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六

首頁
    摩作爐亦爾。

    若壇方火檀亦方也。

    餘皆例知耳。

    次類謂形相也。

    應以相猊為正義。

    亦可謂色像也。

    偈雲色像初應知。

    初謂我今說也。

    然諸尊色類種種不同。

    大而言之略有二種。

    謂男及女。

    男是智慧故為首。

    女是三昧為次之也。

    或一切處随顯形色者如此經中或複餘經尊形。

    或随一切處顯形色。

    謂應物示形不定。

    故名不思議也。

    各各不同。

    然以類判之。

    若言作白色即是息災用。

    黃色即增益。

    餘可解也。

    見彼男女之殊及色猊即知所用處矣。

    不思議智生者如本尊合作白色。

    然須作增益事随行心觀作黃色。

    即有增益之用随心而轉。

    然所作事皆實不虛。

    由不思議智故得然也。

    今謂。

    法界之色于一色中即是一切色。

    能觀之智亦與境相攝。

    故得如是自在而用也。

    為除無智故有種種智生。

    雖知無量智其實是一智。

    前是一切智也。

    以一智現一切智也。

    前問本尊形量大小。

    今次答之。

    然佛普門示現皆為應赴群機。

    機既萬差當知。

    乘亦大小無定也。

    至論一一本尊之形莫不量同法界。

    無有邊際及與始終。

    由智有淺深量有大小。

    故所見身各各差别。

    是故當知所觀本尊随行者心大小無有定量也(當明密迹經三密事)所雲證智者即是佛也。

    以無盡之智而證無盡之境。

    如函大蓋亦大也 阿阇梨安祥入中頂安?字心安?字。

    遍諸支分持五股印。

    誦薩埵明成事業金剛了。

    次至一一尊位各觀其尊報得樓閣座種子等。

    轉成尊身。

    觀三昧已。

    始下彩色。

    供養法中諸菩薩成身法頂安?字等虛空。

    首内安白色?字。

    百明心。

    眼安?字無垢燈。

    住本尊位。

    心處月輪現金色?字觀諸法本不生。

    即從此心起念誦法(雲雲) 此壇先如上說瑜伽已。

    次成金剛手身作大真言加持。

    用下秘密法品成就弟子法。

    而師身作之。

    謂為弟子身?字遍作其身。

    ?字同方壇弟子在中以?字大慧之火燒之。

    令業煩惱垢穢無餘同金剛也。

    心上圓明中安?字而出水輪。

    猶如白乳注之。

    生淨菩提心佛種子也。

    火動之時即俱風。

    風即?字義也。

    ?上加點即大空?字門也。

    微妙法水從空而注以淨其心。

    即具地水火風空五字義也。

    為欲堅固意生身故更有方便置十二字同十二緣謂十二支句也。

    前說十二字真言王布滿其身。

    初有四字布于上分。

    謂從頂至項也?一字頂上虛空字也。

    ?二字在耳。

    ?一字在項也。

    如本自性先從眼起好也(私雲。

    前說成就地品大日成身心?字。

    安頂?字。

    眼?字。

    及供養法菩薩成身中項?字。

    首?字。

    眼界?字。

    名本自性。

    今如彼中入定以眼觀諸字。

    而觀此布字好矣。

    下文雲。

    二耳攝二目故先以?布左耳目。

    次以?布項。

    以?布右耳目。

    次以?布項。

    從左耳目順行布之)次有????四字在中分。

    謂二肩上及心上咽上也。

    次有????四字下謂?。

    臍上?一字在腿上。

    ?一字在足下。

    然髀足皆有二。

    今但一足置之即管兩足也。

    此十二處攝餘身分。

    如二耳字即攝二目等也。

    當取上真言王從初字次第下布之耳。

    然有三等。

    一師自身布之。

    二用作曼荼羅(更問布字雲何起)三加弟子身。

    如是作已能成法器成就三昧耶。

    三昧耶是等義。

    謂我等于佛佛等于我。

    阿阇梨即等于佛佛等于弟子。

    弟子非但等于一切如來。

    亦等一切菩薩聲聞緣覺世出世間天仙之衆。

    若等一切即大日身。

    解此三昧耶入諸教壇得自在。

    如經初具有入大悲胎藏曼荼羅等諸法。

    乃以此法為要用之法。

    若不解此上來所作曼荼羅終不得成也(雲雲)經上文雲。

    金剛手超升大日身語意地為斷未來一切疑。

    故說此大真言王(雲雲)故今阿阇梨用前法以自身成金剛手。

     次于前白檀壇上曼荼羅絣線之地亦作三分布字(内中外)中台遍知院為佛部(内)觀世音院文殊等四菩薩院為蓮華部(中)金剛手不動尊等釋迦世天為金剛部(外。

    此出攝大儀軌。

    然布字處?布中台下文八葉台上安九?點即此義也)?虛空眼位?諸菩薩位。

    ?二明王位。

    故是為内布也。

    ?觀世音位。

    ?金剛手位。

    普通品說觀世音種子?字。

    金剛手體?字。

    此中攝第二重故為中布也。

    ?第三重。

    ?曼荼羅莖。

    普通品說普世天心?。

    入秘密位品說事業金剛持蓮華莖。

    故為外布也。

    故義釋雲更問布字雲何起(雲雲) 入秘密位品釋事業金剛淨心地株杌瓦礫等文雲。

    金剛有二。

    一智金剛。

    二業金剛(雲雲)私雲。

    智金剛謂轉法輪印。

    攝大軌雲。

    風輪風種子(雲雲)即?字也。

    業金剛謂頂安?字心安?字持五股印名事業金剛。

    故今第一重為智金剛??蓮華莖為業金剛??(雲雲)次于弟子亦作前法。

    次至壇上上尊位各觀樓閣座種子等。

    具如次說。

    然始下彩色。

    彩色已次于弟子亦作此觀。

    然此壇中總說都壇四重。

    一壇其中中台三部。

    二大明王。

    釋迦主伴。

    四大菩薩各作别壇。

    凡在諸尊互為主伴。

    一一諸尊随五種事各有壇法。

    一切别壇皆在此都壇中。

    若随所樂别别作亦得。

    第五三昧耶秘密灌頂。

    第三三昧耶别尊别願。

    皆在此中故也 大日經供養持誦不同卷第六 文安五卯十一傳領了實助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