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情生所依處的假名。
于世界中說有大地能為依持的因,說有色等極微能為受用的法。
即此大地和諸色等極微,假名世界。
因為大地和色等法有生有滅,是故世界亦說有成有壞。
即此成壞說名世界。
遷流不住,所以名世。
能作依持,所以名界。
由此當知世界但是假名。
離了大地色等極微,别無可得說為世界的相。
若執世界可得,便是執一合相。
為破此執,故說即以無數世界色像為墨如極微聚的譬喻。
說有無數的色像,是喻極微塵量。
說以為墨如極微聚,是喻三千大千世界。
此極微聚和合假說,喻彼世界亦是假名。
故不應執實有世界。
如來應正等覺,示現化身,說以三千大千世界為所依土。
不應于此言說起和合執。
由此如來假設譬喻,即以無數色像為墨如極微聚。
以顯世界之多,亦是無數。
此中色像,是說極微不是實色,而是假想相似的色。
故名色像。
說以色像為墨,是顯色像能為雜染的意義。
又這微塵色像,具有覺慧的人方能分析,所以前說善男子善女人。
壬二解所說義二
癸一說極微聚
【善現!于汝意雲何?是極微聚,甯為多不?善現答言:是極微聚,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何以故?世尊!若極微聚是實有者,佛不應說為極微聚。
所以者何?如來說極微聚,即為非聚,故名極微聚。
】
[科判]自下解所說義分二。
一說極微聚,二說名世界。
今說極微聚。
[釋文]于一處所,有衆多的極微,名極微聚。
現見現知一切世間的物類,其中都有地水火風色聲香味觸各個極微,同聚一處和合而住,不相妨礙。
諸有情類,各有眼等五根,能生眼等五識。
于這極微聚中地水火風色聲香味觸和合的相,才能分别了知何者是地?何者是水火風?何者是色?何者是聲香味觸?假使有情若無自身的根識,則此外境便都不顯現了。
有情既有五趣的根識差别,所見所知的境相當然亦是不同的。
所以世界中大地極微,是為有情依持受用的果相。
這極微既是種類衆多,同聚一處,所以名為極微聚。
不是實有極微聚性。
言如來說極微聚者,這是标句。
是遍計所執相。
如來說極微聚即為非聚者,這是遮句。
是圓成實相。
故名極微聚者,這是釋句。
是依他起相。
配釋道理,如前可知。
癸二說名世界
【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何以故?世尊!若世界是實有者,即為一合執。
如來說一合執,即為非執,故名一合執。
】
[科判]此說名世界。
[釋文]此中配釋三相的言句,共有二種。
種種道理,如前已說應知。
三千大千世界雖是假說,然有可說的依據。
從一日一月之所照臨,乃至梵世,名一世界。
以此為量,說有三千大千世界,這就是世界可說的道理。
若諸愚夫異生,不了極微聚假名的世界,強執實有一合相的世界。
這世界便是不可言說的了。
庚二釋非正語二
辛一總标執
【佛言善現:此一合執,不可言說,不可戲論。
然彼一切愚夫異生強執是法。
】
[科判]自下釋非正語分二。
一總标執,二别釋名。
今總标執。
[釋文]凡是可言說的蘊界處法,都有可言說的道理,和可分别的相貌。
道理是可言說的根據,分别是可戲論的根本。
所以此一切法,是可言說的,是可戲論的。
若諸愚夫異生強執有我有世界,這就是總集多法成一合執。
不更分别是根是塵,何蘊何界何處所攝。
所以這一合執的相,不可言說,不可戲論。
辛二别釋名
【何以故?善現!若作是言:如來宣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作者見受者見,于汝意雲何?如是所說為正語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如是所說非為正語。
所以者何?如來所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作者見受者見,即為非見;故名我見,乃至受者見。
】
[科判]此别釋名。
[釋文]如來随順世間,别别宣說有我乃至說有受者種種的名字。
又為除遣愚夫異生一合執的邪見,說有我見乃至說有受者見。
當知此語不是開許有我的實事,而是遮止有見的過失。
所以有如此的宣說。
故非正語。
此中有标句遮句釋句。
應配三相,如文可知。
庚三釋應不住二
辛一總标
【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應如是見,應如是信解,如不住法想。
】
[科判]自下釋應不住分二。
一總标,二别釋。
今總标。
[釋文]諸有發趣菩薩乘者,在未成熟的位中,于佛說的一切法無我,應以定心審慮觀察。
心無散亂,故能了知。
心極明利,故能觀見。
由是加行能生勝解。
所以文說應如是知應如是見應如是信解。
如先菩薩初發心時,無住為住所生的法想,今此位中更生如是信解。
所以文說如不住法想。
此是菩薩修加行位,于無我法獲得堪忍。
故作是說。
辛二别釋二
壬一釋名法想
【何以故?善現!法想法想者,如來說為非想,是故如來說名法想法想。
】
[科判]自下别釋分二。
一釋名法想,二校所生福。
今釋名法想。
[釋文]言法想法想者,這是标句。
是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