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玖·大自然的生命

首頁
    都是貧富不均,包括中國數千年來的社會,為人所诟病的,也是貧富不均。

    所謂“富人一席酒,窮人十年糧”,把貧富拿來做個比較,可以看出是兩個極端的世界,不像一體,所以現代化的國家,首要之務,就是把貧富的距離拉近。

    富有的人不要奢侈浪費,貧窮的人也不是那麼嗷嗷待哺地辛苦生活,能夠實現貧富平衡的社會,才是進步的現代化社會。

     四、忙碌與安閑要平衡。

    世間上,有的人非常忙碌,也有的人非常安閑,所謂“勞役不均”。

    其實,忙碌的人需要休閑的生活,而太安閑的人,卻不能忙碌起來,好像來到世間,隻有分享利益,沒有貢獻,如此活着又有什麼意義呢?因此,太忙、太閑都不是生活的中庸之道。

    忙中有閑,閑中有忙,忙碌之後要休息,休息以後要工作,要在忙碌與安閑之中,找到一個生活的平衡點。

     五、熱情與冷漠要平衡。

    人的性格,有的人熱情,有的人冷漠。

    太熱情的人,常常得不到同等的回應,容易使自己洩氣,冷漠的人,像枯木死灰,毫無人氣,也得不到别人的欣賞。

    所以,熱情的人不必失望,這個世界還是需要你的熱情付出;冷漠的人,也不要太過冷漠,能把冷漠轉化成熱力,用熱力來融化人情,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六、快速與緩慢要平衡。

    我們的社會,談到人真是形形色色,有的人辦事迅速,有的人做事緩慢。

    迅速的人,從不優柔寡斷,幹淨利落,做官,人民尊敬,做事,同事歡喜。

    緩慢的人,也有他的個性,或許也有他“慢工出細活”的哲學。

    但是,凡事總有個中道,車速太快,容易出車禍;車速太慢,行在高速公路上也要受罰。

    所以快慢之間,還是應該找到一個平衡點,最為重要。

     複 原 辦了一場大型活動,事後的複原很重要,放了一段長假,大家要求的也是身心要複原。

    自然災害發生以後,重整家園,重要的就是複原。

    曆經一場戰争之後,在戰火裡毀損的,更需要複原,甚至心靈所受的創痛,也需要加以療傷複原。

    某些人引起的動亂,需要更多有心人從事社會的複原,例如台灣當局的選舉,族群被撕裂,在在都需要複原。

     社會人生有許多事需要複原。

    如何複原呢? 一、環境淩亂靠整理複原。

    居家久未整理,顯得淩亂不堪,所以需要發動全家人大掃除、大整理,用整頓來複原居家環境。

    尤其園中的花草,久未修剪,全家人同心協力,加以複原,就會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二、生病感冒靠休息複原。

    人受了風寒生了病,或者過分忙碌累倒了,有病不但要醫療,尤其要休養生息,才能恢複健康。

    人生不需要帶病工作,否則身心會不勝負荷。

    有病又再加重負擔,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要有适度的休息,以便複原。

    适度的休息不是懶惰,正當的休息是精進,就算是一部機器,動久了也要休息。

    經過休息,養精蓄銳之後可以再出發,所以生病的人要懂得休息的重要性。

     三、感情傷痛靠信仰複原。

    有的人身心沒有毛病,但感情受到了創痛,例如情人遠離、失戀了、父母逝世、失怙了、家中遭遇水火之災,或是錢财遭人倒債等等。

    當感情飽受各種創痛時,除了用信仰來療傷,從明因果來複原傷痛以外,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自己能想得開、看得破,最為重要。

     四、錯解誤會靠溝通複原。

    人與人之間,常有一些誤會發生,或因自己疑心太重,或是聽信别人閑言。

    不但朋友之間因誤會而産生裂痕,就是夫婦之間,也經常因誤會而生厭棄之心。

    誤會實在是人情當中的惡魔,假如有了誤會,必須靠溝通,通過“講清楚,說明白”來解決誤會。

    溝通、解釋誤會的時候,自我也要認錯,也要客觀,抱着寬恕諒解的心,否則誤會的夢魇還是難以遠離。

     五、行為偏差靠修正複原。

    有時錯誤不在對方,而是自己的行為偏差,語言不當。

    複原之道無他,隻有靠自我修正。

    不合适的語言、不正當的行為,不修正,怎麼能在人前立足呢? 六、妄念紛飛靠定力複原。

    人,總有滿腦子的妄想雜念,總有一肚子的冤枉委屈,總有說不完的理由,總有百千萬的執著,凡事總是責怪别人,自己總是對的。

    妄想雜念在自己的心中攪和,以妄制心心不安,隻有靠定力來對治妄念,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平和。

    内心平和,人生才有好日子可過,所以對付雜念妄想,不能沒有複原的定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