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所以重言無我法無我法。
若于這二種無我法深信解者,便是無有少法的執。
所以如來應正等覺說為菩薩。
庚二解唯識理三
辛一現有能取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肉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肉眼。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天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天眼。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慧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慧眼。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法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法眼。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佛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佛眼。
】
[科判]自下應修勝解中解唯識理。
前文已顯如來證二無我,是則如來應不更說有為能取的五眼,和有所取的一切法。
又一切有情,亦不應說有所生福聚。
所以應解此唯識變現的道理。
于中分三。
一現有能取,二說有所取,三說有福聚。
今現有能取。
此能取法,唯示現有,是名現有能取。
[釋文]如來示現有五種眼。
一是肉眼,二是天眼,三是慧眼,四是法眼,五是佛眼。
此五種眼,能取一切法為所行境界。
肉眼,能照無有隐蔽無有障礙一切可見的色。
天眼,能照無有隐蔽無有障礙和有隐蔽有障礙一切可見的色。
慧眼,能照是色非色一切可見和不可見的法。
法眼,能照一切法的真如理。
佛眼,能照一切有情所種的善根。
諸佛如來出現世間,随諸有情現量所見所知,所以有此五眼示現。
辛二說有所取三
壬一殑伽河沙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諸沙,如來說是沙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如來說是沙。
】
[科判]自下說有所取。
如說殑伽河沙,沙等世界,諸有情心,皆是如來所取的法。
這一切法,都是世俗所假說的名,非是真實。
是名說有所取。
于中分三。
一殑伽河沙,二沙等世界,三諸有情心。
今殑伽河沙。
[釋文]殑伽河沙,是此世間串習所執的名字。
生此世間的有情,說之為沙。
如來應正等覺,随順世間不違世間,所以亦說是沙。
這種語言,專世俗谛。
壬二沙等世界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等殑伽河;乃至是諸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等世界;是諸世界甯為多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是諸世界其數甚多。
】
[科判]此沙等世界。
[釋文]殑伽河沙其數甚多,是諸有情所共知的。
舉此喻有不可現見的世界,等于殑伽河沙,所以亦說其數甚多。
壬三諸有情心
【佛言善現:乃至爾所諸世界中所有有情,彼諸有情各有種種其心流注,我悉能知。
何以故?善現!心流注心流注者,如來說非流注,是故如來說名心流注心流注。
所以者何?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
[科判]此諸有情心。
[釋文]前說世界,是舉有情生所依處。
世界既等殑伽河沙如是之多,依彼世界而生的有情各個相續差别,尚多無數。
何況彼諸有情各有種種差别的心。
這有情心,當知總說就是阿賴耶識。
如來于此各個有情阿賴耶識,而言我悉能知。
就是因為諸有情心雖有無量差别,要皆不外唯識熏習及所變現的相。
所以若凡若聖若染若淨一切不同的法,皆不能越因果決定的道理。
因果相續,如水流注。
前能引後,名之為流,後能續前,名之為注。
如是因果非斷非常,故是有漏。
如水流注。
如來于此諸有情心,了知有因決定有果,生果決定由因。
由是說言我悉能知。
此據唯識因果道理,所以作如是說。
若依實義,當知因果亦是方便假說。
因為待因說果,待果說因,都是同時所起的言相。
假說因果有先有後,而實同時無有先後的自性。
既無先後自性,何得說有因果相續流注之心。
所以因果亦是方便假說,不是真實的。
言心流注心流注者,這是标句。
是遍計所執相。
如來說非流注者,這是遮句。
是圓成實相。
是故如來說名心流注心流注者,這是釋句。
是依他起相。
依阿賴耶識因果相續,假說心流注心流注。
因為阿賴耶識,唯是有漏,凡聖皆有。
所以重言心流注心流注。
此心流注,如來說非流注,當知諸有為相雖有生滅而實常無生滅。
雖有過去未來現在的差别,而實過去未來現在都不可得。
因為三世差别的施設,唯是自心分别所取的相貌。
不是真實的勝義。
所以都不可得。
過去諸法,相已滅壞,都不可取。
故不可得。
未來諸法,相尚未生,亦不可取。
故不可得。
現在諸法,雖有自相,然刹那滅,尚無有住,亦不可取。
故不可得。
這是勝義道理。
所以經說都不可得。
既不可得,何以說有三世差别?當知唯是自心方便施設。
假想過去諸行,曾有如是如是相貌而生,憶念分别說有過去。
假想未來諸行,當有如是如是相貌而生,比類分别說有未來。
如是過去未來假想分别,唯依現在諸行而有。
現在亦是相待假立。
因為才生即滅,不容分别。
分别亦是憶念所得。
即由如是憶念,待彼過未說有現在。
是為三世說有方便道理。
知此方便,方知真實。
說有說無,都不執著。
辛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