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叁·读书与学习

首頁
    ,所以我們從小就要以聖賢為榜樣,要拜師學藝。

    在學校裡,多少專業的老師,有的教授學術,有的教導做人,有的教以治世。

    在軍隊裡,有軍官領導,軍官就是老師;在體育場上,有教練教導,教練就是老師。

    各種授業教學的人士,都是老師,所以一個人的成長,都是靠着社會大衆做我們的老師。

    甚至朋友指導我們,糾正我們一個字,就是一字師;同事告訴我們如何做事,就是一事師。

    有人能把世間所有一切男女老少都當自己的老師,則自己的道德健全,必然也堪為别人的老師。

     三、以戒律為師。

    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拘屍那城示寂涅槃,當時即使證得聖果的弟子也不禁悲從中來,想到從此不容易見到老師了。

    但是佛陀指示,你們可以“以戒為師”。

    “以戒為師”因此成為佛門千古以來,颠撲不破的指導原則。

    佛教講“依法不依人”,以制度、立法、規章為依循的準則,甚至比人師更标準。

    就是今日社會,不管再怎麼自由民主的國家,都是“法治重于人治”,我們不但要以法為師,更要以法師人。

     四、以真理為師。

    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可見以真理為師,這是智者的行事原則。

    不過真理并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真理也有真理的标準,真理的條件是不能違反平等性、必然性、永恒性、本來性。

    例如“因果”,宇宙所有一切人事物,哪一樣能離開因緣果報的關系?再如“無常”,一切法無常,大至宇宙世界,小至日常生活,哪一樣能逃脫無常的定律?所以佛教徒紛紛皈投到佛教裡來,就是皈依真理,即使不能證悟真理,至少也能了解真理,如此才不會徒然空過人生。

     俗語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對于以上所舉的各種老師,我們都應心存敬重,并且用心學習、效法,才能受益。

     提 升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一個人出生以後,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

    官場上有名位的提升,團體裡有權力的提升。

    每一個人在年年提升當中,他的生命内涵都會随着年齡增長而提升。

     人生要怎樣提升自己呢? 一、由弱小而成長。

    剛出生的嬰兒是弱小的生命,在父母、親人呵護下慢慢成長。

    成長就是提升,本來不會走路,經過學習,慢慢學會了走路;本來不會講話,慢慢學會了講話,甚至學會了禮貌、學會了家務、學會了讀書、學會了讨人歡喜、學會了給人接受。

    父母看到兒女的提升、成長,真是喜在心頭。

    世間“沒有自然的釋迦,沒有天生的彌陀”,孔子出生的時候叫孔丘,孟子出生的時候叫孟轲,但他們成長以後,成為“釋迦”、“彌陀”,成為“孔子”、“孟子”。

    所以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者,在成長學習中,就看你能提升自己多少。

     二、由無知而明理。

    人自出生之後,首先最需要學習的,就是“禮”。

    禮者,理也,學習明理,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

    世間,無論什麼都有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事有事理,心有心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法有法理,你說哪裡會沒有理呢?但世間人多數就是不明理,所以用“無明”形容之。

    世間許多無明人不能明理,但理是人生的交通,好像道路一樣,你在世間生存,就要有通路。

    人要和天地人交通,天地人都有理,要和心物情交通,心物情也都有理。

    一個人的程度、人格有多高,用明理與否是可以衡量的。

     三、由貪求而喜舍。

    窮苦的人難以大方,無知的人不懂得文明,當一個人自己缺乏生存的條件,你叫他舍棄自己的擁有,而來喜舍給你,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人必須經過學習,了解這個世界是衆有的、是公有的、是因緣和合的。

    人生要求共同存在,就不可以執著個人,要心懷大衆,胸懷法界,才能成就大事。

    一個人全然接受别人的賞賜,必定是貧窮的人生,如能經常自我喜舍,這就是富貴的人生。

    完全接受,就是向下沉淪,所以人要經常喜舍給人,才能向上提升。

     四、由為己而為人。

    人的習性,在利益之前,大都隻想到自己可以分得多少,很少想到别人。

    世間上,凡事隻為自己,都非常渺小,能夠為公、為衆,就能偉大。

    唐堯虞舜的“公天下”,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乃至曆代帝王都想“大公至正”,至今都為人所稱頌。

    但後來成為“家天下”,就為人所诟病了。

     五、由執我而執法。

    人是自私的,什麼都以“我”為中心,我的身體、我的擁有、我的家人、我的财産。

    殊不知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們所能私有的。

    我的财産是“五家共有”,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家庭、物質也都是衆緣和合而有,你再多的執取也不能長久,所以有的人就從“我執”,慢慢提升為“法執”。

    一般說,凡夫“執我”,羅漢們“執法”,羅漢的我執雖除,但法執很深,他對戒律、信仰、真理的執著,不容易動搖分毫。

    一直要到大徹大悟,我法雙亡,獲得一個完全超越的人生,才算是最高的提升。

     六、由人間而佛道。

    以人為本的佛教,人是萬物的中心,但是所謂“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所以說到人生的提升,就是要漸往佛道。

    人有煩惱,佛有自在;人有愚癡,佛有智慧;人有分别,佛能平等。

    人生有殘缺,隻有提升以後成為佛陀,才能圓滿。

     訓 練 儒家說:“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

    ”但是學而知之還不夠,必須經過不斷地訓練、實踐,才能心領神會,融而通之。

    中國古代的投師求學,之後還要拜師學藝,“學徒制”在中國實施了兩三千年,直到近代,從個人的投師學藝,到集體訓練,最普遍的就是軍人的操練、行軍,能夠訓練有素,才能克敵制勝。

    另外,社會上也有一些專業訓練,甚至一般的公司行号,都有最起碼的職前訓練。

    受過訓練,才能投入職場,才能得心應手地展開工作。

     其實,人從出生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