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别念誦有二意。
若淺略釋上來普念諸會諸尊。
今别點一佛。
以為本尊。
滿咒遍。
未成就故先加持珠也。
若深秘釋前已成佛畢。
次當轉法輪。
故三旋轉珠。
先表三轉。
次正念誦表法輪之體也(雲雲)次正念誦。
先轉珠法。
次入定(入我我入觀念具在口傳)次出定念誦(雖雲出定。
寂照俱時故。
常與三摩地相應雲雲)先大日(更問)次薩埵(此咒或可有一字真言之次上)次佛眼。
次三身說法。
次三種悉地。
次本尊。
次正法輪身。
次教令輪身。
次一字真言(已上)一一真言咒遍皆三密相應。
不可違本教之旨(雲雲)就此念誦大分有二。
一者初修習時世間有相念誦如世間成就品說。
約此有意支念誦法。
先持誦法。
具支念誦法。
作成就法。
行者委尋此等旨趣。
可作有相念誦之法耳(雲雲)二者已慣習時。
出世無相念誦如悉地出現品說。
又世出世持誦品即說世出世念誦。
然出世無相行初心所未堪也。
故先當作有相念誦。
若不依彼法終不得成就(具言可見本教文耳)次珠置本處入定(入字輪觀也。
具在口傳雲雲)已下作法等如常(雲雲)。
金剛界生起
初成身會印明(大圓鏡智成理智法身觀也)次羯磨會。
諸尊印明(成所作智修習諸尊事業)次三昧耶會諸尊印明(平等性智警覺諸尊本誓)次大供養會。
諸尊印明(供養奉仕于供物中諸尊加持。
故有諸尊印明)次金剛拳大印等四印明(空海和尚雲四印會也)安然大和尚雲。
非供養。
非念誦。
自灌頂法也。
或為具足四種曼荼羅故(雲雲)或人雲。
此總供養也(雲雲)次軌雲。
衆會眷屬自圍繞。
住于圓寂大鏡智(雲雲。
空海和尚雲。
已上二句一印會也)次奉壇上五供養(依對受記事供置此雲雲)次普供養。
次贊(三身略贊次本尊贊)次供養贊歎竟正念誦。
付此正念誦有二。
一者總念誦。
二别念誦也。
一總念誦者。
是總法也。
總成五部都法大日阿阇梨也。
今約此金剛界大法雖無明文。
準胎藏界二壇之意。
此界亦可有二種壇傳法阿阇梨印真言也其二種壇者。
一者成都法傳法大日阿阇梨身印明。
約此有二種。
先标自證大菩提果印明三昧耶會大日印真言也。
次成他受用報身印明。
羯磨會大日印真言也。
口授。
安然大和尚雲。
大日尊羯磨印是他受用報身印也。
若為弟子傳法之時。
此印為正。
授職之時。
先授自證。
故用法身之印。
赴機之時。
當用化他。
故用他受之印(雲雲)又雲。
此印(三昧耶會印也)是佛部成身印而為此界都法傳法者。
準瞿醯經。
若于佛部得灌頂者。
即三部中得阿阇梨(雲雲)二者成都法秘密壇傳法大日阿阇梨身印真言(瑜祇經。
攝一切如來大阿阇梨位品印真言是也。
口授)安然大和尚雲。
今準義釋五種三昧中第四三昧耶中。
雖得大悲胎藏傳法灌頂。
而若不入第五三昧耶中秘密曼荼羅。
而得傳法灌頂。
則秘密智不生(雲雲)此薩埵印成能照決斷分明四智。
謂覺悟心中本有金剛薩埵也。
次都法大日阿阇梨身變為成佛母為他傳法。
先成金剛薩埵大阿阇梨身印明(金剛薩埵冒地心品印真言也。
口授)此佛母印覺悟四智即法界智。
法會智即一切智智也。
又為化他傳法也。
次都法大薩埵阿阇梨身變成佛母身。
傳法大阿阇梨。
五部深密一時齊證印真言(佛眼印也。
口授)安然大和尚雲。
此中初攝一切如來大阿阇梨行位印真言。
是金剛胎藏都法大阿阇梨。
究竟滿足受職之法。
次金剛薩埵菩提心印真言。
是金剛胎藏都法大日阿阇梨變為成佛母為他傳法。
先成金剛薩埵。
次佛母印真言。
是金剛界都法大阿阇梨。
變薩埵身成佛母身。
五部深密一時齊證。
及為弟子傳授五部大教之法。
次八字印真言。
是胎藏界都法大日阿阇梨如前先成薩埵。
次成佛母。
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