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和平时期的朝鲜

首頁
    真正擁有裝備火炮與鳥铳的獨立作戰部隊,為數不多的火器都用于守城或分散在諸軍手中,完全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

     這可奇怪了。

    朝鮮對于火器表現的如此熱衷,怎麼最後會無疾而終了呢。

     一方面,是朝鮮存在着客觀困難:朝鮮的熟練工匠不夠,從采礦到冶煉再到鑄造的技術全面落後,像是正鐵铳筒這種複雜、精密的武器,無法廣泛裝備于軍隊。

     另外一方面,則是人的問題。

     要知道,任何一項技術或者一種新戰法的發展,都需要有一個内行人居中推動。

    在朝鮮,對火器真正懂行的,隻有李舜臣一個。

    全靠了他的不懈努力,才讓朝鮮真正開始從冷兵器向熱兵器時代進化。

     這個邏輯判斷隐含着另外一個可能:假設李舜臣在朝中沒有發言權了,朝鮮的火器進化必然會遭遇失敗。

     但這聽起來實在有些荒謬,李舜臣怎麼會在朝中沒有發言權,他可是朝鮮複國第一大功臣啊。

    李舜臣一個人包圓了在壬辰戰争期間朝鮮軍80%的勝仗,如果沒有他的奮戰,朝鮮恐怕撐不到明軍赴援就會亡國。

     更何況,李舜臣還是柳成龍的親密戰友,背後站着整個東人黨,誰敢動他? 沒想到,壞事就壞在了柳成龍這個東人黨黨魁身上。

     壬辰開戰之前,李朝的東人黨占據優勢,西人黨被壓迫得喘不過氣來。

    在王室流亡期間,西人黨在尹鬥壽的率領下,慢慢鹹魚翻身,又有了與東人黨一戰之力。

    而與此同時,從東人黨分裂出去的北人黨也逐漸開始崛起,在領袖李山海的帶領下,與西人黨逐漸合流,打算把從東人黨變成南人黨的柳成龍搞下台去。

     在戰争期間,整個李朝朝廷為了大明的事忙得暈頭轉向,顧不上黨争。

    一停戰,這些朝鮮大臣的劣根性立刻便浮現上來,又開始掐得不亦樂乎。

     要搞掉柳成龍很難,他聖眷正隆,沒法直接下手。

    唯一的辦法,是設法打擊他的親信或者同黨,一點一點把他搞臭。

     北人黨和西人黨最初的目标并不是李舜臣。

    李舜臣功勳卓著,有目共睹,搞掉他比搞掉柳成龍還難——除非有什麼奇迹出現。

     這個奇迹還就真的出現了。

    這個奇迹,叫做元均。

     如果要在壬辰戰争裡選一個隐藏在正義陣營裡壞人的話,元均當之無愧,他符合影視劇裡反派的一切特點:懦弱、卑劣、愚蠢、貪婪、好色、嫉賢妒能等等…… 元均早在開戰之初因為畏懼日軍,自沉了百餘條戰艦,親手成就了壬辰戰争第二大笑話,然後厚着臉皮去投奔李舜臣。

    在李舜臣接下來一系列殺敵的戰役裡,他永遠扮演的是跟着主力部隊搶功的角色。

    為此李舜臣與他多次交惡,甚至還出手呵斥過他。

    元均是個睚眦必報的小人,對李舜臣一直懷恨在心,到了停戰之時,兩個人關系已經是勢同水火。

     李舜臣因為屢次大勝,已升任三道水軍統制使,是朝鮮水軍名義上最高領導人,元均無法正面抗衡。

    可李舜臣也奈何不了元均,因為後者雖然各項參數都很低,唯獨官場情商這一項非常高。

    他幹了這麼多下作的事情,朝廷恍若未聞,還不斷加官進爵。

     萬曆二十二年三月,李舜臣在唐項浦附近打過一場大戰。

    這場仗從四号打到六号,李舜臣毫無意外地幹掉了日軍三十一條船,一場精彩的勝利。

    戰鬥結束以後,元均公然要搶奪戰利品,與李舜臣徹底翻了臉。

    李舜臣毫不客氣,在此後的第一次長門浦戰鬥、第二次長門浦戰鬥、永登浦、鼎嚴等戰役裡,他幹脆不帶元均玩了,把後者氣得一佛涅槃,二佛升天。

     可是元均沒辦法,人家李舜臣是三道統制使,是頂頭上司。

    他沒辦法,隻能玩玩小手段,試圖去拉攏李億祺一齊彈劾李舜臣,李億祺什麼人?那是李舜臣的最佳搭檔,自然不會理睬他。

     結果以這件事為導火索,李舜臣與元均的矛盾被公開化了。

    總算朝廷還知道水軍不可缺少李舜臣,在柳成龍的建議下,元均被調去了忠清道兵使,含恨離開水軍編制。

     元均在朝中關系一向頗為深厚,很快就跟尹鬥壽、李山海搭上了線。

    兩位巨頭知道元、李二人的矛盾,心想這是個好機會,便告訴元均咱們如此這般,必能幹掉這個讨厭的李舜臣。

     尹鬥壽首先指使西人、北人兩黨的幾位大臣上書朝廷,讓李舜臣出海去打擊日本艦隊。

     這是一個荒唐的要求。

    且不說此時大明正緊鑼密鼓地議和,不會允許朝鮮軍貿然行動;就算李舜臣出動,也沒有任何用處。

    作戰要有目的,在陸上軍隊按兵不動的情況下,水師單獨出擊毫無意義,總不能為了打仗而打仗吧? 可這又是一個政治正确的要求。

    朝鮮對大明與日本議和腹诽已久,整天盼望着出點什麼事兒能把和談給攪黃了——尹鬥壽這次上書,準确地号住了李昖的脈。

     如果換一個人的話,即使明知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