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法。
一支度。
注進。
阿彌陀護摩七個日支度。
壇一面(可有爐桶)。
燈台四本。
脅二前禮盤一面(可有半疊)。
名香(沈白檀龍腦)。
酥蜜。
芥子袋。
佛供覆。
壇敷布(一端)。
大幕(一帖)。
壇供(如常)。
燈油(如常)。
淨衣(小桶三口各可有杓。
打敷三枚)。
阿阇梨。
承仕一人。
驅使二人。
見丁一人(已上人供如常)。
敷設雜器等(如常)。
年月日。
名香。
本儀軌等不雲香事。
集經治病壇文雲。
沉檀薰陸相和燒(雲雲)。
(裡書雲。
ㄙ雲。
可然禦祈之時九壇護摩。
皆伴僧二人被與具之)。
淨衣。
軌雲。
着新淨衣(雲雲)。
不雲色。
集經雲。
共四人僧結伴行道。
更不得多。
四人并着黃屑袈裟。
若是賢者。
即著白衣。
方入作法。
更不得着多雜色(雲授法壇文)。
又雲。
其咒師衣服并皆黃色。
不得餘色(雲雲)。
求财壇文。
ㄙ雲。
淨衣色随法而異。
今雲黃色。
暫依增益欤。
此法多分依敬愛修之。
用赤色淨衣。
但滅罪事多依息災。
白色淨衣何事有乎。
一起首時分。
集經雲。
日日三時作法供養。
從十二月八日起首。
至十五日(雲雲)。
又雲。
每月十五日洗浴湧咒。
随意往生阿彌陀佛國(雲雲)。
又雲。
從日入時即作此法。
到初夜即休。
至後夜更作。
至天明即休。
如是七日為之(雲雲)(治病文)。
軌雲。
每日三時(雲雲)。
一向方。
軌雲。
壇西面安像。
持誦者于壇東坐。
面西對像(雲雲)。
集經雲。
咒師面向東(雲雲)。
ㄙ雲。
行法向方随其法異。
随事用之。
今雲。
向西者依本尊所在之方欤。
故經雲。
從随法向餘方。
若勸請之時向彼本方請之(雲雲)。
一行法。
此佛儀軌。
秘錄取載其有二本。
無量壽如來念誦儀軌一卷(内雲修觀行供養。
儀軌。
不空)。
金剛頂經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不空)。
此外取載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等有數本經。
皆不況行法。
隻宜本誓等。
就兩本軌·念誦儀軌說·蘇悉地蓮花部行法。
然大和尚曰海和上。
抽此軌中一十八道印契。
充持明者通用。
世呼十八道儀軌(雲雲)。
修行法者。
依金剛界而明一印曼荼羅也。
阿彌陀佛大思惟經(出集經第二)。
此經補陀落山中說。
以觀音為對揚。
畫尊像法并阿彌陀佛身印等之十四道。
印别别成就法委說之。
池上私記有兩三本。
附觀行軌少少存略。
大旨同矣。
其中一本如左出之。
先道場莊嚴。
次行人威儀(請平着衣淨三業三部甲)。
次入道觀。
次加持香水。
次加持供物。
次淨三業。
次普禮。
次開白(并)神分。
次五悔。
次發願。
次塗香塗手。
次佛部三昧耶。
次蓮花部三昧耶。
次金剛部三昧耶。
次被甲護身。
次入佛三昧耶。
次大金剛輪。
次地結。
次金剛牆。
次道場觀。
結如來拳印當心。
于面前觀安樂世界。
琉璃為地。
功德乳海。
于其海中觀颉哩(四合)字。
放大光明。
如紅頗梨色。
遍照十方世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無不皆得罪障消滅。
是字變為微開敷紅蓮花(獨钴首上有開敷紅蓮花。
立橫五?上)。
即變其花為無量壽如來。
身在寶蓮花滿月輪上。
着五智寶冠。
住于定印。
身相紅頗梨色。
從頂上放紅頗梨光。
照無量恒沙世界。
皆悉頗梨色。
與諸聖衆前後圍繞。
如是觀已。
以拳印印地七變。
功德院實圓阿阇梨奉向大原上綱雲。
獨古上有開敷蓮花立橫五古上(雲雲)。
此意雲何。
又說處何書哉。
大原答雲。
橫五古上立。
一切佛菩薩本有五智菩提心也。
其上開敷蓮花可獲生長。
金剛薩埵三摩耶形也。
此說金剛界意也(雲雲)。
池水中觀颉哩字放大光明如紅頗梨色是坐紅蓮花。
是字變為開敷紅蓮花。
獨?首上有蓮花立橫五?上。
五古獨古共金色也。
獨古上蓮花紅蓮花也。
五古下坐青蓮也。
蓮華變為無量壽如來。
身着五智寶冠。
住于定印。
從頂上放紅頗梨光。
照無量世界。
身金色光紅色。
坐青蓮花。
次大虛空藏。
次寶車辂。
次請車辂。
次迎請聖衆。
次馬頭辟除結界。
次金剛網。
次金剛火院。
次阏伽(右方)。
次蓮花座。
次振鈴。
次壇上供物一一獻(右方)。
次普供養。
次本尊贊。
次四智贊。
次入定(用定印)。
即入觀自在菩薩三摩地。
閉目澄心。
觀自身中。
圓滿潔白。
猶如淨月。
仰在心中。
于淨月上想●纥哩。
纥哩(二合引)字放大光明。
其字變成八葉蓮花。
于蓮花台上有觀自在菩薩。
相好分明。
左手持蓮花。
右手作開花葉勢。
作是思惟。
一切有情身中。
具有此覺悟蓮花。
清淨法界不染煩惱。
于蓮花八葉上各有如來。
入定結跏趺座。
面向觀自在菩薩。
項佩圓光。
身如金色光明晃曜。
即想此八葉蓮花漸舒漸大。
量同虛空。
即作是思惟。
以此覺花照觸如來海會。
願成廣大供養。
觀了定中誦唵娑頗羅(二合)跛娜麼(二合)心不移此定。
則于無邊有情深起悲愍。
以此覺花蒙照觸者。
于苦煩惱悉皆解脫。
等同觀自在菩薩。
即想蓮花漸漸收斂。
量等己身。
想已誦唵僧伽羅(二合)跛娜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