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故也。
又行者住所也。
行者三業勇勤。
無懈怠義也又雲。
此即行者自身也。
精進者信心也。
大日疏引大論雲。
佛法大海。
信為能入等(文)妙樂大師釋雲。
舉進攝六(文)于此曼荼羅異說不同也。
皆從果向因之曼荼羅也又付之有四異說一。
弘法大師将來曼荼羅。
中台大日智拳印。
八大菩薩四攝八供養菩薩也。
是不空二卷儀軌說也一。
宗睿僧正将來曼荼羅。
中台大日法界定印一。
智證大師将來曼荼羅。
中台大日·不動·降三世許也。
餘尊不書。
三尊許也一。
大妙金剛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佛頂經。
先說八大佛頂。
次說八大菩薩。
次說八大明王也問。
以上曼荼羅中台大日也。
何成尊勝義耶答。
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八大佛頂。
皆莊嚴中台。
中台大日雲尊勝也。
是秘藏義也。
但此法大日如來灌頂儀式也問。
不空儀軌。
明八大菩薩。
善無畏儀軌。
說八大佛頂。
二師說意不同也何答。
二經廢立不同一往義。
實八大佛頂·八大菩薩同體異名。
不可有異論。
謂最勝佛頂即觀自在菩薩。
乃至廣生佛頂即地藏菩薩也口雲。
八大佛頂淨除業障義。
八大菩薩攝受大悲之義。
八大明王折伏大智儀也。
又左半月形。
右三角形。
是付佛。
左不動。
右降三世。
行者付圖之。
不動滅罪義。
降三世生善義也。
謂不動在常在地獄願。
是以火災。
消滅地獄罪苦。
此表大智方便之義。
以火災為所表。
居三角火輪也。
次降三世。
五字五輪配釋五方時。
東方●字。
因業能生之體。
是風輪也。
●能因也。
風輪能生之萬物。
依風生故。
居半月風輪也。
又中台大日·不動·降三世三尊曼荼羅。
不動(理)三世(智)也。
以此曼荼羅。
配五佛時。
禦衣木絹(地體)中台月輪(水輪)三角形(火輪)半月形(風輪)六個飛天(空輪)也
本尊三種印事
先業障除印者。
謂二風●字。
是第八識。
煩惱業障為體也。
二空如來大空智也。
故以二空。
押二風。
淨除業障義。
故名業障除
又雲。
于此印有口傳。
謂結印誦陀羅尼。
後合掌也。
以二空押二風。
左(理色)右(心智)淨除色心之業障。
合掌表不二也又雲。
以合掌印言舍利。
又雲如意寶珠也。
但此印。
實無所不至印習時。
二空少開也。
此内納舍利思。
二空少開。
開戶拜●義也問。
塔印塔印當體言舍利。
今塔中納舍利雲。
相違如何答。
合掌即塔中舍利也。
如法華法深多智釋迦言。
但開二空者。
藏識即舍利也覺知。
是則開見意也
智拳印事
示雲。
先左右拳誦●●●●●。
是則本有金剛薩埵義也。
次結智拳印。
誦●●●●●修生顯得法界體性智之大日如來也。
左(五●胎)右(五智金)結印不二也又雲。
此印攝三十七尊。
右智十六。
左理十六也。
此印五智總印故。
加之為三十七尊也。
左五指行者五輪。
右五指本尊五智也。
故以右五指。
握左頭指。
戴五智寶冠義。
此印名即身成佛印也又雲。
左風行者息。
風諸佛大悲自在大空三昧也。
然右風同空上立之。
左風諸佛惠命也。
仍如來惠命乘大空三昧。
衆生命風諸佛惠命和合。
為顯凡聖不二義也
除障佛頂印事
二手内縛。
兩部不二。
内證之成道也。
右風立鈎。
初發菩提心義也。
内縛本有内證圓滿位。
萬德自然具足。
本來常住也。
鈎修生之義。
召萬德令冥會本有萬德義也。
此尊小咒者。
●●●●●也。
大咒大陀羅尼也。
中咒光明真言也。
此陀羅尼。
翻譯異說。
十二品不同。
但世流布陀羅尼。
金剛智所譯也。
本朝殊用之。
念誦時。
帝釋天真言誦之。
謂善住天子。
卻後七日。
命将欲盡(文)依之帝釋白佛言。
唯願佛說延命之法。
時依帝釋請。
佛說此陀羅尼。
故可用釋天明也。
亦佛對善住天子。
說最勝延命秘法。
對帝釋天說消除業障秘術問。
善住天子短命義何答。
天子因位之時。
為悲母孝養作田。
彼母每日晝食持行。
或日遲來時。
善住天子發嗔恚。
此故七生受蛇身。
孝養生天子雲。
嗔恚得短命報(文)問。
卻後七日者。
人間七日欤答。
不知之西方集雲。
尊勝陀羅尼。
為忉利天善住天子說之。
天子過七日命盡
于此曼陀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