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壹·一日之计

首頁
    養呢? 一、物質。

    人要生存,少不得陽光、空氣、水,即使是住在牢獄裡的犯人,每天除了吃飯、喝水,也要有半小時、一小時的“放風”,以便讓他接受陽光的溫暖,以及呼吸新鮮空氣。

    沒有陽光、空氣,任何生物都活不了。

    至于水分,一天不吃飯尚可忍耐,一日不喝水則難以忍受。

    其他如米、面、菜肴、礦物質等,都是生命所需的營養,甚至有些肉食動物,更用别人的生命來滋養自己的生命。

     二、愛情。

    人稱“有情衆生”,因為人乃從“愛”出生,所以需要愛的滋潤,包括父母親人的關懷,同學朋友的鼓勵,男女之間的情愛,社會大衆的供應等。

    人間有愛才有生命,才能生存。

     三、精神。

    人除了身體上需要食物的滋養以外,還要有精神食糧的提升,例如要音樂、要讀書、要藝術、要美感、要舒服、要愉快、要歡喜。

    老奶奶的眼神,就是小孫子的精神支柱;父母的一句贊美,就是兒女向上的動力。

     四、思想。

    人稱“萬物之靈”,因為人有思想。

    多少偉大的人物,物質貧乏不能自存,精神也無依靠、支柱,隻是憑着思想維持他對生命的希望。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老莊、孔子、孟子,乃至王陽明、朱熹等思想家,他們不但自己的思想超然物外,不受人間的榮華富貴所牽引,甚至他們思想的花朵也散發芬芳,分享給世間大衆。

     五、語言。

    人在世間生存,有的人可能不受金銀财寶所左右,但是很難不受語言文字所影響。

    禅門的一句“随他語”,讓八十老僧趙州禅師千裡迢迢尋師訪道。

    尋找一句話的答案很不容易,但一句話“一言令人生,一言令人死”,威力難以抵擋。

    例如,有的人窮途潦倒,陷入絕境,因為别人一句話的激勵,重新鼓起勇氣,再啟生機。

    乃至“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可見語言的力量之大。

    平時我們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專注聽人說故事,聽得入神時,可能忘了肚子餓;有時聽戲聽得渾然忘我,也可以把肚子聽飽,可見語言的營養價值很高。

     六、信仰。

    各種營養當中,信仰的養分最為神奇。

    大梅法常禅師“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這不是信仰的營養嗎?甚至念佛參禅的人,雖然少食,但是精神充沛,慢慢走入證悟之門,這不是信仰的營養而何? 綜說上述的營養,物質、愛情、精神、思想、語言、信仰,對人都有貢獻。

    此外,還有許多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都應該攝取。

    不過最重要的,生命的營養應該是升華而不堕落、向善而不趨惡、向前而不後退、奉獻而不自私,如此才是真正滋養生命的養分。

     飯桌上 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舉世之間有一個有趣的共同現象,那就是“飯桌上,一切事情都好說”。

    因此現在大街小巷上,大小餐館林立,上餐館吃飯,不隻是為了飽食三餐,實際上“飯桌上”也有很多的妙用,略述如下: 一、飯桌上可以解決問題。

    有些人通過開會,用會議來解決問題,但有些事情,在“飯桌上”更容易商量、解決,所以主其事者就會邀約相關人士,大家在飯桌上邊吃邊讨論。

    因為吃飯的時候,美食當前,氣氛輕松,大家也都帶着愉快的心情,對各種問題能比較客觀地讨論,不至于太過嚴苛要求而僵持,所以飯桌上能解決問題,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二、飯桌上可以聯絡感情。

    很多朋友許久未見,偶爾可以通過聚餐來聯絡感情,所以同學會、歡迎會、聯誼會,甚至為人慶生過壽等聚會,都能聯絡感情。

    有一些生意上的同業,借助飯桌上可以談生意,也可以聯誼交流,甚至一些學者專家,可以宴請各種專業人士,在餐桌上讨論所學,也可以借機聯絡感情。

    有一些人經常挂在口邊:“我和某人一起吃過飯。

    ”可以一起吃飯,就表示他們感情匪淺。

     三、飯桌上可以成就好事。

    在餐桌上,大家邊吃邊談,不必有太多的心防,也不必有太多的做作。

    本來素昧平生的人士,可以借助同桌吃飯而互相認識。

    有的異性,借助飯桌上的風儀,相互欣賞,結成伴侶。

    在餐桌上,有的談出志同道合,共同創業,成為同志、同事,都因飯桌上的緣分,而把大家湊合在一起,成就好事。

     四、飯桌上可以品嘗美味。

    人總有嗜好,有的人講究穿着,有的人注重居處,有的人愛好旅遊,有的人喜歡藝術。

    飲食可以說是大家共同的嗜好,有的人嗜好中餐,有的人喜愛西點,有的人習慣中國北方的面食,有的人偏好中國南方的小菜,甚至日式的餐點、韓式的泡菜、泰式的辣味、港式的飲茶等。

    總之,愛辣愛酸,愛鹹愛淡,都任君選擇。

    隻要大家志同道合,口味一緻,都可以不時相約到餐館大享人間美味。

     五、飯桌上可以看出人性。

    在飯桌上,一個人的品性、修養,也很容易在用餐時顯露無遺。

    有的人隻顧自己吃,見到美食,馬上一掃而空,完全無視别人的存在;有的人邊吃邊高談闊論,完全不管應有的禮儀。

    當然,有的人在飯桌上談笑風生、應對得宜,自然受人歡迎,但是也有的人沉默寡言、拙于應酬,甚至有些人不斷議論長短、評論是非,最是讓人疵議。

    總之,一個人的性格、涵養,從飯桌上的言談應對、舉止表現,都可以看出他的程度如何。

    即使是初次相識的人,如果想要了解對方,隻要你提出适當的問題,當對方回答時,所謂“隻要你一開口,就知道有沒有”,在飯桌上都很容易看出人的品性,所以在飯桌上吃喝之餘,也不能不重視飯桌上應有的禮儀。

     茶 道 人活着,要靠日光、空氣、水分,三者缺一,就不能生存。

    其中人生與水分的關系,西方人喝咖啡,東方人喝茶,都是與水結緣。

    不管喝咖啡或是喝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