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释

首頁
    若以諸相具足觀如來,那麼轉輪聖王也是諸相具足,應當也是如來;所以不應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應以諸法相非相的諸法實相,觀于如來。

    ”那時,世尊就說了兩個頌。

    頌中的内容,是說:“若一切觀佛的:要是以色塵觀我,以音聲尋求我,彼生——指以色塵音聲觀佛的人——行履于邪見不合正理的斷滅中,不能見我。

    怎麼才能見佛呢?應當觀佛的無相法性,就是導師——佛的法身。

    然法性不是虛妄分别所能分别的,所以,虛妄分别中的衆生所不能了知。

    必須先空虛妄分别,般若智才得現前,明了見佛的真實法身。

    ” 己二 報化斷滅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應正等覺、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覺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何以故?善現!如來應正等覺、不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如是發趣菩薩乘者,頗施設少法若壞若斷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諸有發趣菩薩乘者,終不施設少法若壞若斷。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殑伽河沙等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若有菩薩,于諸無我、無生法中,獲得堪忍,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甚多于彼。

    複次、善現!菩薩不應攝受福聚。

    ”具壽善現即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應攝受福聚?”佛言善現:“所應攝受,不應攝受,是故說名所應攝受。

    ”】 善現懷疑既真實法身是無相的,那麼佛于三無量劫修因所成的報身同化身,也就斷滅沒有了啊?佛告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如來應正等覺是不是以諸相具足,現前證得無上正等覺呢?善現!你現在不應當作這樣的觀察。

    如來應正等覺是不以諸相具足,現前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的。

    ”佛又對善現說:“如是發大乘心趣向菩薩乘的人,能計較施設少許的法,若失壞若斷滅嗎?”這是說:法執本來空,就說他是空,并不是将依他起法斷滅說是空無的;原來如是就說他如是,本來有就說他是有,本來真就說他是真。

    衆生一向不明真相,所以就有颠倒執著,以妄為真、以真為妄。

    本無有法若壞若斷,而執著是有法若壞若斷。

    現在當如其真實,真還真、妄還妄,所以佛又告善現說:“諸有發趣菩薩乘者,終不施設少法若壞若斷。

    ”既如其真實就不起颠倒,因不起颠倒,由颠倒所起的過失也就沒有了。

    這正顯佛果上因緣所生法:依三無量劫所修的無漏因圓滿,所以成佛的圓滿報身果,盡未來際、相續不斷,所以報身名相續常。

    随衆生機,現種種生而為救度,衆生無盡、應化身也無盡,所以是無盡常。

    若觀報、化身是有相,就執法身也有相,這就是起增益執;法身無相,就執報、化身應斷滅,這就是損減執;這都是不如實相。

    若知法身是自性常、報身是相續常、化身是無盡常,就知報化不是斷滅,而也不是無相法性身了。

    因為報化身,相續無盡的教化衆生,所以法施的福德,也無窮無盡。

     此下,說明法施的福德。

    佛又告善現說:“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殑伽河沙等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又若有菩薩,于諸無我——諸,指人無我、法無我——無生法中獲得堪忍的,由這種因緣所生福聚,是多于前面的七寶奉施如來。

    ”無生有三種的解釋:一、就是二我執自性本空,說名無生。

    二、一切有為因緣生法,本來就沒有能生的性,名為無生。

    三、一切法常住其真實性,不從因緣生,也不是遍計所執所能取的,名為無生。

    堪忍、就是說于此二無我、無生法中,獲得堪忍,忍可于心。

    有初地菩薩所得的忍,有八地菩薩所得的忍,有以勝解所得的忍,有以念念相應所得的忍,有證得法性的忍。

    又告善現:“菩薩不應攝受福聚。

    ”善現就白佛說:“世尊!雲何菩薩不應攝受福聚?”佛說:“善現!所應攝受,即世間所貪着的福聚,菩薩不當貪着,所以說不應攝受;既沒有貪着心,也就沒有虛妄分别心了,所以說名所應攝受。

    ” 己三 法化非一 庚一 法化不離 【“複次、善現!若有說言:如來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善現!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都無所去、無所從來,故名如來應正等覺。

    ”】 有福德的報化身同無相法身,既不是一,怎麼可以說都是佛身呢?應知如來的應化身相,雖不斷滅而是從因緣生、空無自性的,由性空所顯的,就是真實法性;所以即化身性空,就是法身。

    所以佛又告善現說:“若有人說:‘如來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卧’——去來是行,行、住、坐、卧,是四威儀——這人不了解我所說的如來義。

    ”不知如來的應化身,猶如水中月:有淨水為因、月為緣、因緣具足,就有水中月現;因緣不具足,月就不現。

    又如鏡中像:有淨鏡為因、面為緣、因緣具足,就有鏡中像現;若不具足,像就不現。

    水中月、鏡中像,都是無所從來的,如來也是這樣。

    善根因緣具足就有如來現,不具足如來就不現;不應當執實有如來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卧。

    要知道佛說如來者,就是一切法真實真如性假立的言語,是即相無相的;所以都無所去,無所從來,這才名為如來應正等覺。

     庚二 法化不即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極微塵量等世界,即以如是無數世界色像為量、如極微聚。

    善現!于汝意雲何?是極微聚甯為多不?”善現答言:“是極微聚,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何以故?世尊!若極微聚是實有者,佛不應說為極微聚。

    所以者何?如來說極微聚,即為非聚,故名極微聚。

    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何以故?世尊!若世界是實有者,即為一合執。

    如來說一合執,即為非執,故名一合執。

    ”佛言善現:“此一合執,不可言說,不可戲論;然彼一切愚夫、異生,強執是法。

    ”】 佛又告善現說:“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極微塵量等的世界,就用如是微塵數無數世界的色像諸法、磨它為墨,如極微聚。

    善現!在你的意思怎樣?這極微聚算不算多呢?”善現回答說:“這極微聚,甚多,甚多。

    ”這是顯法身無相,法身無二無别而應化身是無量無數的,有百萬億閻浮提就有百萬億應化身。

    但這些應化身都同一法身性,如微塵是一而極微聚甚多,雖極微聚甚多而同一微塵性。

    這些極微聚若是實有者,佛不應說為極微聚,因為在假相位上觀察,有極微聚相,所以如來說為極微聚;但不是外道小乘執為實有的極微聚,所以名為非極微聚。

    即如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也即非世界;因為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不同凡夫、外道、小乘執為實有的世界。

    但從因緣所生的和合假相上,說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若世界是實有者,即是一合執。

    一合執,就是一合相;瑜伽論又稱為總聚執,是我法執的總聚相,就是衆多因緣法總和的一聚。

    這總聚,就是諸法所和合的一相,執這一相為實體,就是一合執。

    如人是四大五蘊的一合相,執這四大五蘊的一合相是有實體的,就成了我。

    乃至若執草、石、地球、日、月、有一實體,有獨立自然性,是單一性的,都是一合執。

    如來說此一合執,即為非執;因為所執的微塵世界的一實體是沒有的,所以說如來說一合執即為非執;但微塵世界是和合假相,所以說名一合執。

    如于五陰執有我法的實體,這是沒有的;而五陰和合的假相,可以說是幻有的。

    這一合執,執我、執法,從本以來就是沒有的。

    所以佛告善現說:“這一合執,不可言說,不可戲論——如龜毛兔角本來是沒有的,怎麼可以說多長、多短、多輕、多重呢?然那些愚夫、異生,不達法性,在衆緣和合的假相上強執這是我與法。

    ”衆生對于佛的三身,也不當起一合執。

    法身是非一非非一,化身是非多非非多。

    因為化身是空無性的,所以多身就是一身;法身是無相的,所以沒有決定的一相可取。

    法身既非一非非一,化身既非多非非多,所以沒有法身、化身的區别相可取。

     戊四 斷三德疑 己一 斷德 【“何以故?善現!若作是言:如來宣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作者見、受者見。

    于汝意雲何?如是所說為正語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如是所說非為正語。

    所以者何?如來所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作者見、受者見,即為非見,故名我見、乃至受者見。

    ”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應如是見、應如是信解;如是不住法想。

    何以故?善現!法想法想者,如來說為非想,是故如來說名法想法想。

    ”】 三德就是斷德、恩德、智德。

    若将無明煩惱,生死惑業,都完全斷盡了,名為斷德。

    佛從大願智心中,盡未來際、救度衆生,畢竟令入涅槃,名為恩德。

    常在大寂定中,常住大智慧中,名為智德。

     前說一合我法執是空無所有,像這樣就無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