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字既出聲已。
運運漸微。
次字續即發聲。
如是循環無有間絕流入身中。
冷然猗樂不可為喻。
如清飙扇物昏蓋消除。
善住義亦如前說。
經雲句想為本尊而于本處作者。
句是善住處義。
即真言聲中實義所歸趣處。
猶如百川赴海。
亦如大悲萬行皆趣涅槃。
故名為句。
句即為本尊身者如如來一一相好皆具無量福德。
集此相好乃成佛身。
此中義亦如是。
一一真言聲具無量義。
集此衆義成真言身。
且如法界生真言雲達磨馱暏娑嚩婆(引)嚩句憾。
此十字各是一真言門。
一一門自具衆義。
今合此字以為衆名。
初達磨是法。
次默暏是界。
次娑嚩婆(引)嚩是自義。
次句憾是我。
又以衆名共成一句雲我即法界自性。
故此句義共明一法界身故雲句想為本尊也。
若就覺觀說者。
謂人先見一一真言字形色炳着。
次從諸字發聲。
今又總此聲字轉成本尊三昧耶身。
在圓明中深邃而住。
當知此尊即具三密。
以衆字形色故具足身密。
以衆字音聲故具足語密。
以衆字義趣故具足意密。
以三事等故。
當知行者一緣不亂。
善住三密觀中。
次即觀此尊身不作内外之想。
爾時見本尊身即是自身。
此是第二轉于一相心中善住一落叉法。
于諸持誦門中最為勝上。
故雲當知第二句即是諸佛勝句也。
猶入此勝句故于普門漫荼羅種種身上随所欲見者即随意轉成。
若欲聞彼真言聲亦随念而出。
若心有所未悟欲咨問者。
本尊即随所問而為說之。
故能随意所期作諸成就。
而今世間執蘇悉地等經。
不知秘決。
故如文而住。
但誦十萬遍。
即望悉地在身。
何時可獲耶
複次經中更說勝妙方便故雲行者觀住彼極圓淨月輪。
于中誠谛想諸字如次第中置字句等而想淨其命。
命者所謂風。
念随出入息。
彼等淨除已作先持誦法。
謂行者如前一緣一相觀圓明中本尊。
轉作自身已。
爾時行者但見自身在此淨月輪中一如本尊無異。
亦于心上具有圓明。
明中以誠谛心而觀諸字。
若單字者令字字連環相接猶如貫珠。
若置句者亦次第右旋。
瑩然明徹。
又一一字周匝皆有炎鬘。
淨妙無比。
其圓明外亦有光明。
如秋夜無雲涼月顯照。
然彼用此真言為出入息。
息若出時此字随出。
息若入時字亦随入。
輪轉調轉寂息遍于即。
爾時不見别有喘息。
但以真言為出入息。
以此方便故則能滅除種種觀覺戲論漸淨六根。
又如是觀時亦随義用差别。
如欲内寂其心即白色。
欲增即當黃色。
欲調伏内障即當赤色。
白是本淨義。
黃是金剛不壞義。
赤是智光明義也。
如世人業壽之身以息風連持故命根不斷。
亦因此息風運動身口作諸事業。
行者亦爾。
以此秘密加持淨除其命使無始已來業壽之垢一切消除成本不生真言之命。
以此持功德身令不失壞。
方可運動三密作諸成就也。
若指事而言。
今此命者即是息風。
令心散動。
如風中燈照用不圓。
今作此随息方便靜散亂風。
乃至綿綿漸微出入息斷。
爾時圓明慧心如密室中燈恬然直上。
魔事不入照用無偏。
若能如是者方可于此生中現求悉地而作先承事法。
故雲善住真言者次一月念誦也。
若行者初習持誦時。
亦可外觀本尊心上圓明字句明現亦如前。
然後随息出入。
若息入時此字從本尊心上入自身中。
若息出時複随息而出至本尊心上。
如是次第循環念念無間。
其後不見别有出入息。
但随于字漸更深妙無聲無字。
但當任運出入。
爾時本尊身不異自身自身不異本尊也
複次行者初習觀時。
雖暫得相态猶如雷光倏見倏滅。
縱使明白不應味着而起貢高。
設令隐滅亦勿退念而自憂悔。
但一心如說行之。
施功不已久久自當純熟。
乃至真言聲字本尊合為一體。
息風淨除之後觀此圓明。
欲大便大欲小便小。
所欲觀者皆現。
所欲作者皆成。
譬如巧工得百練臘變轉無礙随意施為。
是名初種子心。
行者先作字聲本尊觀。
如是合之方成種子。
如人初托歌羅羅時。
命識暖合方成種子。
又如已得谷種植之良田方便養育必得成果。
行人亦複如是。
已得初種子心。
次作一月先承事法即是種植方便也
二先持誦法
經雲。
行者前方便一一句通達。
諸佛大名稱。
說此先受持者。
前方便正是先持誦法。
當依毗盧遮那供養次第法具足修之。
所雲一一句通達者。
即彼供養法中。
一一瑜伽道皆使明了現前。
如初始莊嚴道場時。
從風輪際迄至金剛地上種種莊嚴。
如彼文所說無不成就。
次用種子作本尊時。
即見塵沙菩薩衆等皆悉坐蓮華台布烈圓光之内。
行者為習成就漫荼羅故當如大悲胎藏圖位而布烈之。
一一觀彼身相并所持印見真言字亦聞其聲。
至供養時即觀此一華作種種華雲普遍十方世界作諸佛事供養一切賢聖。
行者于圓明中悉具見之。
諸餘供物當知亦爾。
如觀佛化雲時。
即見自身漫荼羅中一一諸尊各放無量光明。
光中有無量佛坐蓮華台。
往至十方以一切衆生所喜見身随衆生性欲而導利之。
亦于圓明之中具足明見
次應如法持誦。
持誦畢已。
當如法供養次第第五分中出道場時。
行者更以諸餘善品調伏其心。
于一一時中不虧法則。
具如彼說也。
當知十方諸佛為令持真言者已得調牛良田純熟耕墾于現世田中布悉地種堪任降大悲雨廣植供養善根故說此一月先受持法
複次今說深心持誦法。
謂行者如前觀真言字。
或觀契印或觀本尊。
命風靜息恬然安住時。
但當以慧照之心而觀其義。
如住阿字門時當以四不生等句而觀本不生義。
若住金剛印時别觀金剛般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