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恩心看待生活,你将減少抱怨;
用智慧心升華生活,你将收獲歡喜;
用清淨心安排生活,你将擁抱安甯;
用慈悲心面對生活,你将享受禅悅。
大自然的生命
大自然裡,凡是存在的東西,應該都是有生命的。
如果沒有生命,怎麼能與天地同在呢?以下試說生命在大自然裡散布的情況:
一、細菌住于潮濕。
凡是潮濕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細菌繁殖,所以自古農業加工技術不發達,但是農民都懂得用日曬、烘焙法來保存蔬菜等農産品,因為幹燥的地方,細菌不容易生存。
二、鬼神住于陰暗。
世間有一種生命屬于“化生”,如鬼神之類,他們不在陽光下活躍,隻在陰暗的地方生活。
三、昆蟲住于土壤。
昆蟲的種類很多,有的寄生于樹木、花草之間,有的蟄居在土壤下面,這也是它們維護生命的安全之地。
四、魚蝦住于大海。
有人說,海洋裡的生命最多,确實不錯。
世界上,海洋占了大地的四分之三,裡面有各種生命,除了常見的魚蝦以外,卵生、胎生、濕生,兩足、多足、無足,有骨、無骨等形形色色的生命,真是百千萬億也難以概括。
五、鳥獸住于山林。
相對于遼闊的海洋,在森林茂密的崇山峻嶺裡,一樣有無數的飛禽走獸生活其中,高山林木就是鳥獸們生存的庇蔭所。
六、人類住于平地。
世界上的人口總數六十億,比起海洋、高山、土壤,乃至陰暗、潮濕之地的衆生,為數極少。
但是居住在平地上的人類,憑借雙手萬能,尤其有能思考的頭腦,因此成為“萬物之靈”。
七、日月住于虛空。
人類的社會,生命的發展,其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宇宙之間,人有居處之外,日月星辰在虛空中運轉,風霜雨雪調節萬類有情的生機,所以同樣讓人感覺到大地山河、日月星辰也有生命的運轉。
八、佛陀住于涅槃。
宇宙間的大覺者,修煉到生命圓滿時,所謂“不生不死”、“不生不滅”,那就是一個“涅槃”的境界。
諸佛菩薩,他們現在多住于涅槃之中,超越大化之外,不受時空、生死對待的限制,比天地更永久,比日月更恒長。
綜上所說,天人住在天上,地獄衆生住在地獄裡,甚至法界有情各有居處,各有住所。
唯有佛陀及修道有成的人,認真說起來,他們不住于生死,也不住于涅槃,他們已經超越時空、生死,所以佛教講到虛空之大,都用無量無邊、無窮無盡來形容。
講到時間之長,都用無量阿僧祇劫來表示;講到衆生之多,真如數恒河沙。
在無限的時空、無量的生命裡,我們人類數十年有限的生命,實在是大海之一漚、大地之一沙,渺乎其渺,微乎其微,所以要窮究生命之奧,還有待我們向佛法裡探讨。
以水為師
世界上什麼最可愛?有人說:大自然最可愛。
大自然裡,高山流水,平疇綠野,乃至藍天白雲、晨晖夕照、鳥叫蟲鳴、花草樹木等,都讓人賞心悅目,也讓人師法學習。
大自然裡有什麼值得吾人學習的呢,茲以水為例,略述如下:
一、向滴水學習。
滴水雖微,可以穿石;滴水雖小,可以彙聚成洋。
不可以小看一滴水,“楊枝一滴真甘露,灑得山河大地春”,一滴水可以滋養樹木成長,可以讓花朵開放。
日本有位禅師以“滴水”為名,因為他在無意間把一盆水随手倒掉,師父生氣地責備他:“一滴水可以供人解渴,一滴水可以滋潤大地、萬物,你怎麼可以随便把一盆水倒棄呢?”弟子不敢申辯,想到一滴水有無限的生命,因此改名為“滴水”,表示向滴水學習。
二、向溪水學習。
山澗的溪水一般不受人重視,但是溪水最幹淨,溪水最清涼。
潺潺的溪水,它沒有洶湧澎湃的氣勢,它隻在山間林野靜靜地流淌着,那麼怡然自得,從不與人争。
我們不要看一溪清淺的流水,在它流經之處,遇山,山不轉,沒關系,水轉;遇石,石不轉,沒關系,水轉。
小小的溪水,它不和人對立,此處不讓路,我自有他處去,所以溪水不休不息,一路流向海洋,終能成就汪洋之浩瀚。
三、向河水學習。
在江河湖海等各種水域當中,河水不大不小,它不和海洋争大,也不捐棄涓涓細流。
河水供人使用,你挑水回家,洗菜淘米,我都願意幫忙;你用來生飲熟喝,我都樂于奉獻;你就近到河邊洗衣沐浴,或是抽取河水灌溉農田,我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