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佛就稱許他所說的,所以說如是如是。
并且告訴他說:“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沒有微少的法是能證無上菩提的。
”因為如來昔在燃燈佛所,若有微少的法是能證無上菩提的,那麼燃燈佛就不當同我——釋迦如來自稱——授記言:“汝摩納婆,将來當名釋迦牟尼應正等覺。
”燃燈如來稱釋迦如來,所以說汝。
摩納婆是梵語、就是在家少年而能修淨行的人。
若釋迦如來覺着我是菩薩,是能證菩提者,有法是所證的菩提,那麼就有了分别妄執,就成為凡夫外道了,燃燈佛當然便不會給釋迦如來授記。
因為如來覺悟沒有少法是能證無上菩提的,那就無人我、法我、我法既空,于是無分别般若現前,所以燃燈佛才同我授記言:“汝摩納婆,當來名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
”說到如來,就是真如真實的增語——若證得諸法實相真如,就名如來;并不是在實相真如中,另有一個具體的名如來。
是在實相真如上、假立名言,是增益的語言。
就是無生法性的增語——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在因緣和合位上假立種種名言,并不是别有實物,依以得生;在一切法的本性,是常自寂靜、本來無生,所以說無生法性。
若有人證得無生法性,就名如來,這如來是依此無生法性而假立的名言。
就是永斷道路的增語——道路、是能通義。
造業就往來于生死,所以名業道;言語能使思想相通,所以名言語道。
若有人能永斷生死及思量分别的道路,就名如來,所以說即是永斷道路增語。
也就是畢竟不生的增語——如來不但無始不生,就是将來也不生,常住真實,所以是畢竟不生。
若能畢竟不生,就假立名言叫作如來,所以說即是畢竟不生增語。
為什麼要說如來是這些增益的語言,沒有别的如來可得呢?因為若能真實無生,就是最勝義,就是究竟無上的如來了。
義,是境。
最勝,就是最為殊勝,沒有更勝的了。
真實無生,是最勝智所緣的最勝境。
善現!若有人說如來,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當知他所說的不是真實語。
如這樣說,那就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外、有能證的人,離能證的人外、别有所證的法,于是就有能所對待、思量分别,就不名如來了。
所以,這人就是毀謗如來,也起虛妄不實執。
如來那裡有微少的法,是如來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以上,約如來本身說,就是從無相真實,假立曰如來。
以下約佛法說。
佛告善現:“善現!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這都是非谛非妄的,所以如來說一切法都是佛法。
”佛所證的法,不是凡夫思量分别心所能證的,所以名非谛;但佛也不是不證此法,所以名非妄。
佛所說的法,不是如言說所取的,所以名非谛;但依所說的法,依教明理、如理修習、也可證得,所以名非妄。
佛所思的法,不是凡夫思量心所能思量的,所以名非谛;但後得智變相緣真,楷量法相,能随順法性而通達于法性,所以名非妄。
因為非谛非妄,所以如來說一切法,就能證、能說、能思功能上說,都是佛法,唯佛才能證得。
如法華經上說:“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佛又告善現說:“一切法,如來說非一切法,這才是如來所說的一切法。
”因為一切法,不是凡夫二乘分别所取的法,所以如來說非一切法;既離虛妄分别,由正智所證的一切法,這才是如來所說的一切法。
己二 無人度生嚴土疑
【佛告善現:“譬如士夫、具身大身。
”具壽善現即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說士夫具身大身,如來說為非身,是故說名具身大身。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
若諸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滅度無量有情’,是則不應說名菩薩。
何以故?善現!頗有少法,名菩薩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無有少法名為菩薩。
”佛告善現:“有情有情者,如來說非有情,故名有情。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無有有情、無有命者、無有士夫、無有補特伽羅等。
善現!若諸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亦如是說。
何以故?善現!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者,如來說非莊嚴,是故如來說名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
善現!若諸菩薩于無我法、無我法深信解者,如來應正等覺說為菩薩。
”】
既沒有發起菩薩乘者的菩薩,那麼也沒有菩薩度生或莊嚴佛土啊?當善現起了這種疑,佛就對他說:“善現,譬如士夫、具身大身——身、指相好身,大身、指法性身。
”善現還不等佛說完,已明白了,他就說:“如來所說士夫、具身大身,是離于具身大身相的,所以如來說為非身;離身相所顯的真實法性,這才名具身大身。
”他說完了,佛稱許他所說的,就說如是如是。
又說:“若諸菩薩作這種說:‘我當滅度無量有情’,那就不當名菩薩了。
“因為他執著我是菩薩,有有情可度。
所以又問善現說:“頗有微少的法名菩薩嗎?”善現回答說:“沒有,沒有微少的法名為菩薩。
”佛又說:“有情,在如來說為非有情,才名有情。
”因為有情本是法性,本等虛空遍法界的,所以說非有情;但由五蘊和合假名有情的。
所以如來說一切法,沒有有情、命者、士夫、補特伽羅等。
以上斷無人度生疑。
以下斷無人嚴土疑,佛告善現說;若諸菩薩作這種說:“我應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也不應說名菩薩了。
因為佛土功德莊嚴,本就唯識所緣的假相而立的假名,所以說非莊嚴;但離相所顯真實法性,具無量功德莊嚴,所以如來說為佛土功德莊嚴。
若諸菩薩于無我法,能深信解呢,如來應正等覺才說他是菩薩——因為不執我法,正能顯二空所有真實性,所以才說為是菩薩。
丁三 斷行果疑
戊一 斷三輪疑
己一 别斷三輪疑
庚一 意輪見知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肉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肉眼。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天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天眼。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慧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慧眼。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法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法眼。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等現有佛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佛眼。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諸沙,如來說是沙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如來說是沙。
”佛言善現:“于汝意雲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等殑伽河,乃至是諸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等世界,是諸世界甯為多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是諸世界其數甚多。
”佛言善現:“乃至爾所諸世界中所有有情,彼諸有情,各有種種其心流注,我悉能知。
何以故?善現!心流注、心流注者,如來說非流注,是故如來說名心流注、心流注。
所以者何?善現!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
意輪、身輪、語輪、名為三輪,這是佛果的三業,都是度衆生的大用。
意業、能觀察衆生的根機;身業、能現神通,令衆生生起恭敬;語業、能教誡說法,斷衆生的疑。
這三業能摧能轉,應用無窮,所以叫作輪。
今明意輪見知。
善現聽了佛說無有少法名為菩薩、無有少法名為如來,他就疑惑:若畢竟無有少法可見可知,那麼還是實有法如來不見呢?還是實無有法如來不見呢?若實有法如來不見,那就同盲人一樣了:若實無法如來就畢竟無所見,那麼佛果上意輪的正遍知、五眼——肉限、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就應當沒有。
佛知道善現有這樣的疑惑,就告訴他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如來同所餘的一切如來,現在都有肉眼天眼等嗎?”肉眼、見俗谛事相境,就是人同動物等依眼根所發的眼識。
肉眼不同,所見的境也不同;如江河中的水,人見他是水,餓鬼看見是膿血。
佛随人類等衆生所有的眼識,所見的境,都能看見。
天眼、也見俗谛事相境,但與肉眼不同。
肉眼是礙非通,如有牆壁障礙,就不能見牆那邊的境;天眼是通非礙,是不為牆壁等所障礙的。
但這天眼有報得的,有修得的,如天人的眼就是報得的,由修禅定而得的就是修得的。
但羅漢同菩薩的天眼、還是有限,隻有佛的天眼、真是通靈無礙的,能見天人所見的,乃至十方世界為天人所不能見的也都能見。
慧眼、就是二空無分别般若,能見真谛的理。
這般若智慧,雖三乘聖果都有,但二乘隻有生空般若;菩薩雖有二空般若而未充足;惟佛才有究竟的二空般若慧眼。
法眼、能見即俗即真、即事即理、諸法中道實相。
如見到此法是空無自性,同時就能見到是因緣所生,緣起之緣,是遍于法界的;自己既通達這種法了,又能為衆生說這種法。
這法眼,惟有佛同菩薩才有,菩薩雖有而不是究竟,惟佛的法眼才是究竟。
佛眼、就是一切種智,亦曰一切智智。
惟佛才有佛眼,菩薩還沒有一切種智,所以沒有佛眼。
這佛眼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