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大增兵

首頁
    陳璘為首的廣東水師前往助戰。

     陳璘是廣東人,能征善戰,尤其是擅長水戰,在廣東聲名赫赫,聲望連在北京的萬曆皇帝都有所耳聞。

    可惜他性格不是特別好,為人貪渎,曾因虐待士卒而引發嘩變,屢遭彈劾,在官場一直上上下下,經曆頗為坎坷。

     陳璘與抗日援朝的結緣,比任何将領都早。

    早在萬曆二十年,朝廷還沒決定出兵的時候,萬曆已經在全國提前開始挑選将領。

    兩廣總督蕭彥力薦陳璘,把他誇得無比英勇。

    于是在當年的八月份,北京下文,把陳璘從南方召到京城,擔任神機七營參将,以備咨詢。

     陳璘一看居然趕上這麼好的機會,欣喜若狂,他從家鄉招募了五百多兵子弟,配備了精良火器,奔赴京城而去。

    戰争開始以後,陳璘很快被任命為薊遼保定山東等處防海禦倭副總兵,防備日軍登陸。

     就在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的時候,陳璘卻倒黴了…… 陳璘是個徹底的主戰派,他一直強烈要求帶着水軍上戰場,不停地給上峰上書。

    你說他是真心要為國效力也行,說他是為了故意表現自己的勇氣也行,總之鬧得是全軍皆知,誰都知道有個陳姓大将躍躍欲試,要求帶着水軍入朝參戰。

     這個請求在戰争初期一直被人忽視,因為李如松打得一直很順利,用不着水軍。

    到了碧蹄館之戰後,宋應昌深切地感覺沒有水軍,不能成事,他一下想起來陳璘,一紙調令讓他過來助戰——但這一舉動,卻惹惱了兵部尚書石星。

     大家都知道,在萬曆二十一年之後,石星逐漸變成了主和派,與宋應昌龃龉頻生,兩個人就戰和問題分歧很大。

    現在宋應昌要調陳璘入朝,擺明了是要擴大戰争規模啊,這與石星的方針完全相左,必須要阻止! 當時封貢之議剛起,對日方略朝廷還沒取得一緻意見,和談的氣氛尚不濃烈。

    石星不敢明目張膽地阻撓,于是他玩了一手陰的:舉報陳璘向自己行賄。

     其實駐京武将向文官敬獻禮物,在大明已成了官場潛規則,人人皆是如此。

    陳璘到北京以後,也未能免俗,送了石星幾件絨毯和幾個琉璃杯子。

    他萬萬沒想到,石星為了打擊宋應昌,居然拿此事發難。

     行賄證據确鑿,陳璘也沒什麼好辯解的。

    他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被撤了職,帶着陳家軍灰溜溜地被調回廣東、福建一線去了。

    他可真是躺着也中槍。

     現在邢玠提請水師助戰,萬曆皇帝一下子就想到了陳璘,跟内閣議了議,着兵部發下一紙調令,讓他帶着廣東水營北上抗日。

     陳璘帶着自己的幾個心腹和兒子陳九經,總兵力八千六百人,浩浩蕩蕩開赴朝鮮而來。

    這八千多人裡,隻有陳九經率領的兩千人是兩廣水兵,還有兩千廣東步兵以及四千六百名狼土兵。

     狼土兵是明代抗倭的一段傳奇。

    早在嘉靖年間,抗倭名臣張經就曾在俞大猷的建議下,調派廣西田州等地的壯族土兵,謂之“狼兵”,又叫“俍兵”。

    與湘西土家族士兵合稱為“狼土兵”狼兵作戰極為悍勇,曾經在王江泾一戰剿滅倭寇近兩千人,是戚家軍之前的明軍抗倭主力。

    陳璘帶的這支狼土兵,其成分已經不同于嘉靖年間,混雜了壯、土家、苗、瑤等西南少數民族,不過戰鬥力絲毫不減。

     邢玠大概覺得隻有兩千水軍太過單薄,又向朝廷發問,調來了鄧子龍的三千水軍,歸陳璘統一管理。

    鄧子龍是一員老将,這一年都七十了,他在福建抗過倭,在江西平過亂,還在邊境跟緬甸對峙了十二年,打得緬甸人不敢北望。

    他的出席,讓陳璘的水師如虎添翼。

     同時開赴朝鮮的,還有一支一千六百人的廣東水軍,由陳璘的老戰友副總兵吳廣率領,編制上歸劉綎管轄,是獨立于陳璘的一支水師部隊。

     等到陳璘進入朝鮮後,又有一支來自南直隸水師與之會師。

    這支水師是由遊擊将軍梁天胤和把總李天常統領,總兵力五千人。

     僅僅隻是陳璘這一支部隊,就超過了朝、日兩軍水師的總和。

     陳璘的先頭部隊早在二月底就抵達了朝鮮,駐守在鴨綠江口,他本人在四月份入朝,而廣東水師的主力抵達的時間,是在五月十六日。

    陳璘沒有急于進攻,而是就地熟悉朝鮮附近水文情況。

    恰好這時候丁應泰彈楊鎬案爆發,明軍陷入停頓狀态,一直拖到萬世德接任經略一職以後,陳璘的水軍才在七月二十六日向全羅道開進,一共五百多條船——注意,大明的“船”,和日本的“船”無論是噸位還是威力可都是截然不同。

     陳璘到了朝鮮以後,很得朝鮮君臣歡心。

    朝鮮國王李昖接見他的時候,陳璘什麼禮品都不要,隻要求提供諸如解硝、瓦罐、石灰之類的作戰物資,慷慨表示不幹掉日本人我就不回去了。

    這種态度,讓李昖十分欣慰。

     他們的高興勁還沒過呢,問題就出現了。

     李昖在漢城設宴款待陳璘,吃飽喝足以後,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