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雲頂印記雲。
先二手内縛。
舒二中指。
指端相拄。
開二頭指。
着中指上節。
以二大指。
直雙立之。
即前佛頂印是也軌雲。
時佛住甘露生三昧。
說一切三世無閡力明妃真言曰(私雲。
自下二真言。
出轉字輪曼荼羅行品)但你也他(一)誐誐曩三謎(二)阿缽啰(二合)底(丁八反)三謎(三)薩嚩怛他(引)蘖多三摩跢拏蘖帝(四)誐誐曩三摩(五)嚩羅?乞叉(二合)奶(平六)娑嚩(二合)賀義雲。
如來複觀察大衆。
以大慈悲修習眼(經雲。
修習大慈悲眼)觀察衆生界者。
大衆即是十佛土微塵數金剛等會也。
如來以無量劫來久修大慈悲眼之。
而觀世界亦有意趣。
所謂複将演說微妙方便。
令一切世間皆蒙大益也。
如是觀已入甘露三昧者。
如世人飲毒即時夭命。
或有過天甘露而得飲之。
即時不老不死。
一切諸患疫若無不除愈。
身心清涼快樂得未曾有。
今此三昧亦複如是。
若得聞思修行者。
即得出世間道第一之樂。
壽量常住成如來現法之藥也。
從此定起。
複說一切三世無礙力明妃。
三世無礙力者。
三世無有能破壞者。
此明力如是也。
除一切無明煩惱之闇故名為明。
然明及真言義有差别。
若心口出者名真言。
從一切身分任運生者。
名之為明也。
由增長義故。
女聲呼之。
如王以尊位故。
其妃亦複尊重。
故雲明妃也。
如上金剛手拳初問佛。
佛從初至竟皆答。
此問中間。
他語間斷。
令佛複騰前意而答也。
如上囕字門義已略說意。
今佛為修真言行者。
欲令衆緣具足速得無上道故。
複從甘露生三昧起。
說此明妃也。
伽伽耶三迷(等空也)阿缽羅底三迷(問)薩縛怛他揭多(一切如來也)三曼多奴揭底(與諸如來同至所住也。
更問)伽伽曩三迷(等空重空)縛啰落叉祢(縛羅勝願也。
落叉相也)伽伽那三迷者。
伽伽行義。
重雲行者明即此行即無所有即行無行也。
先指次破也。
謂此無相無礙之法。
等同于虛空無量無礙無所不遍。
然複有異義。
所以者何。
若一切法直爾如空者。
即是無過患無功德。
今此中雖無相無礙。
猶如虛空。
而具一切如來真實功德。
無所不備。
故次明第二句義也。
雖舉此空為況。
然有無量無邊離相之德。
非虛空所能喻也。
此功德者。
即是等于如來。
是一切如來所至之處也(第二句也。
更問)次複言伽伽那三迷者。
雖具萬德而無所表示。
同于大空故重言也(更問句義)此中雲無礙力者。
無礙是不可壞義。
亦是無相義。
以無礙無相故。
不可破壞也。
佛于三昧中。
現此明妃也。
口說名真言陀羅尼(男聲也)身現名明妃。
以此善男子明妃如來身無二境界。
由是力故。
佛菩薩大名稱得無礙法能除滅苦者(經雲。
善男子。
以此明妃如來。
此身無二境界。
而說偈言。
由是)(佛加持菩薩大名稱于法無挂礙能滅除衆苦)言此明妃者。
同如來之身。
若不悟此理。
無由成佛。
若證無相無礙之理。
即是于法而得自在。
成菩提也。
如是無相即是如來甚深境界。
唯佛與佛乃至能知之。
故言是佛境界也。
十方三世佛及菩薩。
由入此門故。
遍于法界普門示現成就衆生無有窮盡。
以是故得大名稱。
聞于十方故雲大名稱也。
得無礙法者。
以無障無相無挂礙故。
能除一切衆生身口意之苦。
真實不虛。
皆令究竟至于無上大菩提樂也。
猶不了真谛故。
名之無明。
由無明故。
即有諸行而生種種諸苦。
雖菩薩入于地位。
然猶未了如來深秘密之境。
即是微細無明。
亦複是苦。
今佛為彼等故。
鹹令究竟佛之境界。
故雲除一切苦也。
除無明苦。
即是與其不思議解脫諸佛無量無漏功德現法之樂也。
妃者如世女人。
能生男女。
令種胤不絕。
此明能生一切如來所有功德。
故義雲妃也。
行者修真言行時。
雖如上有種種方便。
然須持此明妃。
若不爾者衆德不具也
無能害力印
軌注雲梵夾印記雲。
左手仰掌橫于心前。
右手覆掌附左掌上。
便于心前三度右轉(對記雲。
)(二手作掬勢。
猶如撌蓋相覆。
是名梵夾印。
又有雲。
是用彩金之時)軌雲真言曰八遍曩莫薩嚩怛他(引)蘖帝毗藥(二合一)薩嚩目契毗藥(二合二)阿三迷(二三)缽啰謎(三四)阿者隸(四五)誐誐泥娑麼(二合)啰奶(六)薩嚩怛啰弩蘖帝(七)嚩(二合)娑賀(私雲毗藥梵字有點經作弊注毗也反)轉字輪曼荼羅行品雲。
爾時世尊。
毗盧遮那從三昧起。
住于無量勝三昧。
佛于定中。
顯示遍一切無能害力明妃。
于一切如來境界中生其明曰(雲雲)義雲。
如來前者。
住于甘露生三昧。
而說如上法門已了。
為欲滿足修真言行菩薩。
方便令具足故。
複從定起。
更入無量勝三昧。
無量勝即是無能害義也。
由住無量勝三昧故。
感發生起此明妃名一切如來境界生。
即是佛之境界也。
諸真言行菩薩。
由此明故。
即同如來境界。
亦生如是不思議境界也。
由入佛境界故。
所作功德。
亦複同于如來也。
遍一切無能害力者。
即是無障礙義也。
非直遍于如來境界。
亦遍一切聲聞緣覺境界。
乃至最初發心之者。
但能修此明妃之行。
亦即入于如來境界也。
南谟薩縛怛他竭多者。
歸命一切如來等也。
從諸如來生。
是故非一。
以非一故。
故雲等也。
薩嚩目佉弊也(二合)者一切諸佛以為首也(更問)阿娑弭(無等。
以位一切如來境界故無等也)又秘釋此中阿字。
即是佛本身。
三迷是等同諸佛。
即是等于阿字體也。
跛啰弭(訓為第一也。
以無等故。
即是第)(一。
更無過上也)秘釋者。
此缽字即是第一義谛。
由上阿字。
同一切如來體故。
即是等第一義谛。
與如來等也阿遮黎(不動也。
由阿字故。
即同第一義谛。
第一義者。
即是言語道斷心行寂)(滅故。
不可破不可轉也)伽伽你(空也。
由不動故。
等同虛空。
性淨廣大。
不可分别根量也)薩麼(二合)啰奶(者尋念也。
謂尋念于阿字之義。
即是恒。
恒時于常常時。
思念此義亦無間絕之義也)薩縛怛羅(二合)奴揭底(遍至也。
由常思念。
如是義故。
能遍至一切處。
非直遍至一切佛。
)(亦遍一切聲聞緣覺乃至發心等處)娑嚩(二合引)诃(娑縛者自也。
诃是本也。
更問)驚覺諸佛。
令憶念本誓願也。
如來昔立如是決定大願。
修此真行者。
皆當加持建立令滿所願。
我今如是修行故。
驚發諸佛常念本所立誓願也又經雲。
次調彩色。
頂禮世尊及般若波羅蜜。
持此明妃八遍。
從座而起。
旋繞漫荼羅入于内心。
次以大慈悲力。
念諸弟子阿阇梨。
複以羯磨金剛薩埵加持自身。
以嚩字門。
及施願金剛已當盡大悲藏生大漫荼羅義雲。
次調彩色法佛般若波羅蜜多。
作禮誦此明妃八遍。
調之者謂調彩色。
将圖如來本尊之像。
先當讀誦大般若經。
恭敬供養。
即是作禮義也。
凡調色時。
須如是作也。
又想彼色中字類(謂字作羅等)誦此●字。
或百遍或千遍也。
又誦明妃八遍也。
師謂色已(從定起。
繞已入中。
于弟子相念大力。
師即自作金剛及字印也)已從定起。
繞漫荼羅發大慈悲心。
即以此大慈悲力。
加彼弟子已。
阿阇梨作成事。
金剛薩埵加持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