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次警發供養地神法
初一緣谛想誦阿字門次當為一切如來作禮。
義釋雲。
将欲警發地神先運心思惟。
毗盧遮那無盡莊嚴身周遍法界。
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亦複如是。
一一無盡莊嚴身周遍法界從十住地乃至初地諸菩薩分證莊嚴身無量無邊滿于法界。
無有間隙。
如胡麻中油。
當觀此身遍至一切衆聖前以清淨三業至誠作禮
次警發一切地神(有印偈)
次當以五供供養諸佛及地神已。
複應歸命一切如來
私雲。
當具阏伽五供普供或用印明。
玄法寺加地神持次第印明。
師加地天印明。
青龍寺本加作壇印明
四加持地法
用不動明加持三地(有印)
五觀三種地法
義釋雲。
凡欲擇治地則自觀心蓮華上如意寶珠。
内外明徹。
所有善惡于中悉現
六掘治地法
掘三種地如法擇治(觀秘密釋是菩提心擇治垢穢)
已上最初日行法
七塗地法
還平治了。
塗三種淨(觀秘密釋梵音無行無我無乘如如。
即是心之實相)
已上第二日行法
八埋五寶等法
初穿壇壇中心深一肘許。
用成辨諸事真言加持之
五寶五香五谷五藥安置其中。
去垢辟除準供養法(法用使者。
觀秘密釋安立菩提心中五智之寶起五善萠滅五過患故也)
九置灌頂瓶法
安了。
平正取灌頂瓶置埋寶處(貯水插華入五寶等。
亦觀秘釋)
義釋雲。
凡内五寶時。
即應如前敬禮十方諸佛而請白言。
我于明日當作請法
十加持點位法
初日日。
三時用辨事真言一百八遍加持(亦雲。
用不動真言)
次大小方位諸尊位處白檀點記(或盡形相或盡字記。
一一分明。
今須心記)
已上第三日行法
十一白檀供養請白法
初第四日暮加持香水灑淨(有印明。
加持百八乃至千遍)
次當用白壇塗作圓壇八壇(亦辨五供)
中胎大日位(十二指量五佛一壇)東方一切如來位。
東南方一切菩薩位。
東北佛母位。
大日右蓮華手位。
大日左金剛手位。
西南不動尊位。
西北降三世位。
正西通門處(即自所住亦須心記)塗了布列五供(私雲。
已上皆用金剛薩埵身修之)
次自住佛室
先以五字持身五處。
八分心觀八葉蓮台。
觀阿字作金剛色。
首中安百光王。
以無垢眼觀之。
自加持故成大日身。
而在二明王中間名為住于佛室。
私雲。
悉地成就品中此觀委曲。
及在供養法中(雲雲)次觀作諸尊
觀作寶蓮華台寶王宮殿。
于中敷座。
上置白蓮華台。
以阿字門轉作大日如來以五阿字轉作五佛形色如經(雲雲)一一諸尊皆轉本種子字成身(私雲。
轉字輪品。
大日阿字。
勇勤暗字。
虛空眼伽字。
摩尼珠迦字。
觀自在娑字。
金剛手嚩字。
不動尊唅字。
降三世诃(引)字)
又說。
或以諸部通用字。
如三部阿娑嚩等。
若恐淺行不能如是者。
但觀阿字門生無量光。
光所至處現彼尊身至法事夜。
亦皆仿此(私雲。
壇有三種。
謂字印形。
各具三法。
所謂種子三昧形色各有标幟雲雲下圖尊文雲。
畫了作法事時。
如法次第起金剛地。
觀此寶王宮殿在須彌山頂所有一一莊嚴皆如下品雲雲。
法事文雲。
先用?字淨心道場。
以?字起風輪。
以?字起香水海。
用?字起金剛地妙高山王。
此曼荼羅即在其上。
如供養次第法中方便。
次觀作種種莊嚴雲雲。
故知此白檀壇亦同彼法。
前起三輪已警發了。
今于地上觀香水海。
海中觀妙高山。
山上觀大蓮華。
華上觀大宮殿。
殿中觀大覺師子座。
座上觀曼荼羅)
次轉阿為嚩以金剛薩埵加持自身。
拳塗香華等如法供養。
如次第法中廣說(準供養法觀諸尊已。
不動印明。
供等。
去垢辟除先顯加本法護我身結方隅界。
一召請。
二奉三昧耶三獻阏伽。
四奉敷座。
五不動除障。
六鑁布支分。
七成薩埵身。
八被金剛铠。
九欠置頂上降伏魔。
十一結大界。
十二複獻阏伽。
十三次第五供。
十四普供。
十五贊歎。
十六具足此法以修供養)
次然後興大悲心。
至誠殷重誦請白偈(經一行偈。
義釋梵文。
玄法本四行偈)
畫曼荼羅竟移座出壇門外。
當佛室位置所樂尊。
或般若經。
或安數珠。
若金剛杵。
金剛铎等(私雲。
今時安杵鈴等即此意也)
十二受持地法
初第五日暮次第具諸法則。
好自嚴身。
觀八曼荼羅位奉請結護等。
一一周備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