營寨,密不透風,隻有東邊無兵。

    而且大同江已經冰凍,船開不走,隻能步行渡江。

     他還苦笑着告訴他們,斥候一直朝東邊走了幾十裡,一個援軍的影子都看不着,别指望固守待援了。

     有馬晴信在白天的戰鬥中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士兵,兩眼冒火,氣勢洶洶地說明軍明天肯定攻城,咱們趁着晚上把城防好好修繕一下,利用内城狹窄的優勢跟他們好好周旋一下,堅持個幾天,說不定援軍就來了。

     這時候松浦鎮信站出來,說有馬同志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松浦家和有馬家的出身差不多,都是從秀吉那裡領過朱印通商證的海上豪商,彼此有點競争關系。

     松浦鎮信說大同江以東既然沒看到援軍,肯定是明軍把前頭的路給截住了。

    咱們就算等破了天,援軍也到不了,白白做炮下亡魂。

    小西問他該怎麼辦,松浦拿出地圖,指着其中一處道:“在涼山的中川,和龍川的南條,都有黑田長政的第三軍團駐紮。

    咱們不如兵分兩路,一路去涼山,一路去龍川,明軍要是追擊,咱們回頭左右夾擊。

    到了這兩處,我軍與黑田的大軍合流,回過頭再奪平壤不遲。

     松浦鎮信兜着圈子說了這麼多場面話,中心思想其實就兩個字:“逃吧。

    ”今天一天,松浦家的精銳全都扔在了牡丹峰上,他已經無法堅持了。

     大家覺得松浦的意見最靠譜,有沒有餘力回頭夾擊明軍再說,反正能逃出平壤城就行——神馬都是浮雲,活命最重要了。

     小西行長扪胸長歎,當初我不聽黑田老爹的話,以緻有今日一敗,到頭來還得去求他兒子。

     當夜,小西行長打開大同門和長慶門,帶着數千殘餘日軍與十日份的糧草渡江而走,告别了這座傷心的城市。

    他們把凍在江上的渡船全都燒掉了,當做路燈指示。

    熊熊燃燒的船火照亮了半邊大同江,火光映襯下的日軍個個面色凄涼,神情惶然。

     小西行長還給鳳山城的大友義統、牛峰的立花宗茂、平山的小早川秀包都發了求援信,希望他們能來半路接應一下。

     日軍過了大同江,走了沒一陣,忽聽一聲炮響,路左右殺出三彪人馬。

    左邊是祖承訓、右邊是李甯,中路是葛逢夏。

    原來李如松料定日軍入夜必定遁走,早在此伏下三千兵馬。

     明軍肆無忌憚地殺入日軍隊列,和他們糾纏成一團。

    日軍已是疲憊之師,可畢竟人數衆多,一時間祖、李、葛三将雖殺傷許多日軍,卻無法阻擋日軍主力的退卻。

    隻不過李如松伏下這路兵馬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