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儀容莊重。
出門之人,一定要帶着愉快的心情,要有莊嚴的儀容,保持自然,保持微笑,保持端莊。
見了人不能苦着表情,一臉嚴肅,讓人見了就不歡喜,如此怎麼與人洽談辦事呢?因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面孔,更要小心注意自己的表情儀容,不要讓它成為自己與人相處,或是交涉辦事的阻礙。
二、衣履整齊。
出門的人,雖然不一定要穿着華麗的衣服向人炫耀,但是出門在外,衣履總要整齊清潔,樸素大方,不可邋遢随便,以免給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三、情緒安詳。
出門的人,不可以把在家所受的氣發洩在别人身上,也不能把自己的煩惱、情緒傳染給别人。
出門在外,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緒安詳,對人微笑有禮,講話心平氣和,這是做人之道。
四、主動問好。
出門在外,不管認識與否,既然照面了,不妨問候一聲“你好”、“早安”。
假如是熟人,也不要匆忙就擦身走過,所謂“見面三句話”,可以寒暄幾句,問候一下“近來可好”、“家居平安”、“事業順利”,讓别人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懷。
有時你主動對人招呼,卻得不到回應,也不要生氣。
你可以想,也許是對方來不及回應,也可能是别人沒有聽到你的問候,所以隻要自己對人的禮數到了就好,不要計較别人的反應,必然自己受益。
五、精神煥發。
平時在家,可以閑散、放松,但是一旦出門,就要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所謂“在家一條蟲,出門一條龍”,本此道理,出門一定要打起精神,說話铿锵有力,眼光炯炯有神,尤其跟人握手時,一定要表達誠意。
有的人與人握手,眼睛卻看着别人,如此不專注,不會赢得别人的好感。
一個人要受到别人的好評,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稍一不注意,都容易招人批評。
六、肯定自信。
出門辦事,尤其是每天外出上班,一定要帶着飽滿的精神,以及愉快的心情,尤其要充滿信心,專注地投入工作。
如果是出門訪友、參加會議,更要四面玲珑、八方周全,說話妙語如珠,引起别人的好感,容易達成訪談的目的。
總之,人要肯定自我,對自己要充滿信心。
已經出門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裡、不懂得如何與人應對,如此沒有自信,如何達成目的呢?所以出門一次,看似簡單,其實出門辦事,行止進退,如何應對才得體,裡面大有學問。
出門,實在是一件不簡單的大事。
出門預備
每個人每天都要外出上班、辦事,即使不用每天上班,隻要不是“閉關”、“禁足”,總要外出。
出門前,應該有些預備,沒有事先預備,出門之後才發現忘記了要前往的地方,以及對方的姓名、應送的禮品等,甚至回到家才發現出門時忘了帶鑰匙。
經常見到有人出門,車子開動了,猛然發現忘記了什麼,隻好回頭。
甚至出國的人,忘了帶護照,在海關進退兩難。
為什麼不及早預備好呢?
“出門預備”,茲有六事提醒:
一、出門先看天。
今天會下雨嗎?如果感覺天色不對,有可能下雨,就要先預備好雨衣、雨傘、雨鞋,免得在路上果真變天下雨了,進退維谷。
二、所去有目的。
今日出門,要到哪些地方,有幾件事該辦,先有個計劃。
例如,第一先到甲地,第二再到乙處,第三順道拜訪丙家……把所要訪問的對象一次完成。
或者今日去鄉鎮公所領戶口謄本,再到銀行存款,接着到市場購買物品……把該做的事計劃好,免得中途猶豫。
常見有人把車子停在路旁商量,甚至商量時意見不一,吵起架來,這都是出門沒有預備之故。
三、時間要預算。
今日出門到多少地方去,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事先要有個預算,不要在别人開會時趕到,或是别人吃飯時造訪,免得彼此尴尬。
如果沒有事先約定,也不宜閑聊長談,最好把事情簡單講完就告辭,免得妨礙别人工作。
四、事先要預約。
到銀行機關辦事,他們有一定的上下班時間,隻要在上班時間内,事情都能辦成。
如果要拜訪的是朋友,彼此各有各的事情,所以最好事先用電話預約,幾點到達,幾點離開,讓對方有個預備,不要貿然前往,成為令人讨厭的客人。
朋友交往、相處,要能歡喜、愉快,所以應該注意的事情,不能疏忽。
五、講話看人面。
我們和人相約,有時閑話家常,有時商量議事,有時向朋友借貸,或是希望他出力相助等,必然會有不等的談話内容。
談話中,要注意對方的面容、聲音、态度,他對你所說的意見、所提的要求,如果是真心相應、有心資助就好,否則宜應适可而止,不要強人所難,因為即使父母兄弟、至親骨肉,也未必都能所求順遂,何況是朋友、外人呢?
六、禮品要預備。
日本人訪問朋友,非常重視禮品,現在中國社會也重視禮尚往來,相互贈送一些“惠而不費”的小小禮物,也能縮短彼此的距離,促進彼此的關系。
不過送禮也要适當,不宜太貴重,免得對方收受後覺得是個負擔。
出門要預備的事其實很多,應該注意的事項也不少,其中尤以講話的内容要長話短說、具體扼要,不要翻來覆去一再重複,能夠簡單明白、彼此相談甚歡,那就出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