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儲蓄的習慣,就沒有危難無助的時日。
自己沒有儲蓄,天災人禍,一旦時勢變化,會讓自己措手不及。
沒有儲蓄的人生,真是苦不堪言!
說到儲蓄,人要儲蓄一些什麼呢?
一、儲蓄經驗。
人生的經驗,非常寶貴,所謂“上當學乖”,就是從上當中獲得一些經驗。
另外,從謙虛請教當中,也能跟别人學得經驗。
有了煮飯的經驗、種植花草的經驗,甚至縫衣織補的經驗,經驗多了,就能節省金錢,就可以不受人刁難,所以做人老到、經驗豐富,非常重要。
二、儲蓄常識。
人生知識不夠,至少常識要豐富。
舉凡天文地理、曆史掌故,乃至世間社會的常識、自然界的常識、身體保健的常識、人情禮貌的常識……你懂得的常識愈多、愈豐富,自然會愈受人尊敬。
識途老馬,不就是靠着經驗的累積,以及常識的吸收而來的嗎?
三、儲蓄力量。
天朗氣清,我要備妥洋釘鐵錘,要有力量防範突然而來的台風;台風即将來襲,我要備辦水缸儲蓄淨水,以防自來水接濟不上。
人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抵抗外侮。
力量要靠自己儲蓄,拳頭不要輕易打出去,打出去就沒有了力量。
金錢不要用盡,留一些餘錢才有力量。
人和人交惡,語言不要說得太絕,留一些餘地,才有轉圜的空間。
人要廣結善緣,不要結冤、結仇,才有力量。
這個世界是屬于有力量的人所有,沒有力量,隻有被人歧視,遑論成功立業了。
四、儲蓄能源。
“随手關燈”,不要浪費社會的能源;“敬惜字紙”,不要無謂地浪費資源。
可吃的飯菜,不要随便倒掉;能穿的衣服,不要随便丢棄。
為大家節省能源,也是為自己惜福。
能源好像我們銀行裡的存款,你透支超貸,日子不好過,家有餘糧,身有餘款,才有幸福安樂的生活。
五、儲蓄人緣。
處事寬容,待人厚道,才有人緣。
婚喪喜慶多送一份禮物,年慶佳節不忘饋贈,這都是在儲蓄人緣。
與人交往,談話之中不吝于贊美,這也是在儲蓄人緣。
親朋好友之間,不惜給予助力,這也是在儲蓄人緣。
總之,人緣儲蓄多了,所謂“得道多助”,我給别人愈多,别人必然也會愈厚待于我。
我們看社會上,深得人緣跟沒有人緣的人,分别不是大有懸殊嗎?
六、儲蓄功德。
世間的人,大多儲蓄金錢、寶物等有形的财富,但是更重要的,人生要儲蓄無形的功德。
有形的金錢财寶,可以買房屋、土地、股票、有價證券等,但是這些都是“五家共有”,一旦遇到水、火、盜賊、貪官、不肖子孫,财産可能一夕化為烏有,唯有功德才是自己生生世世享用不盡的财富。
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随身”,能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能為自己儲蓄生生世世随身的無盡功德。
債 務
你曾經跟人有過金錢上的債務糾紛嗎?你欠人的金錢都償還了嗎?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欠債還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隻是債務也不隻是有形的金錢,過去兩國交戰,為的就是讨回你欠我的土地、你欠我的物品,所以侵城掠地,都是為了債務而大動幹戈。
說到“債務”,種類很多,列舉如下:
一、欠人的金錢。
欠人金錢,隻要“欠債還錢”,應該很簡單,但是有的人之所以欠錢,就是因為沒有錢,沒有錢,如何還債?尤其借錢要付利息,“本上加利”、“利上生息”,于是債務就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因此,人生要懂得“量入為出”,不要随便借貸,尤其現在的讨債公司,手法殘忍無比,逼債會逼死人,所以借錢要審慎,以免為債所迫。
二、欠人的人情。
别人對我,一次賣我人情,二次又賣我交情,欠了别人的人情債,是很難償還的。
因此,做人不要受無功之祿、不要貪無功之賞、不要攀無功之緣、不要欠人很多人情債,免得還債艱難。
三、欠人的恩情。
有時候在人生遭逢苦難時,得過他人的幫助;有時候在遇到危險時,受過他人的救濟,這些恩情也不能不報。
語雲“有仇不報是君子”,相對的,有恩不報就是小人。
所以“滴水之恩”,應該“湧泉以報”,人家有恩于我,應該回饋、報答。
報恩的人,才是富者,天天貪圖别人的利益,是為貧窮。
有能力報恩,就表示自己的内心無比富貴。
四、欠人的承諾。
我們欠錢、欠物品,都應該償還,欠人承諾,更不能不償。
“一諾千金”,不能更改。
我自己這一生,曾為了一年前承諾要去講演,一年後的當時正遠在天涯,但為了這句承諾,不能不連夜千山萬水趕回,了此一段承諾。
有的人容易承諾,不容易兌現,失信于己,還可再來,失信于人,難以修補,所以不能欠人承諾。
五、欠人的助緣。
不肯助成好事,這是人的劣根性。
例如,一份文件,衆人皆已簽字,唯獨他一人不肯認同;一個議案,衆人都已通過,唯獨他不肯合作。
不肯給人一些助緣,欠下了對别人的影響,難以補救。
所以,吾人應該建設一個觀念,凡是對人有所虧欠的,應該早日償還。
隻要我能施恩于人的,也應及時行動。
做人甯可他人欠我,我不欠人,如此人生自能活得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