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我要回家

首頁
    大明的後續部隊終于源源不斷地開進朝鮮。

     六月十七日,郭夢征、王守官兩員參将,統領五百零六人,馬匹七百七十九匹,渡過了鴨綠江。

     六月十九日,援朝軍最高統帥副總兵祖承訓率領一千三百零十九名士兵,馬匹一千五百二十九匹,渡過鴨綠江。

    (《宣祖實錄》壬辰年六月十七日戊申) 至此,大明之前部署好的軍隊,全部進入了朝鮮,總兵力近三千人,全是騎兵。

     順便提一句。

    在朝鮮人的史料記錄裡,把祖承訓出兵的功勞算到了李德馨的頭上。

    他們的記載裡說天朝本來沒有出兵的打算,是李德馨靠哭泣感動了郝傑,遼東都司這才在未請示朝廷前毅然派兵援助——這個,隻能說算是朝鮮人民的美好想象了吧。

     六月二十四日,國王李昖千辛萬苦抵達了義州,與等候在此的大明軍隊會合。

    此時除了祖承訓的主力還在路上,其他部隊都已經集結完畢。

     這一次的會面非常有趣。

     明明是大明軍隊先到,可按照禮節必須是朝鮮國王出迎。

    所以明軍先搬出城去,朝鮮王室搬進去,然後李昖再親自去西門迎接天軍到來。

     他一看到郭夢征就哭了:“皇恩罔極”,意思是說萬曆皇帝對我實在太好了。

    郭夢征趕緊說:“朝廷的命令還沒下來,我先過來幫忙。

    ”說完先把兩萬兩銀子遞過去:“陛下托我帶給您的,您數數?”李昖連忙擺手:“數什麼數,大明作事我還不放心嘛。

    ”郭夢征說:“不行不行,您還是點點吧。

    ” 于是這一位國王、一員參将就跟生意人似的,頭碰頭開始點錢。

    等把銀子數齊了。

    郭夢征又說了:“日本人若是打過來,我們就迎戰。

    你們準備好糧草就行了。

    ”又問李昖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李昖玩了個小心眼兒:“我在義州,就等着天兵到達。

    至于接下來去哪裡,我也沒定呢。

    ”(《宣祖實錄》壬辰年六月二十四日) 其實他心裡早就下決心了,隻不過還沒到說的時機。

     等到第二天,李昖又跑到郭夢征跟前,劈頭就是一句:“請天将幫忙,把滿洲一半的船隻調到鴨綠江這邊,我打算投奔大明去啦。

    ”(《宣祖實錄》壬辰年六月二十三日) 郭夢征有點傻了,他接的命令是應援朝鮮,沒聽說過有内附這事兒啊? 再一問,才知道還真有這麼回事。

     原來早在六月十四日,李昖倉皇逃離平壤,半路上在甯邊又跟大臣們開了一次會。

     此時的李昖,已經徹底對局勢失望,在會上又提起了内附大明的事兒。

    大臣們照例強烈反對,都說朝鮮還有大片土地可以去,幹嘛投靠大明!但這一次李昖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誰勸也不聽。

     最後甯邊會議作了兩個決策,一是朝鮮正式緻函遼東都司,咨詢内附之事;二是讓世子光海君率領一部分大臣,前往鹹鏡道作為分朝。

    李昖的用意很明顯,我把兒子留在朝鮮,李朝也不算無主,我再去大明,該沒人攔着了吧? 這篇寫給遼東都司的咨文寫得好:“……願率宮嫔,内附上國。

    ”江山社稷、大臣百姓、兒子兒媳婦,這些李昖一個都不要了,隻打算帶着幾個後妃就走了,真是一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君王。

     所以這次碰到郭夢征,李昖忍不住又提醒了一句。

     郭夢征心想,這事我哪兒管得了,就把皮球踢給了守在鴨綠江旁的寬奠副總兵佟養正。

    佟養正把這份咨文轉給了遼東都司。

    遼東都司一算時間,覺得這朝鮮人也敗得太快了,大明調查團剛回來沒幾天,平壤就又丢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于是遼東都司的官員在咨文後頭加了幾句告誡:日本人一向很狡猾,如果他們藏在朝鮮内附的隊伍裡滲入大明,就麻煩了。

    轉發給北京兵部。

     在北京回複之前,遼東都司在六月二十六日先給李昖遞了一句話,說如果時局真是糜爛不可收拾,國王可以暫時在寬奠堡駐跸休息。

     李昖聽到這句話,放心了,便在義州眼巴巴地等着北京的回複。

    他等的實在無聊,居然還寫了一首詩,這詩寫得合轍押韻,也算是有幾分風骨,詩曰:國事蒼黃日,誰能李郭忠。

    去邠存大計,恢複仗諸公。

    痛哭關山月,傷心鴨水風。

    朝臣今日後,甯複更西東。

     結果李昖等來等去,北京的回複還沒到,到了七月一日,卻來一個調查團。

    李昖一聽,差點喊了一句:“怎麼又來了!” 為什麼要說又呢? 原來在六月十八日,朝鮮君臣逃亡的車駕到了宣川,被人給攔住了。

    攔他們的人,叫宋國臣。

    他不是朝鮮人,而是遼東巡按禦史李時孶派來的調查員。

     遼東到處都在瘋傳,說現在的朝鮮國王是假的,其實是日本内奸,打算潛入大明内部。

    宋國臣以前曾經跟着大明使節出使過朝鮮,見過李昖,所以這次被派來驗明正身。

     李昖挺生氣,再怎麼說他也是一國之君,怎麼能接受這種待遇。

    但遼東咨文口氣十分嚴厲,他看了有點害怕,而且正一門心思想内附,不願意在這些細節上惹大明生疑,就耐着性子讓宋國臣左端詳又端詳。

    端詳完了,宋國臣确認這是真的國王,不忘寬慰了一句:“放心吧,咨文裡說的都是假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