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三密抄卷第三

首頁
    人以此句為說印之文。

    今檢抄軌有二段文。

    初明諸尊形儀及所持物。

    後明諸尊手印。

    此文在初。

    故知明持)(物也。

    然今軌以此兼頭手印欤。

    彼軌說印雲。

    大勢福智合。

    猶如蓮未開●●)記雲。

    未敷蓮花印。

    經疏諸軌意皆同之經具文雲。

    定慧手作空心合掌。

    猶如未開敷蓮義雲。

    三補吒合掌。

    屈十指相拄。

    令周圓如來割之蓮也。

    此未開蓮即是如來寶箧。

    猶開敷已而卻合故也(私雲。

    疏十二合中虛合蓮合異也。

    然今此經疏文并餘文說。

    此二印互似相同更問)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一)三髯髯索(二)娑嚩賀(諸文多同之)攝軌雲。

    得大勢至(歸命)三參賀(引)薩他(二合)摩(引)缽羅(二合)跛多(二合)髯髯娑(急音索)娑嚩(二合)賀義雲。

    又得大勢真言●與觀自在相成。

    前字加涅槃點。

    為命出離諸垢□□實成就故。

    此字加大空點。

    為令滋生無礙花蕊開敷故。

    餘如前釋。

    又此得大勢真言。

    是蓮花眷屬。

    重言髯字本體是惹字門。

    即是生義。

    所謂煩惱障生所知障生。

    今以二障生義。

    皆悉本來不生。

    乃至因不可得故。

    二障不生得真實大空生。

    是故加以圓點。

    次有索字為真言體。

    是不動義。

    若法有有無論動與不動。

    皆是敗壞不安之相。

    今以生不可得故。

    于娑字側更加二點。

    令此蓮花三昧同于涅槃。

    第一堅固不可動轉。

    此即是如來大勢位。

    今此真言主。

    持未開敷蓮合不退失。

    要當同得如是大位故。

    名得大勢也(私雲。

    二十本雲。

    如三十人有大官位。

    多諸财力威伏多人名)(有勢人) 耶輸多羅印 軌雲密印。

    準明王上舉風輪屈(私雲。

    廣軌雲密印。

    準馬頭下句同今)記雲。

    虛心合掌。

    屈二無名指入月(私雲。

    有雲。

    相背)(不相叉)開二頭指。

    近中指背。

    勿令相着(私雲。

    先德多同)經疏不說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沒馱喃(一)琰野(引)輸馱野娑嚩賀義雲。

    又耶輸陀羅真言。

    是蓮花部明妃。

    于莊嚴實垂法門而得自在故。

    用野字為種子。

    以加大空點故。

    遍一切處周給群生。

    是名普觀乘。

    亦名普門乘也 白處尊印 軌雲。

    定慧虛心合。

    空水入月中記雲。

    虛心合掌。

    屈二大指。

    二無指入于月中經疏諸軌意皆同之但廣軌具雲。

    二羽虛心合。

    水輪入掌中。

    空輪撚其上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沒馱喃(一)半怛他蘖多尾灑野(二)三婆吠(三)缽娜麼(二合)忙履你(四)娑嚩賀義雲。

    又白處尊真言●跛者。

    名為第一義。

    所謂涅槃以第一義不可得故。

    發起大悲萬行。

    不證實際一切蓮花眷屬。

    皆從此生。

    能以涅槃作種種自在用故。

    加大空點也又雲。

    右白處尊真言。

    此是蓮花部母。

    白是本淨菩提心蓮花種子所合藏處。

    萬德莊嚴。

    從此出生故。

    以為名。

    初雲怛蘖多尾灑野。

    是如來境界。

    以最初多字為真言體。

    如于心實相。

    即是本淨菩提心。

    次句雲三婆吠。

    是能生義。

    謂從彼如來境界生也。

    末句雲缽納摩(二合)是蓮花。

    麼裡?是鬘。

    鬘謂結集衆花以為嚴飾。

    是蓮花部衆多眷屬之義。

    此又轉釋前句。

    誰從如來境界生耶。

    謂蓮花鬘從彼而生故。

    為蓮花部母(私雲。

    二十本雲。

    此是觀音母。

    即蓮花部主也)又此白處是本淨菩提心三昧故。

    作女天形。

    若本淨之慧。

    即是大日如來也 馬頭印 軌雲。

    如白處尊。

    移風空輪下相去如穬麥記雲。

    先合掌屈二頭指二無名指入掌中。

    母指與頭指之間小許相去經雲。

    如前屈二風輪。

    置虛空輪下。

    相去猶如穬麥義雲。

    三補吒屈二風指。

    令甲去空指根下校一麥許不相着。

    其二空指并豎。

    稍仰其甲頭(私雲。

    疏雲。

    二風)(甲去。

    有雲。

    二水二風。

    屈入目二指各勿着背。

    又經同前。

    言難定如前。

    又諸軌不異經文)無量壽軌雲。

    二手合掌。

    二頭指二名指屈入掌。

    各自相背。

    二大指微屈。

    勿着頭指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沒馱喃(引一)餐吽佉娜野畔惹娑叵(二合)吒野(二)娑嚩賀義雲。

    ●●●●賀野纥哩嚩真言。

    此對蓮花三昧中普門自在之用。

    與不動真言其義少殊故。

    但以短聲呼之也(私雲。

    二十本雲。

    诃是行加大空。

    即大空之行也)又雲。

    右馬頭尊真言。

    是蓮花部忿怒明王。

    如觀自在菩薩。

    于一切法界門。

    以普眼遍觀而得自在。

    今馬頭尊。

    還以此觀自在力。

    從一切法界門。

    大摧三障拔苦衆生。

    馬頭即是大精進義也。

    最初吽字義同前釋。

    佉那是啖食義。

    畔惹是破壞義。

    飒頗吒野是破碎令盡義。

    皆轉釋吽字。

    謂以此蓮花忿怒啖食三垢破壞三障。

    令摧碎無餘也。

    若從一法界門。

    則摧障不盡今從一切法界門。

    是故彌滅無遺。

    然此真言。

    正以佉(引)字為體。

    佉(引)是不可得空。

    長聲呼之。

    即是三昧萬行。

    皆用不可得空為方便故。

    猶如虛空不可破壞。

    除諸法實相之外一切皆啖食之。

    次雲娜者是施義。

    言所以驅除垢障之意。

    正欲以如是除障。

    遍施衆生也(私雲。

    二十本雲。

    佉字空也。

    施是授與義。

    所謂空)(即是諸法實相。

    猶行而得實相之果。

    複常以此而授與人也)餘字門當廣分别說青龍軌此次雲諸菩薩所說真言曰歸命訖叉(二合)拏(入)多啰閻釼娑嚩賀(疏意雲。

    塵數菩薩。

    随取一)(字以為真言) 地藏菩薩印 軌雲。

    地藏内為縛。

    地水空并合記雲。

    先内縛二大指。

    無名指小指并舒豎經雲。

    同前印申二水輪風輪餘如拳義雲。

    作内向相叉合掌作拳。

    申地。

    水指令相合(如峰叉也)二空指直并而豎之攝軌雲。

    地藏同馬頭。

    申水風餘拳(私雲。

    軌記疏此三相同。

    又經攝軌此二相同。

    但經及攝軌。

    同前等言有何所诠。

    更問。

    又廣軌說。

    前馬頭印)(明了可說。

    此地藏印明也。

    處雲次右花台中觀诃字。

    放光轉成馬頭身。

    馬頭同地藏。

    申水風餘拳。

    是名馬頭印。

    彼)(真言曰。

    诃●●素怛弩嚩賀。

    此文難詳可決)青龍雲。

    地藏圓滿合。

    二空風輪側。

    如是應器成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诃●●(二)素怛弩(三)娑嚩賀(玄法青龍注雲。

    诃●●三因也。

    謂耳●緣覺之因。

    凡諸真言自說本尊之德。

    此地藏之德也)義雲。

    經雲。

    時地藏菩薩。

    住金剛不可壞行境界三昧者。

    猶如金剛地輪。

    以極堅固不壞故。

    能住持萬物使不傾動。

    又如大地出生種種?寶伏藏無有窮盡。

    含藏一切種子令不朽敗。

    漸次滋榮。

    今此三昧。

    亦如是能持法界善根種子。

    經無量億劫終不敗亡。

    出生實性功德無有窮盡。

    又如金剛。

    以是地之實性。

    是故不可破壞傷。

    今此堅固菩提心。

    亦是第一實際。

    乃至常在無間地獄。

    為一切衆生。

    備受衆苦。

    不亦為煩惱所傷故。

    以為喻也。

    初雲賀字是因義。

    如世間種子。

    雖有上中下性。

    無不因地而生。

    一切衆生萬善種子。

    雖有三乘種種差别。

    無不因此金剛地生故。

    三轉言之。

    即是三乘因義也。

    複次如世間種子。

    雖複從緣增長。

    有種種類形。

    至論地界無生無滅。

    今此三乘種子。

    亦複如是。

    以所生法不可得故。

    當知。

    因即非因。

    至論實體。

    但一金剛界耳。

    次雲蘇多弩者。

    是善子義。

    以此堅因菩提心。

    荷負世間不可傾動。

    是則能紹如來大悲家業故以為名。

    複次種性真正故名為善子。

    觀一切衆生。

    一毫之善。

    皆從寶王如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