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雜症發生,尤其現在醫學證明,素食者少罹癌症,因為素食者較少酸性體質,所以不但有益健康,而且比較能長養慈悲心。
蔣介石先生的導師張靜江先生,曾一直在國際間推行素食運動。
被稱為“近代天津最早的女教育家”呂碧城女士,還撰寫了《素食者是真理之光》一文,極力倡導素食的好處。
二、素食推遲老化,青春美麗。
一般西方人士,以肉食居多,所以一到四十歲左右,皮膚皺紋盡出。
反觀東方素食者,三餐主要以蔬菜、水果、植物性油為主,比較能推遲身體的老化,保持青春活力。
尤其宗教界的人士,因為長年素食,很多人年登高壽,鶴發童顔,這種實例,所在多見。
所以現在也有很多女性,為了常保青春美麗,因此歡喜素食。
三、素食使人精神飽滿,耐力持久。
素食有一個最大的益處,不容易為人知道,就是素食者精神飽滿,耐力很強。
例如動物中的鴿子,以黃豆、米谷為食,鴿子一個展翅,能飛行千裡之遠。
牛馬也是素食的動物,拉車載貨,吃苦耐勞,其體力即使虎豹獅狼都不能及。
四、素食使人神清智明,腦力敏捷。
素食者飲食清淡,有益于頭腦清醒,神智清明,所以一些靠腦力工作的人,應該多多吃素食。
素食可以增強精神力、智慧力,從羚羊、斑馬這些素食動物的表現,就可以知道,素食者耳聰目明,素食的益處多不勝舉。
五、素食使人清心寡欲,少憂少惱。
佛教不是素食的宗教,佛教主張素食,是為了長養仁者之心,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提倡“戒殺”。
再者,佛教修行者吃素食,是為了過簡單的生活,因為“清心寡欲”能減少煩惱,有益于心靈的升華,以及精神力的增加。
我們看山居的老僧,能夠健步如飛,不就是得益于素食的關系嗎?
六、素食使人不濫殺生,增長慈悲。
素食者最大的功德,就是不濫殺生。
佛教倡導素食,旨在“不斷大悲種”,所以要人不殺生而護生。
現代的社會混亂,都是由于殺業太重,不但動物互相殘殺,以殺來維持生命,就是人類也以殺為業、以殺為食。
甚至殺生的手法之殘忍,例如活魚十吃、生吃猴腦,乃至吃蛇膽、熊掌、魚翅、燕窩等,不一而足。
所謂“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我們欲求世界息下幹戈,就先從人類長養慈悲心開始吧。
平等性食物
“民以食為天”,每個人每天都要吃東西。
一般人挑選食物,大都先講究口味好不好,接着再議論價格昂貴與否。
好吃的東西價錢大都比較貴,例如葷食的魚翅、熊掌、牛肉等,素食的燕窩、竹荪等,并不是所有普羅大衆都能吃得起。
尤其,有一些蔬菜具有季節性,平時三五塊錢一棵的卷心菜,到了台風季節,可能漲到一二百元台币;平時很便宜的芹菜,到了幹旱時節,價格也可能鹹魚大翻身,一漲好幾倍。
但是,有一些很平實的食物,既不受季節影響,也不因年關将近而漲價,尤其平民大衆吃得起,富貴人家也吃得合口;皇親國戚喜愛不已,一般平民百姓也吃得津津有味,這就叫作“平等性的食物”。
例如:
一、燒餅油條。
我們看到以前台北火車站前的永和豆漿店,多少達官貴人開着豪華轎車去吃燒餅油條,也有一些販夫走卒,走了二三個小時的路程,也是來吃燒餅油條。
在海外留學的學生,如果你問他,最想吃的東西是什麼?他必定回答:台灣的燒餅油條。
燒餅油條已經成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愛吃而又能充饑的平等性食物。
二、花生米。
高級酒店裡,有時候小菜當中會出現一碟花生米。
沒有錢的人家,隻要幾個銅闆,也可以買一大包花生米。
油炸的、沙炒的、水煮的,都各有不同美味。
有錢人有時候山珍海味吃膩了,吃得不歡喜,一碟花生米,喝茶聊天,當成下酒的佐料,其樂也無窮。
三、地瓜葉。
多年前,富人固然不肯吃地瓜葉,連貧窮人家也沒有人吃,是拿來當成喂豬的飼料。
但是近年來,地瓜葉鹹魚翻身,變成名貴蔬菜,不但堂而皇之上了富有人家的餐桌,一些貧寒之家也樂得以地瓜葉佐飯。
大家都是地瓜葉的愛好者,地瓜葉無形之中拉近了貧富之間的距離。
四、豆腐。
自從漢武帝愛上了吃豆腐,民間吃豆腐的風氣跟着普遍。
現在一般人日食三餐,豆腐是常見的菜肴,甚至有錢沒錢,總要買幾塊豆腐回家過年。
豆腐制作容易,而且雅俗共賞,李石曾、鄧小平等留法人士,他們在國外就是靠着中國發明的豆腐,以賣豆腐籌備學費。
過去日本的汽車、電飯鍋等,席卷世界,中國的豆腐,一樣風靡全球。
五、醬菜。
再貧苦的人家,一杯熱茶泡飯,佐以幾塊醬瓜,真是美味無窮。
從年輕到現在,每到夏天,我最喜歡吃的也就是熱茶泡冷飯,再配上幾塊醬瓜,吃得開心無比,妙味無窮。
六、豆腐乳。
中國不但發明豆腐,而且在大陸有“豆腐百吃”的餐館。
其實豆腐還可以做成豆腐乳,也是美味的小菜。
在佛光山宜蘭仁愛之家所制作的豆腐乳,制作方法很傳統、很講究,不但有一定的程序,尤其水分、時間控制得宜,所制作出來的豆腐乳,味道不會太鹹,甘美無比,因此與北海道場的蘿蔔幹,相得益彰。
豆腐乳是一道既不必花太多錢,又能享受美味的小菜,所以赢得很多人的垂青,可謂其來有自。
除了上述以外,平等性的食物還有很多,你可曾發現?
營 養
世界上,動植物乃至礦物,都需要食物供給營養,如果沒有外物給予營養,就難以生存。
森林裡的樹木,需要日光雨露的滋養;大海裡的遊魚,需要海水才能維生。
人類更是需要仰賴萬物供給營養,有了營養才能生存。
什麼是人生存的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