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芥子置婦女頂作法問師(文)。
如何。
決師傳雲。
先少紙裹芥子(少許)。
其裹紙緒付如笠緒頤下結之令戴。
不令落其芥子(雲雲)。
今私依師說記行法大略。
先以吉日書寫經。
次可搓儲五色糸一丈餘許。
次先當日晨朝令婦女着新淨衣授八齋戒(兼日沐浴)。
次建立小壇(辨備供物如常)。
次着座。
次塗香塗手。
次加持香水。
次灑淨。
次加持供物。
次去垢。
次清淨。
次光澤。
次啟白。
次舉經題。
次發願。
至心發願新寫經王功德威力。
天衆地類倍增法樂栴檀乾闼婆。
大鬼神王彌酬迦等十五鬼神。
各增法樂護持女大施主懷妊成就。
處胎初生安穩無患(産生後者可出三句)。
所生童子無諸患難晝安夜安。
晝夜常安得壽百歲見得百秋。
恒受快善無邊大願決定成就。
及以法界。
衆生無邊誓願度(雲雲)。
五大願(如常)。
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将釋此經依例。
可用大意釋名入文判釋三意。
初大意者。
此經是如來初成道時。
依梵王請所說也。
凡人界衆生從妊胎之初。
有種種怖畏。
妊胎之時藥叉羅刹伺其短。
出胎之後十五鬼神數作惱亂。
茲以大梵天王愍此故。
對世尊問其對治。
如來大悲說神咒。
酬其請問。
若有女人依教奉持。
産生安穩無諸怖畏。
所生男女安穩快樂。
無有諸惱。
以說此法為此經大意。
次釋題目者。
佛者能說教主。
具雲佛陀此雲覺者。
說者四辨八音之所開演。
護諸童子陀羅尼法門是也。
護諸童子陀羅尼者。
是能護所護并為題也。
經者常義。
聖教通名也。
故雲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三入文判釋者。
此經略無通序。
付文大分為三。
爾時如來以下梵王請爾時世尊以下。
如來正說。
時此以下梵天奉行也。
具如經文。
次神分靈分祈願等。
次供養文唱禮。
南無三身(釋迦三反)。
佛眼。
五大明王。
南無大梵提婆羅惹摩诃羅惹。
南無栴檀乾闼婆羅惹摩诃羅惹。
南無彌酬迦等十五鬼王。
南無大小自在〃〃〃。
〃〃三部〃〃〃。
次驚覺。
次五悔。
次五大願。
次三部護身。
次地結。
次金剛牆。
次道場觀。
大海寶山寶師子座寶蓮華寶樓閣。
樓閣之内妙白蓮華台上有●字。
字變成缽(或說法印)。
缽變成釋迦。
金色之身具四八相。
被服袈裟。
應身說法相。
智手吉祥即。
理手向上置臍前。
坐于白蓮台結跏趺座。
右大梵王。
左乾闼婆(内院第二重十五鬼神第三重護世威德天次第而安布)。
次三力偈。
次普通供養。
次送車辂。
次請車辂。
次迎請聖衆(用金剛印)。
次辟除從魔。
次視三昧耶。
次金剛網。
次火院。
次阏伽。
次花座。
次善來偈。
次重結大界。
次五供養。
次普供養。
次贊(釋迦諸天)。
次入三摩地。
次根本印。
先釋迦印。
左手仰掌橫置心上。
右手火空相撚地直豎。
水風豎少屈豎辟向外。
真言曰。
多侄他(一)菩陀〃〃(二)〃〃?摩帝(三)菩提〃〃(四)摩隸式叉夜(五)婆舍利(六)婆多祢(七)婆羅陀(八)頭隸(九)〃〃婆臘多頭隸(十)舍摩膩投隸婆臘帝(十一)收藍舍彌帝(十二)槃絺(十三)婆诃膩(十四)陀波尼(十五)蘇婆诃(十六)膩婆羅膩(十七)蘇婆诃(十八)。
次梵天印。
定掌立向外。
以空撚水。
餘指叙散。
惠拳置腰。
真真言曰。
多侄他(一)阿伽羅(二)伽甯那伽〃甯(三)婆漏隸(四)祇隸伽婆隸(五)婆隸(六)不隸羅叉隸(七)修羅鞞(八)遮羅鞞婆陀尼(九)婆羅尼诃沙尼(十)那易彌那易(十一)蘇婆诃。
次乾闼婆印。
内縛二水叙立不相着。
曩○南尾戍馱娑嚩羅嚩系系ソハカ。
次諸部多印。
定拳直豎火。
而風當火皆屈之不相着。
又定拳直豎火也。
喁缢(上)喁伊(上)蘖懵散甯步多南娑縛賀(有歸)。
次諸天(普施明妃印咒如常)。
次加持念珠。
次正念誦(部母大日釋迦梵天幹諸步多諸天佛慈護大闼婆次又部母吉祥)。
私雲。
念誦之時先可訓讀童子經一卷。
念誦護諸童子陀羅尼之時。
以五色糸。
付師左手。
糸末令持他清淨人。
一咒一結作一百八結(雲雲)。
結線真言諸說不同。
或世尊陀羅尼。
或乾闼婆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