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捌·用心而已

首頁
    、替衆生請命的代言人。

    在二十世紀有一位漫畫家豐子恺先生,出版了一套《護生畫集》,内容都在勸人不要任意殺生,共同保護動物。

    如他漫畫中所說白居易的詩句:“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又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等等,這些都是在替衆生請命,為它們代言泣訴。

    再如現在一些弱勢團體,乃至不少手腳殘疾、五官不全的殘障人士,他們的生活充滿辛酸悲苦,亟待世人關懷、贊助。

    甚至現在有很多低收入戶,乃至低階的勞工,如薪水微薄的清道夫等,我們都希望社會能看到他們,為他們代言幾句,讓社會大衆共同付出慈悲關懷,這是功德無量的善事。

     四、替公益發聲的代言人。

    當今社會從事公益的人士日漸增多,如各種基金會、各種慈善團體、各種養老育幼的機構等。

    很多從事公益、服務社會的善心人士,他們并不一定很富有,并非人人都是開銀行或開公司的大老闆。

    他們也隻是抱着不忍世道衰、不忍衆生受苦,所以慈悲勇敢地站出來,為苦難的衆生發聲,讓大家感受到世界的慈悲、和諧。

    因此,我們希望社會大衆,人人都能主動地為公益、慈善、宗教團體發聲,間接的也是為苦難的衆生代言、傾訴。

     探 索 人經常對自身産生許多疑問,需要探索,對學問也有許多不了解,需要探索,尤其對宇宙人生有諸多迷惑,更需要探索。

    有探索追求的人生,才有深遠的目标,才會發掘人生的興趣。

    不知道探索,渾渾噩噩,被世間、他人牽着鼻子走,甚為可憐。

     說到探索,我們要探索一些什麼呢? 一、探索自然界。

    現在的科學,即使發展到了今日,還是有許多自然界之謎,需要許多人去探索。

    探索太空、探索海洋、探索高山,通過探索,解開自然界之謎,把探索所得貢獻給未來的人類。

    例如,探索台風形成的原因,能防範風災于未然,不是可以減少很多災害嗎?探索地震,了解震中、震源,不是可以減少很多災害嗎?火山為什麼會爆發?地球為什麼會暖化?大海裡還有些什麼寶藏?尤其外太空的星球,被沸沸揚揚議論的外星人,到今天還不知所以然。

    外太空的星球究竟有沒有生命?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說出“三千大千世界”,說出“佛國淨土”的種種情況,現在就有待科學家來給予證明了。

     二、探索學術界。

    現在世間的學問,研究成果輝煌,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甚至五千萬年前人類的生命從哪裡來?生命究竟是怎麼起源的?佛陀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還滅,理論上都有一些說明,事實上還需要科學家來給予一一探索,加以追究。

    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為什麼會絕迹?現在的電腦繼續發展下去,未來會取代人腦嗎?人類怎樣才能登陸星球?甚至人類和其他星際要如何交往?人類對曆史的考證、對古今演變的研究,在在都需要探索。

     三、探索陰陽界。

    白天、夜晚,晝夜稱為“陰陽”,但實際上是生死。

    一般所謂“陰陽兩隔”,生從哪裡來,死到何處去?“何處”是指哪裡——陰陽界。

    陽界我們可以體會得到,陰界究竟在哪裡呢?“陰陽”的世界佛法能明白,但是因為人有五陰覆蓋,所以有“隔陰之迷”。

    不過,人類對陰陽的認識,難道隻讓“十殿閻君”來表示陰間的情況嗎?這在科學上或宗教界必定還有另外的探讨。

    人類對陽界的探讨很多,陰界的探讨幾乎沒有成果,所以能把陰陽都探索清楚,也是一大貢獻,就如同明白生死大事一樣重要。

     四、探索心靈界。

    我們的心靈世界深不可測、廣不可知,佛教描述心靈世界的經典,為數很多。

    唯識學所講的唯心問題,自成一宗,現在學者據此發展成為佛教心理學。

    但我們希望有人能将佛教唯心理論,和當今的唯物論、唯人論,加以綜合研究,給以分析歸納,讓一般大衆都能容易了解。

     我們知道,自古以來人類對于心、生命、世界、業力、神力,都做過不少研究,但現在需要的,是能給全民淺顯易懂的知識。

    就如同飛機可以上天,潛艇可以下海,冷氣能把空氣變冷,暖氣能讓室内溫暖,就這麼簡單自然。

    探索的目标,需要如此去完成。

     意 外 在日常生活裡,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好的意外是驚喜,不好的意外是恐慌。

    好的意外、不好的意外都會發生,如果人有定力,好的意外不必過分驚奇,不好的意外也能安然地加以處置。

     人生經常會遇到哪些“意外”呢? 一、意外的驚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