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密抄第一

首頁
    難可報德也(乃至)初句歸命一切諸如來。

    次句能除一切諸障恐怖等。

    是歎如來一切大力大護之德。

    又次句歎無量法門。

    毗濕嚩亦是巧義。

    所謂無量巧度門。

    即是法幢高峰觀三普門業用。

    今欲說味此明妃故。

    先歸敬一切如來如是功德也。

    次雲薩嚩他。

    是總指諸佛如是功德。

    欲令同入一字門故。

    次有唅欠兩字。

    正是真言之體。

    亦名種子。

    以下諸句。

    皆轉釋此二字門。

    诃字是因義。

    所謂大乘因者。

    即是菩提心。

    以一切因本不生故。

    乃至離因緣故。

    名為淨菩提心。

    淨菩提心是成佛真因。

    正法幢旗之種子。

    上加空點是入澄義。

    所以轉聲雲唅也。

    佉是大空。

    上加空點。

    聲轉為欠。

    即是證此大空。

    大空名為般若。

    佛母正是明妃之義。

    于此虛空藏中。

    含養真因種子。

    即是大護義也。

    複次佉字門。

    猶如虛空。

    畢竟清淨無所不有。

    即是高峰觀所知境界。

    诃字是菩提幢種。

    亦是自在力。

    以此二字相應故。

    猶如大将能破怨敵。

    又诃字門是菩提心寶。

    與佉字門虛空藏和合故。

    得成巧色摩尼。

    能滿一切希願。

    今此真言中。

    阙此欠字。

    下文具有也(私雲。

    密印品中二字具足)次句雲啰乞叉。

    即擁護義。

    如人恐怖厄難。

    若恃怗有力大人。

    或得高城深池之因。

    即泰然無慮。

    彼諸怨敵。

    雖以種種方便無若之何。

    行人亦爾。

    依倚菩提心王。

    以般若胎藏城郭。

    猶如虛空不可破壞。

    為即是轉釋前義也。

    次摩诃沫灑。

    翻雲大力。

    诃字菩提心中具足一切如來力。

    令與佉字合故。

    離諸系縛無複挂礙。

    如虛空中風自在旋轉故。

    名大力也(私雲。

    此二十本雲。

    又诃字自在力。

    與佉字無量巧度門)(合故。

    猶如力士具足千種伎能。

    是故衆人無能勝者故名犬力也)又有七句釋此大力所由故。

    雲從一切如來功德生。

    言此大堅固力。

    本從諸佛金剛種性生。

    又于無量劫以來。

    常以此诃字門真因修法字萬德一一皆如金剛不可破壞。

    今衆德已滿諸力悉備。

    複當以此法幢高峰觀三昧。

    大摧法界怨敵。

    普護衆生。

    次即發誠實語。

    所謂吽字也。

    ?是恐怖彼聲所以重言之者。

    一摧外障。

    一摧内障。

    複次外是煩惱障。

    内是智障。

    若釋字門。

    如來以何法恐怖諸障耶。

    謂即以此诃字門也。

    下有三昧盡即是具修萬行。

    上大空點。

    即是已成萬德。

    诃字即是法幢旗三昧空點合故。

    即是高峰觀三昧。

    诃字是一切有如來種子者。

    上點是明妃之母。

    下盡是胎分日增。

    如是義故。

    适發聲時魔軍敗散也。

    次雲怛啰吒吒呵折伏之義。

    如師子大奮怒大吼時。

    衆獸無不攝伏。

    亦重言者。

    是對根本煩惱随煩惱。

    乃至對界内煩惱界外煩惱也。

    末句雲阿缽啰[口*底]诃谛。

    是無對無皆力義。

    結持上文。

    以此因緣故。

    名為大力大護明妃也。

    莎诃是驚覺諸佛令作證明。

    亦憶念持義。

    如前已釋 驚發地神印(私雲。

    有雲。

    以下至于持地印持杵作之) 軌注雲。

    雙膝長跪定手持杵。

    當心慧手舒五指。

    五指安掌按地記雲。

    先二膝着地。

    二足端柱地名曰長跪。

    左手持杵橫于胸前。

    若無杵時作拳。

    為持杵之勢。

    右手舒五輪。

    平掌案地三度誦偈。

    每其偈了右轉之摩地面。

    然後一按(私雲。

    執杵者。

    當朝先德。

    或雲五股或雲三股)軌雲怛鑁(二合你也)泥(引)尾(引天也有女聲)娑(引)乞叉(引二合護也)部(引)跢(引)悉(親也于也一)薩嚩(一切)沒馱(引)曩(佛有多聲)跢(引)易南(二引)左哩也(引二合)曩也(修行)尾勢(引)曬(引)數(入殊勝三)部(引)蜜(淨地)播(引)啰蜜跢(引)速者(四)摩啰(天摩)細(引)便演(二合)怛他(引)婆蘖南(二合五)舍(引)吉也(二合釋迦也)僧呬(引)曩(師)(子)跢(引)易弩(引救世六)怛他(引)賀(如我)魔啰(魔)惹演乞嘌(二合)怛嚩(引二合伏七)滿拏?曆(曼荼羅)洛佉夜(引)(盡)沒藥(二合)唅(八我)經第一具緣品雲。

    當為一切如來作禮。

    以如是偈驚地神。

    你天親護者。

    于諸佛導師。

    修行殊勝行。

    淨地波羅蜜。

    如破魔軍衆。

    釋師子救世。

    我亦降伏魔。

    我畫漫荼羅。

    彼應長跪舒手按地頻誦此偈。

    以塗香花等供養。

    供養已。

    真言者複應歸命一切如來。

    然後治地如其次第當具衆德義雲。

    阿阇梨将欲驚發地神。

    先運心思惟。

    毗盧遮那無盡莊嚴身周遍法界。

    十方三世一切如來。

    亦複如是。

    一一無盡莊嚴身周遍法界。

    從十住地乃至初地諸菩薩。

    分證莊嚴身無量無邊。

    滿于法界無有間隙。

    如胡麻中油。

    當觀此身遍及一切衆聖前。

    以清淨三業至誠作禮。

    由此因緣獲無量福。

    便當以無倒心施彼弟子。

    願無障難速成無上菩提。

    次當說偈警發地神也。

    如釋迦牟尼佛。

    初坐道場時。

    謂魔王言。

    你由先世作一無盡施故。

    令得自在天王之身。

    然我從無量劫來。

    修如是大施不可勝數。

    乃至身肉手足亦無所吝。

    雲何與我較其優劣耶。

    魔言。

    我所作福。

    你已為證。

    你之福業誰當證明。

    若無證者即随負處也。

    菩薩爾時申右手指地。

    說真實言。

    我本于此地上行菩薩道。

    種種難行苦行地神證知。

    當知此指即是身密印也。

    爾時無量地神從地湧出。

    現其半身而作證明。

    魔王軍衆由是退散。

    令阿阇梨欲令弟子不久紹如來位故。

    亦以此印警發地神時。

    彼地神心大歡喜。

    而作是念。

    令此佛子乃能建立大事因緣。

    為将護我等。

    令無損惱故。

    而見警覺。

    我應方便守護。

    亦令離諸魔業。

    以此衆緣力故。

    即令此地同于金剛也。

    所說阿利沙渴。

    名為自然成就真言。

    若作法時。

    當誦梵本。

    令具錄之也。

    七遍誦右手五輪按地怛文(二合你也)睇微(天也有女聲)沙(引)吃履(二合護也)暗捕哆賜(親也于也)譯雲女天親護者(于字入下句)薩麼(一切)(也)勃馱曩(佛也有多聲)哆以難(引度世也。

    即有導師義)譯雲于諸佛導師浙唎耶(二合行也)娜也(修行也)尾世鍛數(殊勝也)譯雲修行殊勝行部弭(淨地也)播啰密哆(到彼岸也)素者(等也)譯雲淨地波羅密(義合等字)麼(引)啰(天魔也)賽(去聲)牟(軍衆也)野他(如也)毫釳難(二合上奴痕反破也)譯雲如破魔軍衆赦吃也(二合釋迦也)僧(悉孕也)系娜(師子也)哆以那(救世也)譯雲師子救世 怛他(引)痕(如我也)麼啰(魔也)惹延(降也)吃嘌(二合)埵(伏也)譯雲我亦降伏魔曼荼藍隸(漫荼羅也)履佉(引畫也)藐(密也反)痕(我也)譯雲我畫曼荼羅偈意先告地神雲。

    你委親守護此大地者。

    已曾供養親近一切諸佛導師。

    修殊勝行。

    淨治諸地淨滿諸度。

    及餘種種功德。

    如摩诃般若中曆法廣明。

    是以雲等。

    今譯偈五字為句不可具存。

    然地波羅蜜中。

    亦已合此衆德也。

    次偈陳所以警發之意說誠實言。

    如世尊昔在菩提漫荼羅。

    降伏天魔軍衆時。

    你于大會中現作證明。

    由是世尊号為釋迦。

    師子能獨步無畏。

    救護世間。

    我今亦欲随佛所行紹如來事。

    是故畫此漫荼羅也。

    我雖未得一切同于如來。

    然以毗盧遮那三密所加持故。

    亦能現作佛身。

    普集一切漫荼羅大會。

    是故你今亦當現作證明。

    使諸魔軍衆不能俎壞也。

    複次地神。

    是女天女是三摩地義。

    即是大日世尊。

    護持一切衆生心地三昧也。

    實于世尊昔在菩提漫荼羅降伏無明住地魔王。

    及與塵沙大衆時。

    以般若波羅蜜手遍舒五輪。

    案一切衆生心地時。

    你三昧現作證明。

    是故無量應度衆生。

    四種魔軍由此退散。

    是故号為寂業。

    師子能以自在神通。

    救世間者。

    我今亦欲平治弟子心地。

    畫作大悲漫荼羅。

    你亦當為作證明。

    令伏四魔軍衆也。

    複次以字門釋。

    此阿利沙具無量義。

    然要其宗極正在初字之中。

    梵音怛多是如義。

    多字長引中即帶阿聲。

    以一切法本不生故。

    如于實相不增不減。

    即以此義警發一切地神也。

    彼誦偈時。

    應長跪兩膝着地。

    申智惠手舒其五輪。

    平掌案地。

    方誦此阿利沙。

    如是七度印之亦持七遍。

    此即是真言印相應也。

    阿阇梨言。

    欲作此法時。

    先以三昧耶法界金剛自性加持身。

    皆如供養法中所說用啰字門。

    自淨心地及此道場地已。

    于瑜伽中先起半月風輪。

    以诃字加持之。

    次起水輪。

    以嚩字加持之。

    次起金剛地輪。

    以阿字加持之。

    一緣谛觀相應明了。

    善調心及氣息。

    一氣誦阿字門。

    相續不間力極息還。

    又複誦之或一息或三息。

    乃至令有所覺觸也。

    以如是一緣方便故。

    即入三昧逮見秘密莊嚴佛菩薩大會。

    或自見内外地中諸過咎也經雲。

    以塗香花等供養者。

    非但警發而已。

    又當以種種香花燈明等。

    供養十方諸佛及地神也。

    然此地中有三種。

    謂以啰字門。

    淨除自心地弟子心地及道場地。

    皆以阿字門持之。

    使成金迹。

    若就秘密釋中明供養義。

    亦複如是。

    若阿阇梨。

    以淨菩提心種種功德回向一切智。

    即是供養。

    自法界中一切諸佛及持地者。

    以此功德回施弟子。

    資助成佛因緣。

    即是供養。

    弟子心法界中。

    一切諸佛及治地者。

    若用莊嚴。

    此金剛道場。

    即是以法供養。

    十方世界中一切諸佛供養已。

    複應歸命一切如來。

    例解可知也經雲。

    然後治地。

    如其次第。

    當具衆德者。

    謂凡欲造漫荼羅。

    先須作如是法。

    方乃掘地擇治。

    亦兼三種種地。

    義淺秘兩釋。

    乃至如經所說。

    次第具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