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如來真言八百反。
不動明王●●八千八百反。
八方天●●各百反。
壇供八度八方安鎮各一度。
中夜護摩供一個度神供九個度
(已上大原卷數案也)。
鎮決又雲。
增益爐中幢印。
衣食俱赤(雲雲)何耶。
答。
此法增益爐底置幢也(圖2411_,77,0044b20(00))。
師雲。
此法爐樣面見之(雲雲)。
又赤者以息增相當五方五佛色意也。
故增益即東方寶幢佛赤色也。
如五色界道也。
文勢标也。
常說雲。
增益黃色(雲雲)是即受色之次第也。
受色者。
變白染黃易。
變黃染赤易。
乃至黑如之故。
受色次第。
常說黃也。
今言赤者。
且一往說也。
非可用赤色而已。
黃色是實說也。
鎮決雲。
劍契衣食皆青(雲雲)何。
答。
劍契者爐底畫劍也。
此法意也。
面見之。
又雲。
出家若行犯大罪者。
是一往義也。
況無淨行優婆塞之處。
如何為之耶。
長宴或師傳。
禮天等有二意。
一者大日等流身故也。
一法身理等故也。
法增阿阇梨口傳(雲雲)
又雲。
八幡畫天像。
軌意别法降怨法也。
何安鎮之時用之耶。
答。
師雲。
軌意爾也。
雖然師雲。
傳授又以之用安鎮也(雲雲)南說雲。
以朱書鎮宅真言。
橛中可籠也(已上私記決等。
最可秘之。
後見之不可那爾。
努努)。
池支度奧書雲。
慈覺大師大唐傳受。
師資相承于今不絕。
依師口傳阇梨之意樂。
今私記之。
聖意難測。
後賢請正。
延曆寺傳燈大法師遍照金剛。
依先師無障金剛ノ教示撰之。
無障金剛者。
先師靜真大法師ノ入壇。
灌頂之名也。
遍照金剛者。
皇慶入壇灌頂之名也。
先師昔于豫州館。
具被傳授件義式作法耳。
安鎮次第(南谷)。
先支物不動明王根本像一體。
八鎮不動明王八體(私雲四臂也)八鎮不動明王幡八捧。
八方天王幡各一捧。
金輪八枚。
鐵橛八支。
槌八支。
肘方壇八面。
七寶少少。
五谷少少。
四色缯彩錢帛牛蘇四斤。
五谷巨勝乳酪飲食果子蠟燭菉豆子塗香五味香沉檀蘇合龍腦郁金安悉。
乳香白芥子蜜。
施主年記乳木等。
羅惹上服(若檀越上服)。
阇梨助伴衣服(有黃色)。
護摩雜具等(起首時分)。
三日午前起五日午後始。
成鎮地法。
先如例供供養法(乃至)贊歎次主伴共出道場。
先令淨人鍬等。
次至東方鎮地所。
行者―先誦驚發―地神偈。
勸請地神―誦受地偈。
次以小供供養而後發遣。
次結鍬印。
印中持鍬穿之(三反)如此阿阇梨。
相共乃至于伊舍那方如次穿之(若恐時延者兼日之穿之無失)而後以瞿摩夷塗吼内。
次以輪布孔中心。
若恐時延者。
伴人各辨之。
次主伴共至戶摩所。
阿阇梨持珠杵在前先行。
承仕八人捧八方明王幡。
次一一承事之後助伴八人。
各取本方幡。
帝釋為始伊舍那為終。
而後出戶摩處。
先三匝圍鎮處。
阇梨誦明王真言。
助修各誦當方明。
勵聲可怖畏。
次阇梨一人還入戶摩處。
正向佛前立。
助伴各于當方向内如丁字立。
承事捧明王幡。
向外方立。
阇梨誦本尊明。
助伴各誦當方明。
以左手取幡。
右手以杵左轉辟除障者(承事打金百反。
與金聲共主伴發發音)次助伴不代足迹。
衛幡右轉向外方。
次阿阇梨。
助修共以杵右轉結界(百反)而後承事打金。
與金聲共主伴發聲。
次阿阇梨出戶摩處先至東方。
以七寶布輪上。
以槌當輪臍。
打橛誦明一千八十返。
一返一度下錘打。
以五谷散四方。
次以綿紙錢缯帛置四角。
而後下土填平欤。
承事以明王幡向東方。
配鎮所上立之。
次以方曼荼羅置鎮處上。
次辨備塗香阏伽燈明飯食蘇乳。
至于伊舍那方鎮之(若恐時延者。
助伴各代阇梨鎮之)。
次主伴共結各各尊印。
誦各各明。
右旋三反。
若五七反。
而後阇梨入内引轉念珠。
乃至念誦護摩。
護摩了後。
伴人各向當方明王修供養。
修供養後。
承事助修。
取各各幡入戶摩室立于本方坐本坐處。
次阇梨修後供養。
以下如例。
師雲。
承事取殘供。
施于寺中并施主家。
又可施水陸有情。
但不可施鳥犬之。
(七十五)祭文事
鎮決雲。
師禦葉衣記雲。
贊後令讀祭文(雲雲)
大師禦熾盛光次第。
治路之次發願啟白聖衆(啟白文在儀軌)次奉請(雲雲已上次第文是注矣)。
師雲。
此法三度讀之(雲雲)一勸請一贊後一後阏伽(雲雲)
持雲。
熾盛光法祭文。
一說勸請時用之。
一說贊後祈願次用之。
一說随方表白次可用之。
持者延法橋也。
又雲。
問。
于何處用祭文耶。
答。
起首一時用之。
付之有二說。
一者贊之後。
念誦之前用之。
三昧祭文必可為規模。
隻以之為潤色用心耳(雲雲)
熾盛決雲。
祭文事如安鎮私記文決之。
表丁甯也。
或隻一度初一度也(勸請時也)贊後祭文後次誓願(雲雲)以我功德力等(雲雲)
例發願音唱之。
總持院作法也。
東寺他供養法時。
有此作法也。
可在葉衣之所。
付第一法明之。
先畫尊像(如經)次可儲道具。
賢瓶一口(盛香水插花果樹枝)。
懸像竿一枝(有龍頭鐵橛)法螺二口。
大鼓二口(如拔)磬二口(如拔)香呂三口(加香台)。
此等物兼日置壇場内。
以辨事真言等加持之(已上注)
次于壇場内安置佛像。
七日七夜修護摩法(可具助修十四人)至第七日夜。
正作遣除法。
于初七夜時修供養法(乃至)念誦(雲雲雲雲)
已了未修戶摩。
阿阇梨助修相共先三部被甲等。
然後出于壇場一人持賢瓶(誦心真言加持之。
又誦之持之)一人持像竿(無間斷誦大陀羅尼)○(又先誦之加持之)二人吹螺(誦摘枳王真言加持之。
又誦之吹之)二人擊鼓(誦摘枳王真言二十一反加持之可擊之。
拔又誦之擊之。
令淨人荷此鼓)。
二人鳴磬(誦摘枳王真言二十一反加持可擊之拔又誦之打之。
又令淨人持磬)。
二人誦贊。
三人持香呂(燒安悉香。
其香以心真言加持之百八反。
又誦之燒之持之。
香煙勿令斷絕。
又令淨人持香台)阿阇梨在後出行結根本印。
而無間斷誦大荼羅尼(或持杵加持之)引入王宮。
從南門入右旋一匝。
又從南門而出後。
從東卻繞城内坊市一匝。
便從城南門出。
至于城南門外大水瓶所(于中置種種飲食雜果及面等。
當時兼置此大瓶。
可用瓦瓶也)至彼處竟。
阿阇梨誦妙色身如來真言。
加持此瓶七反真言曰。
曩莫婆誐縛帝蘇噜波耶壇他誐多耶娑(引合)诃(引)
又誦葉衣觀自在菩薩荼羅尼七返。
于真言句中(其句可問師)稱國王名字加持之(可雲國王某甲除災安穩增長寶壽願王國界無諸災難)然後于路側曠野。
棄擲水瓶令破作是告言。
閻魔界中行病鬼等。
汝等受領此飲食歸道而于諸有情起大慈心。
令此國界無諸災難(金剛合掌誦之。
私謂。
又誦般若心經仁王經四非常偈。
金剛般若兩段偈頌谛緣度等也)。
次阿阇梨助修三部被甲等。
然後相共還入壇安置佛像護摩法(已上諸法皆可用佛像)。
已上第一法了。
第二法如文。
第三法。
又七日七夜修護摩法。
書二十八夜叉将真言。
建立别壇随其方位而安置之。
(經雲。
于二十八藥叉将位。
各以白檀香塗一小壇雲雲)次辨備諸供具(經雲。
壇上燒香雜華飲食燈燭阏伽文)。
次助修一人。
每日令勤諸供養(贊後令誦祭文)。
經雲。
虔誠啟白告。
唯願二十八大藥叉将。
并諸眷屬。
各住本方護持(某甲)為除災禍不祥疾病夭壽。
獲得色力增長聰惠威肅端嚴果報具足易長易養壽命長遠。
私雲。
經文帖真言已作供養啟白。
雖然兼日作之有何妨耶。
次至第七夜。
作護持。
于初夜時修供養法(乃至)念誦念誦已未修護摩。
阿阇梨助修相共。
先作三部被甲等。
然後持處寫藥叉将真言。
出于壇場。
到彼所居之處。
随諸方位次第帖之。
帖真言已。
阿阇梨助修三部被甲等。
然後相共還入壇場。
修護摩法。
供養啟白大藥叉将(私雲。
此法乃至黎庶相共修之。
有何妨耶)已上第三法。
第四法是除障難灌頂法也(具可問師之)。
自餘别法如文(又有口受等。
可問師之)。
已上池上。
私記之。
寬德二年十一月上旬說(葉決)
三昧印為根本印(八葉)
羯磨印如别文。
已上二印先年受了。
三摩耶形八葉蓮華私雲。
種子●字(雲雲)(四十六)羯磨印事
私雲種子●字(雲雲)
中道房被示雲。
自欲作此印樣。
左右手以大指押無名指甲。
餘三指直立。
左右指相叉(雲雲)但普通說。
腕ヲ相チカヘテ。
如十字羯磨作行(雲雲)北說雲。
二手以大指押小指甲。
左伏右手ヲ置其左上。
左右指端與臂齊作。
(七十七)奉送事
池上熾盛光私記雲。
先結佛部心印。
誦現前諸尊如來等偈次誦佛部心真言。
真言末加蘖車●●句。
以二大指向外撥之。
三誦三撥。
次蓮花部心金剛部心。
各誦明外撥之。
想諸尊出于道場。
各乘車辂。
次結請車辂印。
誦請車辂明。
除明末迦羅灑野句。
加蘖車●●句。
撥中指端三誦撥之。
師雲。
十八道奉送。
或大法奉送(如常)
又樣誦唵跛折羅母乞叉(二合)莫也。
以右手彈指(雲雲)此三部通用印咒也。
已上南院。
私雲。
大原禦說傳聞雲。
前方便之中。
辟除彈指與奉送彈指有差别。
不知案内之人同樣用也(雲雲)
今撿施餓鬼等。
大原私記雲。
撥遣以右手作拳。
以大指頭指。
仰掌彈指作聲(雲雲)故前彈指者可仰掌也。
但與傳聞有異又雲。
可決彈指辟除。
或作拳但左轉彈之。
又撥遣彈指仰拳彈之。
施餓鬼中施飲食彈指。
立拳彈之(池上口決大原記之)。
熾盛光例時記雲。
二手外縛二中指立。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