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和平时期的朝鲜

首頁
     李昖一聽,氣得差點摔爛了酒杯,七天!呆了七天!李舜臣你哪怕是派烏龜去,也能把加藤幹掉了。

    如此良機你都錯過,真是豈有此理! 這時小西行長唯恐天下不亂,又派了要時羅火上澆油,去質問朝鮮人:“加藤清正率領大軍,是要登陸來打你們的。

    你們的水師不給力,不在中途攔截,現在他已經登陸了。

    ”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口氣。

     這一下子,徹底把李舜臣推下了火坑。

    李昖原本忌憚的是他的功勞太大,又沒犯什麼錯,現在有了“贻誤戰機”這麼好的一個理由,那就新仇舊恨一齊算吧! 北人黨和西人黨哪裡肯放過這個時機,在尹鬥壽的指揮下,開始瘋狂地彈劾李舜臣,大有不把他斬首誓不罷休的勢力。

    而南人黨自柳成龍以下,都噤若寒蟬,不敢施以援手,因為“放過加藤清正”這個罪名實在太嚴重了,沒人敢在這個關節上出言抗辯。

     而在攻擊李舜臣的同時,北人黨和西人黨也不失時機地推出了繼任者——元均。

    這時候就能看出尹鬥壽和李山海的深謀遠慮了,當初他把元均放到全羅道,正是為了今日做伏筆。

    同道平調,順理成章,而且元均又有做水軍使的經驗,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人選了。

     結果對李舜臣的判決是,念在之前的功勞上,免去死罪,但剝奪一切職務,以白身随權慄軍中作戰。

    這已經是柳成龍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朝鮮軍人聽到這個消息,從都元帥權慄以下無不歎息。

     李舜臣的母親在牙山聽說自己兒子出了事,驚吓過度病逝,連兒子最後一眼都沒有看到。

    李舜臣在前往權慄軍中途中本來就很抑郁,忽然那又聽說這個消息,頓覺天旋地轉,悲痛欲絕,不禁嚎啕大哭起來,幾次哭暈過去。

    若不是權慄從中勸解,這位朝鮮第一名将恐怕要以自殺來收場。

     元均“不孚衆望”地坐到了三道水軍統制使的寶座,他第一個命令,就是廢除李舜臣的一切規矩,把三道水軍搞了一個大換血。

    在漢城的西人黨也彈冠相慶,慶祝赢得了一場關鍵性的勝利。

    他們給李昖上書,說之前李舜臣總是竊取元均的功勞,現在無人掣肘,元大統帥必能帶領無敵水師縱橫洋上,令敵人心驚膽寒。

     一個無比荒謬也無比諷刺的壬辰戰争第一大笑話,就此誕生。

     關于小西行長這封密信到底是真是假,曆來争議很多——筆者認為這是小西行長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小西行長寫密信的時候是在萬曆二十五年一月。

    在那時,小西行長與沈惟敬的驚天謊言已經敗露,小西雖然借着與澱君的關系得以活命,但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秀吉對他已不複從前信任;而加藤清正在伏見城勇救秀吉,大得寵愛,地位已經回升。

    兩人一升一降,小西處于極端的劣勢。

     在這種敏感時期,小西與加藤的矛盾已經退居次要地位,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恢複秀吉的信任。

    在這時陷害加藤,即便成功了,對他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失敗了,卻可能是萬劫不複的局面。

    小西是商人性格,這種損人不利己還有無限風險的事情,他不會幹。

     更何況,在小西送出密信的同時,加藤清正已經完成了渡海動作,屯兵在西生浦。

    在這個緊要關頭,加藤清正一個陸軍将領,能有什麼要緊事需要繞個大圈子,遠遠地去閑山島海域的小島一住就是七天呢?道理上說不通。

     但他确實去了,這一點已經被朝鮮人所證實。

     那麼隻有一個可能,整起事件根本就是小西、加藤兩個人合謀。

    面對李舜臣這個日本克星,小西和加藤這兩個仇敵聯手,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可這時候問題來了。

     這次陰謀如同一枚智能炸彈,定向極準,無比精确地将目标李舜臣炸得粉身碎骨。

     可無論小西還是加藤,收拾朝鮮人沒問題,但他們都不了解朝鮮,尤其是不了解朝鮮政局。

    如果不對朝鮮政局與運作規律有深刻認識的話,絕不可能設計出如此精确打擊的布局。

    能夠設計出這個局面的,惟有深谙黨争之妙的朝鮮人自己。

     從西人黨在李舜臣事發前後搞的一連串小動作,我們能感覺得到,這些都不是獨立的偶然事情,而是一個完整計劃的一部分。

    它們綿密精緻,陳陳相因,一步步改變李舜臣在李昖心目中的地位,讓這位複國大英雄慢慢變成一個桀骜不馴的節度使。

    小西密信隻是一個引信,真正讓李舜臣失勢的,是李昖本身的猜忌。

     因此,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很可能是西人黨或者北人黨中的某個人主動與小西行長暗通款曲,指點他按照方略行事。

    日本人需要李舜臣死,西人黨也需要李舜臣死,于是兩邊一拍即合,炮制出這麼一個截擊加藤的陰謀來。

     日本人要李舜臣死,這完全可以理解;而黨人在日軍大軍壓境的時候,仍舊樂此不疲地自毀長城,不能不讓人感慨,這朝鮮政局已經糜爛到了何等的地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