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前进与后退

首頁
    蔚山之役,明軍丢棄了積聚多年的辎重,狼狽地撤回了慶州,并進一步撤出了慶尚道,轟轟烈烈的五萬大軍南下之役就此狼狽地失敗了。

     驚魂未定的楊鎬一路後退,一直到确定日軍沒有尾随追擊,這才安定下來,履行他作為一名主帥的職責——防禦敵人反攻。

     為了安撫朝鮮國王,楊鎬退去了漢城。

    臨走之前,他把麻貴派去安東主持前線事務,收攏敗軍,重新編伍,然後把撤退中建制保存完整的幾支部隊撒出去,李芳春、牛伯英前往南原,祖承訓、茅國器等人駐守星州。

     楊鎬此舉明顯是過慮了。

    日軍此時根本沒有進取之心,打破了蔚山之圍以後,諸将就各自散去,高高興興向秀吉表功,沒人提反擊的事。

    就連加藤清正,嘴上叫嚣着要報仇,卻老老實實留在蔚山加固城防。

    他先把島山城修補完畢,又在北面楊鎬紮營的山上又修了一座城,還特意修了一條從島山城内到汲水水井處的甬道——這明顯是被蔚山圍城戰圍出了心理陰影。

     布防完畢,楊鎬開始認真考慮戰敗善後的事情了。

     蔚山之戰人員損失倒不大,但是敗的太難看了。

    對于要面子的大明朝廷來說,東西損失事小,面子損失事大。

    為了給朝廷一個過得去的交代,楊鎬把邢玠、麻貴都拉到一條船上來。

    他們兩個也是這次蔚山之戰的主要推動人,出了事,三個人誰也脫不了幹系。

     怎麼給朝廷交代呢?很簡單,諱敗揚勝,把明軍最後的崩盤說成回軍,把加藤清正在島山城裡的慘狀說的再慘點,最後再送幾個日本俘虜過去,這事就結了。

     有一個關于楊鎬的故事廣為流傳。

    說楊鎬回到漢城以後,要求諸營統計傷亡上報,結果諸軍把簿子遞上去,楊鎬接過來一看,我靠?居然有兩萬多,這讓我怎麼跟朝廷說?他大筆一揮,改成了數百人,這才往上報。

     這個故事堂而皇之地寫進了明史,但是其真實程度十分可疑。

     明軍一共才四萬多人,一下子傷亡過半,旁邊還有禦史監軍盯着。

    楊鎬再手眼通天,也不可能遮的住。

     再說了,他如果把兩萬的傷亡少報成數百,朝廷就會按照四萬人的指标給他制定戰略目标。

    拿兩萬人幹四萬人的活,楊鎬又不是傻子,何必自讨苦吃。

     最後一點,如我們在上一章節末尾分析的那樣,明軍實際傷亡隻有兩千到兩千五百人,這個“兩萬”的數字,實在是離譜到家了。

     所以楊鎬向朝廷隐瞞敗報是有的,不過沒有那麼誇張,我們不能随便往古人身上潑髒水。

     很快這一份奏章寫好了,楊鎬讓邢、麻兩位簽好名字,然後送去了北京。

    随信而附的,還有一封楊鎬給次輔張位與三輔沈一貫兩位内閣的私信,在信裡楊鎬說了實話,請兩位居中斡旋一下。

     信送走了,援軍到了。

     遊擊蘭芳威帶着四千浙兵和參将王國棟的三千騎兵,作為蔚山之戰後的第一批後援部隊趕到漢城。

    跟他們同時抵達的,還有一位軍前贊畫,叫做丁應泰。

     這位丁應泰,可是一位名嘴。

    他原本是山東按察使蕭應宮的幕僚,曾經代表蕭應宮去找邢玠和楊鎬為沈惟敬求情,被邢玠罵了出來,從此懷恨在心。

    這個人不知道為什麼,似乎一直跟援朝将士有着深仇大恨。

    早在碧蹄館之役以後,他就曾經上書彈劾李如松,大嘴一張,就是李如松喪師數萬——都快成日本軍方發言人了。

     這次他來到朝鮮,早憋了一肚子心思,好好發揮一下。

     到達漢城以後,丁應泰沒閑着,像狗仔隊一樣在周圍防區各個部門裡到處溜達,很快就被他找到了一條絕佳的素材。

     陳寅在蔚山之戰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在即将攻入島山城之時被楊鎬硬生生換下來了,又在次日的戰鬥中負傷,一直在漢城休養。

    陳寅本人倒沒說什麼,但他同營的幾個同僚周冕、周陛對此紛紛不平,加上蔚山大敗,他們更覺得楊鎬實在不是個好東西。

     這事也不知怎麼,就傳到了丁應泰耳朵裡。

    丁應泰如獲至寶,趕緊拿着小本本找到周陛,周陛一肚子怨氣正無處發洩,開始對丁應泰傾訴楊鎬的種種不是之處。

     島山之敗的指揮失誤就不必說了,最可氣的是,楊鎬還拿軍中的雜役與商人去填陣亡者的名額,吃空饷,囤積了大批物資,就是不發給諸營,導緻有的營裡馬匹甚至已經餓了好幾個月。

    種種罪行,不一而足。

     丁應泰在漢城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默默地把這些搜集來的線索都記在心裡。

    等資料搜集的差不多了,他又去找到楊鎬。

     在這之前,楊鎬剛剛經曆了一次小小的風波。

    他的父親在二十六年初病死,按規矩兒子應當辭職回加守孝,不過考慮到戰事緊張,主帥不可輕易更換,萬曆特批了奪情視事。

    禦史汪先岸想揪着這件事彈劾,結果被幾位閣老按了回去。

     懲于這起風波,楊鎬不想再惹這些嘴欠的言官,對丁應泰還算挺客氣,兩個人聊得還頗投機。

    丁應泰看對方已經消除戒備,很快把話題轉到了島山之戰。

    楊鎬這時候已經收到了張位的回信,得意洋洋地拿給丁應泰看。

    丁應泰一看,裡面說:“島山之戰,楊鎬肯定要記大功一件,我會好好幫你,赢得皇帝褒崇雲雲。

    ”心中不由大喜,有了這枚證據,他的報告可以劃上一個圓滿的記号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