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棗”,不如細細地讀,細細地看,比較能記得久遠。
四、速記。
數十年前,一般的打字員一分鐘速記七八十個字,就算是高手了。
現在的電腦打字,一分鐘不能打個二百字以上,還不容易找到職業呢!尤其一些專業的記者,一分鐘要速記二十個名字以上。
雖然美其名曰争取時間,實際上人一直不斷要超越極限,生活過得這麼緊張,完全失去了悠閑人生的意義。
所以,在追求快速的同時,無形中失去的,往往更多。
五、速成。
現在凡事講究速成,一棟大樓,數月就建成了;不少工廠都實施兩班制、三班制,好像每個人就是為了快速而活着。
在快速的生活裡,完全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實在是得不償失。
其實,人生争取時間,求快是應該的,但是如果變成追求滅亡的速度,那就有待商榷了。
過去我一直想在高速公路的天橋上,挂個标語:“不急,不急,安全第一!”或是在車站等公共場所,挂個“不急,不急,禮讓第一!”我對很多的交通标語,最欣賞那句“妻兒倚門望,安全駕駛歸”。
所以我希望世人在追求快速的人生裡,偶爾也要懂得刹車,讓快速的人生中,雖有速度的快感,也有悠閑的享受,能夠把人生的速度調整好,不快不慢,是為中道。
目中有什麼
社會上,有的人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裡,因此被人批評為“目中無人”。
不尊重别人,想要獲得别人的尊重,這是很困難的事。
世界上,賢愚不肖,千百萬種的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們?這是一門學問,但是不管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應該懂得相互尊重,所以要“目中有人”。
我們的目中要有一些什麼人呢?
一、目中有有緣人。
世界上的人,如佛經講,都是“如父如母,如兄如姊”,應該都是有緣人。
你看,自古就有“異姓兄弟”,現在更有“異國鴛鴦”,大家都希望彼此結個善緣。
假如能把這種善緣擴大,則世界就如古人所說“四海之内皆兄弟”,那麼世界将是何等美好呢?
二、目中有善知識。
一切人不但都是我們的有緣人,甚至要把一切人都當成善知識,親近他、尊敬他、向他學習。
即使沒有東西為我所學,我也能包容他,如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又說“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可見哪一個人不能當我們的善知識呢?所謂“善财童子五十三參”,能把别人都當成善知識,自己必然日有長進。
三、目中有新移民。
現在交通發達,真是“天涯若比鄰”,尤其随着各國相互移民,慢慢促進種族融合,未來的世界将不再有國家、地區之别,大家都是地球人。
所以,我們平時待人,不要心存成見,不要有排斥的心理,大家能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共存共榮,何其美好!目前,美國、澳大利亞,都是靠新移民的貢獻,才會更強、更大。
因此,未來世界的趨勢,對新移民要歡迎、尊重,國家才能成其大,才能展現國家文化的包容性。
四、目中有原住民。
我們目中有新移民,但并不排斥原住民。
原住民是我們的前輩,他們對本土的開發,已經有了貢獻。
台灣人,多數也是由福建、廣東等大陸各省到台灣,他們到台灣後,對原住民也是一樣給予厚待。
五、目中有殘障者。
吾人眼中,不要隻看到英雄、美女等風雲人物,或是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我們應該看看街頭巷尾一些殘障人士。
他們天生身體殘缺,享受不到健全人生的美好,我們應該懷抱“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心理。
眼中能有他們,必能生起慈悲心,給予關懷、照顧,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和諧、更美好。
六、目中有小人物。
不容否認,社會上有很多傑出人才,他們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我們要心生感恩。
但是,社會上還有很多不被人重視的小人物,他們有的靠自己的勞力為生,有的靠别人的救濟苟延殘喘,有的在别人的輕視中生存,沒有尊嚴,沒有榮耀,甚至沒有生活的喜悅。
假如社會人士目中都有這些小人物,給予他們教育、幫助、提攜、尊重,讓他們也能提升自己,和社會上的一般人一樣,同樣享有尊嚴的生活,他們也會成為社會安定、繁榮的力量。
我們的目中有什麼,代表着我們的心胸、智慧、眼界。
我們的目中不是隻看到一些百萬富翁、政治新貴。
如果人人能用體己的心,目中所見都是有緣人、善知識、新移民、原住民、殘障者、小人物,則所謂“百花齊放”、“萬家共有”的社會,不是更美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