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圣观音法事

首頁
    一義掌日輪也。

    五指五智光也。

    日輪觀音體也觀音施五智之光。

    照五趣生死暗義也。

    第三劍。

    以智慧劍。

    拂四魔三障塵。

    害三毒五欲之敵。

    第四念珠。

    以大悲之糸。

    串百八煩惱。

    合成百八三昧義也。

    第五子滿果。

    以萬行萬善種子。

    顯佛果圓滿德也。

    第六钺。

    摧破無明難斷惑障。

    無過此器也。

    第七鈎法帝。

    大日也。

    皇帝鈎萬寶體也。

    故召萬行萬善功德。

    證佛果萬德果海也。

    第八拔折羅。

    金剛杵也。

    摧破一切物事。

    無過金剛金剛者。

    堅固淨菩提也。

    發堅固菩提心。

    證成等正覺位也。

    第九寶鬘。

    福德莊嚴體。

    即平等性智功德也。

    哀衆生于一子事此意也。

    左第二如意寶幢。

    寶體入道果報。

    此幢利生也。

    第三蓮華。

    自性清淨觀音利益如前。

    第四澡灌觸瓶也。

    除不淨也。

    洗三毒五欲之垢。

    第五索。

    大悲四攝索也。

    化地獄衆生。

    無非此索化。

    此索端放五智光明。

    利無間苦器也。

    第六輪。

    轉惑摧破之義也。

    輪圓具足義。

    二十五有輪轉。

    依之所得也。

    第七螺。

    表師子聲。

    說法利生之義。

    師子吠所。

    山野獸如倒伏地。

    以螺聲為令降伏煩惱惑障蹄。

    第八瓶前三形也。

    如别不可釋之。

    第九梵箧。

    智慧體也。

    三世諸佛。

    十方薩埵。

    依之發心修行。

    成佛得道。

    此智母也七俱胝佛圍繞此菩薩。

    如阿彌陀曼荼羅。

    可得意。

    因果理智。

    胎金不二意也以烏瑟沙摩結界事。

    此菩薩以不淨為體。

    惡業煩惱泥土。

    即法性清淨圓明也。

    煩惱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意也。

    以般若菩薩。

    為此尊部母。

    此種子●字也。

    ●法界不可得義。

    法爾不二之位也。

    ●根本不可得。

    法然常住圓海也。

    ●遠離不可得義。

    遠離因果。

    表自性清淨義。

    越八葉絕方所。

    般若菩薩。

    種子如前。

    三形梵箧。

    梵箧色心不二體。

    三形賢瓶。

    瓶色體(胎理)其中珍寶心法(金智)二尊種子共相應故用之也 根本印事 二地二水交入掌中。

    屈二風着火背。

    二空着風側。

    二火根本法爾法體。

    二風始覺修生惠風扇之。

    令開發衆生菩提心。

    二空令成就法界體性之功德。

    亦内縛。

    二大二頭指合直立。

    謂内縛自證成道也。

    二大二頭化他利物。

    準泥大士釋迦如來所現釋迦于娑婆世界。

    施羯磨作業功用。

    此尊于娑婆世界号施無畏者。

    入道能化主也。

    随所化心。

    宛如菟毛随風。

    故言準泥 不空罥索法事 種子。

    ●三形。

    罥索 ●吾我不可得義也。

    亦吾我者人法二執者。

    凡夫依人執。

    無始輪回間。

    積集無量妄執煩惱。

    不發出離心。

    是人執也。

    次法執者。

    以四智菩提。

    對四種妄識。

    妄識既除。

    法智成就也。

    破法執者。

    成四種佛智。

    破能執所執。

    成真智也。

    故大師雲。

    無執而到(文)可思之。

    破能執所執見。

    能破之體。

    豈非法執耶。

    遇自身即佛之教。

    開如實知自心悟之時。

    人法二執。

    即為輪圓具足之輪壇無執也。

    凡夫着與佛無著相應時。

    着又佛德也。

    可知始覺前後四相流轉也。

    本覺俱有之四相常住也。

    依之瑜祇經雲。

    觀察自心。

    壞一切法執着。

    觀一切法。

    本來清淨(文)不知此理。

    菩提心論雲。

    或為無始間隔。

    未能證于如來一切智智(文)●點瀑流不可得義也。

    謂諸佛究竟。

    以大悲為極。

    住慈悲深重心。

    流入法界。

    成就下化衆生願。

    依此點也。

    ●寂靜不可得之義。

    得涅槃常住之功德。

    施法爾無漏法水依之 三形事 罥索者。

    四攝大悲繩也。

    大悲極度世間為宗。

    繩以下為能。

    下極無間。

    度苦衆生。

    無過索底。

    放四智光。

    攝受苦衆生。

    召入縛喜功德。

    三世十方佛陀。

    同雖具之。

    大悲方便利益。

    并有不空罥索功德也。

    四攝功德為大悲極。

    四攝定必在鈎召德。

    如女在敬愛德。

    一切男來彼所。

    胎藏理也。

    女之出生萬德義也。

    三十七尊歸法界。

    依四攝之德。

    瑜祇經雲。

    時四門使者。

    天女子為欲攝入一切有情。

    至法界宮(文)一切有情者。

    本有金剛界五佛也。

    肉色者。

    理智不二色。

    白(金)赤(胎)又白(胎)赤(金)如此色配當。

    随時不定也。

    日月理智義也 此尊四臂事 右第一念珠智慧體。

    大圓鏡智。

    度愚癡無智之畜生。

    第二水瓶平等性智。

    度餓鬼饑馑之愁歎。

    左第一持蓮妙觀察智。

    度諸欲心貪心之人道。

    第二羅索成所作智。

    度無間地獄之苦器。

    人攝天。

    即五凡也。

    五凡内證五聖。

    十界平等功德也 鹿皮事 苦行之相。

    觀音大悲之衣也。

    鹿毛在斑。

    心無斑。

    六道異生之類。

    如鹿皮斑。

    觀音一子之慈悲。

    同鹿一心。

    此故着之度彼異生給也。

    赤蓮華座衆生白淨信心。

    染觀音慈悲之赤色。

    行者本尊一體不二相也 根本印事 蓮華合掌。

    進力禅智金剛縛。

    右禅度入左虎口也。

    ●本有不二月輪也。

    二火上理智精趣修生。

    二風自行化度圓滿義。

    禅度入智虎口。

    以觀音大悲之利生。

    入三界之火宅。

    利衆生心也。

    實如蓮華體本染。

    生佛不二。

    理智不二意也。

    法圓樂智。

    自性清淨體也。

    一切衆生。

    着諸欲心。

    無開自性覺悟。

    以觀音大悲三昧。

    入衆生貪染之泥中。

    衆生妄念即諸佛大悲也雲事表也。

    此故知。

    衆生本有薩埵也。

    又瓶印。

    無所不至印用之。

    瓶五大所成。

    觀音大悲智水也。

    本有薩埵印也又印。

    二手合掌。

    着二風火後。

    二大著二火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