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印品雲。
定慧手作空心合掌。
以定慧二虛空輪。
并合而建立之。
又經第七同之義釋第十雲。
先合三補吒掌(先豎二手相遠。
漸近令相着。
又合掌内稍空者是也)以二空相并而直豎之。
勿令大低勿大傍側令二空向上也(私雲。
諸文意同。
但今記雲大指微屈)又經雲。
此一切諸佛救世之大印正覺三昧耶。
于此印而住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慢多沒馱(引)南(一)阿三迷(二)怛哩(二合)三迷(三)三磨曳(四)娑嚩(二合)賀(私雲。
此真言歸命)(句。
經雲曩磨薩嚩怛他蘖帝毗藥尾濕嚩目契毗藥唵。
攝軌同之。
又青龍雲。
曩莫雲歸命。
曩谟雲歸敬)才結此密印(私雲。
此文亦出經第七。
疏雲。
能淨如來地者。
念誦真言及作印。
即能除煩惱所知障也)地波羅蜜滿(疏雲/淨除諸障。
皆以出現佛地功德也)成三法界道(經雲)(道界。
疏雲。
或三法道界者。
印真言及意密。
道界者即是果也。
合而成三法雲雲。
私雲。
當朝先德雲三法界道者。
本)(尊真言印契也。
大師雲。
佛菩薩金剛等三部。
亦三寶三身等)聖觀自在軌雲。
由結此印。
即能速滿十地行願十波羅蜜。
多能見一切如來地。
能超過法道界(所謂超過勝解地淨心地如來地名超過)(法道界也)經第二具緣品之餘雲。
時薄伽梵。
廣大法界加持。
即于是時住法界胎藏三昧。
從此定起說。
入佛三昧耶持明(乃至)說此入三昧耶明已。
諸佛子等同聞是者。
于一切法而不違越。
義釋六雲。
梵音毗富啰。
是廣大義。
謂深廣無際不可測量。
如是諸法自體。
名為毗富羅法界。
諸法實相真言實相。
衆生實相。
皆是毗富羅法界。
以此更相加持故。
名為法界加持。
複次如男女交會因緣。
種子托于胎藏而不共壞。
即是相加持義。
如是諸佛國王明妃為夫人和合。
共生毗富羅種子。
為大悲胎藏。
所持無有失壞。
故名法界加持也。
世尊普遍加持一切衆生。
皆作平等種子竟。
即時入于遍法界胎藏三昧。
觀此一一種子。
皆是蓮花台上毗盧遮那普門眷屬無盡莊嚴。
亦與大悲曼茶羅等無有異。
而諸衆生未能自證知。
故名在聖胎俱舍。
若出藏時即是如來解脫也。
世尊如是現觀察已。
即時從三昧起說入佛三昧耶持明三昧耶。
是平等義是本誓義。
是除障義。
是驚覺義言平等者。
謂如來現證此三昧時。
見一切衆生種種身語意。
皆悉與如來等。
禅定智慧與實相身亦畢竟等。
初發心時。
與地波羅蜜滿時。
亦畢竟等。
是故出誠谛言以告衆生。
若我所言必定不虛者。
令一切衆生發此誠谛言時。
亦蒙三密加持無盡莊嚴。
與如來等。
以是因緣故。
能作金剛事業。
故名三昧耶也。
言本誓者。
如來現證此三昧時。
見一切衆生悉有成佛義故。
即時立大誓願。
我今要從普門。
以無量方便。
令一切衆生皆至無上菩提。
劑衆生界來盡以來我之事業。
終不休息。
若有衆生。
随我本誓發此誠實言時。
亦令彼所有事業。
皆悉成金剛性。
故名三昧耶也。
言障者。
如來見一切衆生。
悉有如來法界。
但由一念無明故。
常目前而不覺知。
是故發誠實言。
我今要當設種種方便。
普為一切衆生。
決除眼瞙。
若我誓願必當成就者。
令諸衆生。
随我方便說此誠實言時。
乃至于一生中。
獲無垢眼障蓋都盡。
故名三昧耶也。
言驚覺義者。
如來以一切衆生皆無明睡故。
于如是功德不自覺知。
故以誠言感動令得醒悟。
亦以此驚覺。
諸菩薩等。
令起深禅定窟學師子颦呻。
若有真言行人說此三昧耶者。
我等諸佛。
亦當憶持本誓不得違越。
猶如國王自制法已。
還自順行之。
故名三昧耶也。
持明者。
梵雲陀羅尼。
明謂總持。
一切明門明行。
乃至盡此三昧耶誓願以來終不漏失。
故名入佛三昧耶持明也(真言别在)初句歸命一切諸佛如上釋(私雲。
經中初說灑淨真言故雲如上。
今依儀軌在下引之)次句雲無等。
次雲三等連下句言之。
即是無等三平等三昧耶句也。
複次阿是諸法本不生義。
即是法界體性。
娑是法界體性。
娑是谛義三昧義。
麼是自證大空。
亦是我義。
世尊證此三昧時。
谛觀一一衆生心中普門曼荼羅。
皆等于我。
是故更無待對無可譬類。
名為無等也。
三等謂三世等。
三因等。
三業道等。
三乘等。
即是轉釋前句。
所以無等之意。
怛[口*履]謂心如實相。
一切塵垢本來不生。
三世如來種種方便。
悉皆為此一大事因緣故。
即是除障之義也。
結雲。
三昧耶者。
即是必定師子吼。
說諸法平等義故。
立大誓願。
當令一切得如我故。
欲普為衆生開淨知見故。
以此驚覺衆生及諸佛故。
是故此三昧耶。
名為一切如來金剛誓戒。
若不先念持者。
不得作一切真言法事也。
世尊以遍滿一切佛刹身語心輪。
說此三昧耶已。
一切諸佛子衆無聞之。
既聞是已。
于一切真言法中不敢違越。
所以然者。
若菩薩于諸衆生諸法中。
作種種不平等見。
則越三昧耶法。
若于此平等誓中。
作種種限量之心。
亦越三昧耶。
諸有所作随順世間名利。
不為大事因緣。
亦越三昧耶法。
放逸懈怠不能驚覺。
其心亦越三昧耶法。
以越三昧。
是故有種種障生自損損他。
無有義利。
是故諸菩薩等。
奉持此三昧耶。
如護身命不敢違越也。
世尊前入法界胎藏三昧時。
見一切衆生。
悉有菩提種子等同諸佛故。
說入佛三昧耶持明。
以此持明得入佛平等戒。
即是托聖胎義也密印品雲。
爾時薄伽梵。
即便住于身無害力三昧。
住斯定故。
說一切如來入三昧耶遍一切無能障礙力無等三昧力明妃(乃至)如是明妃。
示現一切如來地。
不越三法道界。
圓滿地波羅蜜義釋雲。
如來無礙之身自在之力故。
無能害也。
住此三昧而發三明真言。
其明名為無害無等力也。
由此三昧耶故。
諸學者得聽聞得入正法。
若不作者。
即不合入亦不合聽秘教也。
若修此明。
即能得身淨語淨所願滿足。
會于三身故名為三明也(三力者。
謂三世力。
或是三平等力也。
無等力者。
即此三力也)又雲。
此中即以阿字為首。
即同諸佛法身。
又雲。
三等者。
謂諸佛三身。
謂法報化合為一身教化衆生也。
又雲。
此法門難解難入難得聽聞。
由法不具故也。
以是故三世佛同說此真言。
如此三昧耶真言加持故。
得入聽聞修行此法也。
如尊之敬不可違越。
若不聞者。
即不得入亦不得聽聞也。
此明力故能滿諸地。
能令修者得現三法。
謂成就有三法。
謂本尊之身真言及印等。
此三法具即得成就也。
又雲。
不違三法道界者。
此界是結大界之界非馱都也。
于界道當中而得故名不越。
又故。
以此中真言故。
能除宿障。
以淨自身。
既身淨已外障亦淨。
以外障淨故。
諸障皆不得入。
此即為大護也。
由此不思議加護故。
福力任運增長。
罪障自然除滅。
諸佛驚覺滿其所願也攝軌雲。
一切如來無能障閡力無等三力明法界生印軌不說之。
但雲。
次結法界生密惠之幖熾淨身口意故。
遍轉于身分記雲。
先以二手作拳。
舒二頭指。
其端相柱。
以印當心誦真言三遍。
即舉頂上印端右向。
徐徐下至心前。
然後外散經密印品雲。
又以定惠手為拳虛空輪。
入于掌而舒風輪義釋雲。
以二空指内掌中。
以左右手地水火三指壓二空而作拳。
豎二風指令直(兩手各别作拳而豎風指并也)先豎二風指令當胸。
即向裡而轉。
即于頂上作。
以風指頭柱。
令兩頭指從頂兩邊各近左右頰頸。
而向裡稍下曳之。
至心即散手也。
謂初豎指。
稍令頭令向下指背向裡近頭頸頰。
漸漸指頭近下也(私雲。
此疏難詳。
但安然阿阇梨對受記曰。
有雲。
二金剛拳共申二頭指側相柱心上誦)(明。
二風向内引至頂上。
以印向身下至齊上乃投于外。
如是上下投各三遍而分散之。
或雲。
内散雲雲。
以之準思。
)(有雲。
先頂上十字間觀囕字。
流出智火燒淨罪垢)經第七雲。
般若三昧手俱作金剛拳。
二空在其掌。
風輪皆正直聖觀自在軌雲。
兩手作金剛拳。
拳側相着豎二頭指。
頭側相柱置于頂上。
即于頂上想囕字。
字中流出白色光。
遍照自身及以内外。
即觀自身等同法界。
又雲。
誦三遍已。
其拳從頂兩邊徐下。
至膝而散軌雲真言曩莫三滿多沒馱喃(一)達麼馱暏(二)薩嚩波嚩(二合)句唅(三/私雲。
)(攝軌歸命次有囕字)如法界自性(私雲。
經第七文也。
疏雲/顯所觀法體即大日智體)而觀于自身(顯行者能觀智)義釋雲。
爾時世尊。
複以普眼谛觀見。
一切衆生。
皆悉聖胎具足生在佛家。
爾時無盡莊嚴。
亦複與如來等。
從此三昧起已。
即說法界生真言。
又以普眼谛觀見。
此一一衆金剛事業具足成就。
爾時無盡莊嚴。
亦複與如來等。
從此三昧起已。
即說金剛薩埵真言故。
此三種皆三昧耶也。
複次由入佛三昧耶故。
于胎藏中不令犮折。
由法界生故。
初出胎時離諸障礙。
由金剛薩埵故。
能傳家業備諸伎藝。
又以入佛三昧耶加持秘密中胎藏。
以法界生加持金剛菩薩二重眷屬。
以金剛薩埵加持種種随類之形。
入佛三昧耶如蓮花藏。
法界生如蓮華敷。
金剛薩埵如蓮花實成就。
複還為種故。
此三種皆名三昧耶也。
達摩馱暏是法界義。
薩嚩婆嚩是自性。
亦名本性。
句痕是我義。
其句義雲。
我即法界自性也。
以必定師子吼言。
我及一切衆生。
皆是法界自性。
是平等義。
我當設種種方便。
令一切衆生皆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