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雲。
内縛豎大空(三卷注雲。
火指頭相合屈第三節。
青龍偈雲。
内縛豎大輪。
或本雲豎)(大圓)記雲。
先内縛二火二空豎之。
而屈大第三節經雲。
如前定慧為拳。
而舒火輪屈第三節(私雲。
言如前者。
經次前有奉教印。
非除蓋障)義雲。
向内相叉拳合掌申二大指。
頭相合屈第三節(二空指如常在外豎也。
私雲。
記全同疏)(也。
軌經同異可思。
攝軌廣軌同經)軌雲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诃娑難尾麼底掣諾迦(二)娑嚩(二合)賀(引)義雲。
又除疑怪真言。
自此以下是除蓋障。
悲力三昧中眷屬。
釋句義中●●●賀娑難是喜義。
謂以悲力拔除一切衆生惡邪疑悔之網。
皆使住實智中。
以最初見法故。
踴躍歡喜也。
當以字門廣釋之。
此是十心真言。
用最初●字為種子。
或随義便用一字又雲。
憍睹褐羅菩薩(此譯為除疑也。
或除垢也。
如大衆人。
皆有所疑怪之事不能了決。
此菩薩即往其)(所。
而斷其疑網。
以能為不請之友常斷一切衆生疑惑故。
以為名也)肥末底(無惠也。
謂所不了知)(也)掣(去)馱迦(截斷也。
截斷無知。
令智惠生也。
亦是結懷之義也。
亦是決斷義也。
猶如能斷金剛)(般若之若也)
施無畏菩薩印
軌雲。
作施無畏手記雲。
右手作施無畏。
左手作拳置腰經疏同之。
但疏雲。
此印示行五法地為信。
水為進。
火為念。
風為定。
空為慧。
諸佛菩薩。
以身口說法。
今無印是表此五根力也軌雲。
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啰娑難阿佩延娜娜(二)娑嚩(二合)賀(引)義雲。
又一切施衆生無畏真言。
釋句義中。
●啰(引)娑難是味義。
謂以悲力三昧開甘露門。
拔除生死暗夜種子。
怖畏衆生令見正道。
得至由歸依處。
最後難字即真甘露味也。
文雲。
阿婆演馱馱即是無畏施也。
以何法施無所畏耶謂住阿字門。
離一切生尊者所願。
已遂我等未得願施我及一切衆生
除一切惡趣菩薩印
軌雲。
定慧舒合掌記雲。
不改前印。
仰掌以五輪端當肩指身後(私雲。
準疏案。
此印相似拳重物之狀。
思可)經雲。
如前舒智手而上舉之義雲。
如前舒手令掌向上。
而上舉之。
注雲。
私雲。
令掌向上者。
令字或本作合。
若疏經意恐文誤欤。
若依軌意恐異說欤。
又此印不明。
今試案雲。
疏述此真言。
意雲。
一切衆生。
無始已來。
以無明故常在惡趣。
今聖者自已得出。
亦奉衆生令得清升也(雲雲)故此印應作舒掌承物。
高舉之勢也。
疏雲。
舒手令掌向上者。
正明印相也。
細述經如前舒智手之文也。
而上舉之者。
此明用印之狀也。
即如經也。
經疏意雲。
舒智惠手而上舉無明衆生也。
今軌雲。
定惠合掌者。
偏定偏慧無利生力。
如一手不能舉物。
為顯均等義。
定惠合掌欤。
但其合掌者。
有人雲。
顯露合掌也(雲雲)此釋甚妙。
應作并舒兩手承物。
上舉之勢也。
經說此印半也(已上注也)攝軌雲。
舉惠申五輪廣軌雲。
惠羽發起手青龍雲。
前印相不殊(私雲。
此軌似今記)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一)特懵(二合)娑難阿毗庾(二合)達攞抳薩怛嚩(二合)馱敦(二)娑嚩(二合)賀(引)義雲。
右除一切惡趣真言。
釋句義中。
持懵娑難。
是碎義。
謂以悲力三昧。
壞滅一切衆生惡趣之障也。
馱是法界義。
即衆生本心。
此心為業。
界所縛密緻堅固。
不能自出。
今觀法界本來無縛故。
自然出于界外見故。
加以大空也又雲。
阿骠(波庾反)馱啰拏(舉也)薩埵馱都(衆生界也。
此義)(者。
以一切衆生無始以來。
以無明故常在三惡趣中。
今聖者已得如是五力願舉之。
令得清升也。
所以者何。
尊者已)(自能拔出。
亦當舉一切衆生界也)
救護慧菩薩印
軌雲。
悲手掌在心。
豎空指向上(青龍注雲。
右拳安腰側。
亦名哀)(愍惠)記雲。
右手舒掌橫覆心上。
空輪直豎向上。
右手同前經疏諸軌大同之。
但經攝軌廣軌玄法青龍三卷。
不雲大指。
今軌記并疏。
此三全同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尾诃娑難系摩賀(引)摩賀(引二)娑麼(二合)啰缽啰(二合)底然(三)娑嚩(二合)賀(引)義雲。
又救意惠真言。
尾賀娑難總義雲。
以種種善巧方便。
令得安樂。
即釋悲力三昧中哀愍救護之意。
若無慧方便者。
尚不能自解。
況解一切衆生。
是故以哀愍心。
遍學種種權巧。
名為救意慧也又雲。
系(雖因也。
又呼召驚發之義也)摩诃摩诃(大中之大也尊)(中之尊也)薩末羅(念也)缽啰底枳娘(本願也。
本願除一切苦故名救護。
今呼彼名。
令)(憶本所願。
而救護一切也)
大慈生菩薩印
軌雲。
惠風空持花(青龍注雲散三)記雲。
右手屈中指撚空頭。
自餘三輪并散立。
而作持花勢。
左手同前經隻雲。
作持花狀疏雲。
空風相撚。
如持花之狀。
餘三指豎而向上(私雲。
諸文大同。
但記中指異)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谄娑嚩(二合)制姤嗢蘖(二合)多(二)娑嚩(二合)賀(引)義雲。
又大慈生真言。
姹字是長養義。
以入阿字門故。
即是一切智地。
種種善萌。
在三障堅谷中。
為得愛日光之所焚灼不得滋長。
今從悲力三昧中。
興大慈雲。
普降法雨。
令随性分鹹滋長故。
名大悲生又雲。
薩嚩(自在也)特制都(心也)特揭(二合)多(生也。
言此慈徒自心生。
不從他得故。
名大慈。
謂從自性清淨心生。
不從大種心生故。
名自心)(生也)
悲漩潤菩薩印(私雲。
經攝軌等名悲念。
廣軌名悲漩潤。
疏名大悲纏。
玄青等軌。
悲漩悲念)(二名俱有。
但軌文不明。
見者應誤。
又青龍注雲。
亦名大悲)
軌雲。
悲念在心上。
垂屈大輪指(私雲。
曼荼羅品文也。
疏雲。
悲)(念菩薩。
屈大指向心前。
餘指皆申散之)記雲。
右手舒掌橫覆心上。
屈中指指心上。
左手同前經雲。
如前以惠手覆心。
稍屈大輪。
是悲念者疏意同之(私雲。
諸文不違)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一)閻迦噜儜沒矖(二合)眤多(二)娑嚩(二合)賀義雲。
又大悲纏真言。
譬如大樹為蔓草所纏。
交固槃結不相舍離。
淨菩提心亦爾。
為悲力所纏故。
甘處三界當引法花火宅事明之。
但以假名字引導諸衆生故。
種種乘不可得也又雲。
迦盧拏(悲也)末盧(二合更問界也)尼(上)多(念也。
此意言尊者。
本願除)(一切苦。
今當憶念也)然此菩薩名悲念者。
意猶未盡。
其意者。
言此菩薩系屬于悲也。
如人被他執持故。
不得自在。
此菩薩身心系屬于悲。
為悲所持故。
不得自在也。
又如人役屬于王不能自在。
此菩薩亦爾。
常為悲所牽不得自在也。
猶此義故。
當念本願救一切衆生耳
除一切勢惱菩薩印
軌雲。
作垂施願手。
甘露水流注。
遍在諸指端記雲。
右手仰掌舒五輪。
輪端向下作施願勢。
當觀自掌流甘露水。
除一切衆生熱惱。
左手同前經疏同之疏具雲。
舒右手仰掌垂下之。
如瑜伽中寶生佛印也(私雲。
先德雲。
舒五輪未垂。
向外小)(屈。
當膝而不着膝雲雲。
更問)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缢系嚩啰娜(二)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