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首頁
    ?過去,自己對他太寬容了,才導緻了他敢于和自己公開對抗。

    閻鴻喚這話是有意向人表明,凡閻鴻喚抓的工作就不容他人插手,包括市委書記也不能說個“不”字。

    這未免太狂妄了。

    他不能再容忍閻鴻喚這種行為,一定要把二公司的問題查個水落石出。

    包括閻鴻喚本人的問題,像請客,巧立名目向企業攤派;還有不顧國格向中外合資企業的外國人伸手要錢等等問題。

     高伯年暴躁地在辦公室裡踱來踱去。

    他感到憤懑和失望,他一生最大的政治錯誤,就是把閻鴻喚提拔到市長的位置上來。

    他沒能較早地識破他。

    一切野心家都違背不了他們行為發展的規律,一旦時機成熟就取而代之。

    有時出于某種需要,急不可待,就铤而走險,搶班奪權。

    閻鴻喚這不是已經向他挑戰了嗎?閻鴻喚把他對他愛護、支持、忍讓,全當作了無能,從而助長其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

     他思考着下一步該怎麼辦,分析着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

    即将出現的局面會十分複雜,在這方面,他應該比閻鴻喚表現得更富有經驗,富有韬略。

     足足又過了半個小時,高伯年終于又拿起電話,撥到檢查團的辦公室。

     “檢查團暫時撤回來。

    ”他說。

     “撤?……”對方剛剛向他的檢查團團員們傳達了市委書記不可動搖的決心,不到一個小時,卻又接到了截然相反的指示。

     “環線工程,中央很重視,市民們很關心,我們必須保證工程按時竣工。

    ” “那二公司的問題……”對方還是不懂市委書記為什麼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問題跑不了。

    但現在這個時候,要防備楊建華之流撂挑子,制造停工,以此轉移視線。

    檢查團暫時撤回來,二公司的老問題跑不了,新問題還會有。

    等完工後,再一筆筆清查,那時,就不僅僅是楊建華的問題了。

    ” 高伯年放下電話。

    經過反複考慮,他做出這個決定,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萬全之策。

    退一步,進兩步,在軍事和政治鬥争中,都是經常運用的策略。

    環線工程現在是市民的“興奮點”,深得民心,而閻鴻喚則掌握着這個“點”的制控權。

    在工程快要竣工時,去揭露問題,群衆不會買賬,反而會造成工程的半途而廢。

    群衆現在盼着交通問題得到解決。

    盼着環線能改變城市面貌。

    打破了市民的夢,房子拆了,路修不出來,橋建成個半成品,市民的不滿就會沖向他。

    甚至一些文人還會把他描繪成那種淺薄的、電視劇裡某些阻撓改革的領導那種可憎嘴臉。

    閻鴻喚則成了遇到阻力的改革家。

    事情就怕,是與非混淆在一起。

    尤其在經濟改革時期,很多問題無定論,說不準的情況下,提反對意見要慎重,要把握住時機,把握住社會心理變化的規律。

    任何一個大的變化,哪怕是件了不起的創舉,在它進行過程中,都要伴随和孕育着一種新的矛盾和新的不和諧,這些在人們追求它的時候是很不容易被發現的,反而視其為寶。

    但新的矛盾總要爆發,新的不和諧總要表現出來。

    當人們對新變化的新奇感到熟悉,并逐漸習以為常、失去興趣的時候,就會重新用挑剔、審視的眼光去看待它了。

    人們會開始不滿、指責,找出千百條理由否定它,包括那些他們曾經熱情贊頌和推崇過的人。

    環線建設過程中,市民對它抱的期望過高,輿論宣傳過重,投入的資金、人力、物力過多,牽動面過大。

    閻鴻喚這種集全市人民精力于一點的做法,本身就給環線建設的評價造成不利因素。

    隻有等它全線通車,當道路管理,工程質量,環線工程投資資金緊張的時候,揭露借改革之機,用承包的形式,有人侵吞了國家大筆資财的問題,就具有了說服力。

    從而暴露閻鴻喚的所謂“高速度”和“銳意改革”的實質是什麼。

     閻鴻喚可能會為他的一句話而撤走了檢查團而自鳴得意。

    但他一定要讓閻鴻喚為這個“勝利”付出應有的代價。

     為了不失一個共産黨員的光明磊落,高伯年準備立即寫份報告,向中央和紀委如實反映發生在這座城市,發生在這些以改革家自居的中青年幹部身上的問題,現在到了應該引起警惕的時候了。

     沈萍推門進來:“老高,我跟你商量個事。

    ” 她現在滿腦子是女兒的婚事。

    前天,她找了外貿公司的經理,預定了一套進口家具,昨天又給海關負責人打了長途電話,讓他設法處理幾件海關沒收的家用電器給她。

    至少要有彩電和冰箱兩種,有音響、錄像機更好。

    那個負責人上次動手術,是沈萍親自為他組織的專家小組會診,況且他又是高伯年的老部下,事兒再難辦,他也得辦,黃山大樓那套房子閑置了一年多,她本想找人去整修裝飾一下,想了想又改變了主意。

    她得讓高婕在她這兒結婚,暫時住在這幢樓裡,她也好照應一下女兒。

    沈萍已經覺察到張義民對高婕的态度有了變化,她有點兒放心不下。

    目前,她不想過分計較張義民的态度,等結了婚,她再以丈母娘的身份教訓女婿,替女兒把和張義民的關系調理順。

    她有這個把握。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現在,隻剩下和老頭子定定女兒的婚期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