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弟子時。
當先住于瑜伽而觀自身。
從臍以下當作金剛輪。
其色黃而堅。
次從臍以上。
至心當作水輪。
其色白。
次從心以上至咽。
當作火輪。
其色赤。
次從咽以上至頂。
當作風輪。
其色黑。
複次地輪。
正方水輪。
圓火輪。
三角風輪。
半月輪。
形最上虛空作一點具種種色。
在于頂十字縫上置也□△○□此是輪形。
正與身分相稱也。
此五位者。
即是前說五字方中置阿字。
圓中置縛鑁字。
三角中置囕字。
半月中置。
減字。
點置欠字。
當更檢前卷中也。
師既自觀其身。
次第如是方色加加持自身并觀。
置種子已次觀壇地。
即翻倒置之。
最上作金剛輪。
金剛輪下作水輪。
水輪下作風輪。
風輪下即虛空輪也。
所以者何。
以以一切世界皆是五輪之所依持。
世界成時。
先從空中而起風。
風上起火。
火上起水。
水上起地。
即是漫荼羅安立次第也。
壞時地種先壞。
乃至但有空在。
即是師自加持次第也(更問之)今行人修道。
亦與此相類。
最初發信心。
次菩提心。
次乃至大空也(更問)其阿阇梨既如是加持已。
即當安置諸尊如其位。
次一一以瑜伽觀之。
如其方色形相。
于其心上置于圓明。
圓明中有種子字。
一一令明了無障。
能如是作者。
即是法界胎藏漫荼羅分位。
能令一切如來同共加持一切尊等。
皆悉集會。
共加行人。
建立弟子畢竟不退于菩提。
不然虛費功力而無益也。
又此瑜伽之座。
其黃金剛方輪。
即是金剛之座也。
方是息災。
圓是增益。
三角是降伏。
半月是攝善。
點是成辨一切事。
此虛空輪。
但用心念作之。
不以形相故也。
世界壞時。
亦先從風輪壞。
地而生于火。
火竟次風(更問之)如是作五輪。
當知上下皆有虛空輪也。
以從空輪而生于風火水地。
又從地輪漸上。
乃至于空故上下有空也。
作漫荼羅時。
師應自觀其身及地。
又觀所度弟子。
亦當如是而安立之。
準于師法。
若不如是不名如法也(私雲。
應念持地持)(文疏釋不明可思)具緣品義釋雲。
先當以五字持身。
即觀自心作八葉蓮花。
此台上心觀阿字。
作金剛色首中置百光遍照王。
而以無垢眼觀之。
以此自加持。
即成毗盧遮那身。
以此方便觀毗盧遮那身。
令與我身無二無别成就悉地品雲。
次于其首上頂會交際中。
标以大空點而思惟暗字義釋雲。
此庵字當觀在頂上骨縫四方會處。
令與字正面着之。
直後更有秘密觀法。
又别也。
觀點為行者頭。
餘為身分四支也次入佛三昧耶次法界生次轉法輪(師口決雲。
已上三個印。
前用了故不更用之。
私雲。
有人雲。
猶可用之。
廣軌此次有金剛甲。
彼)(軌此四印處處用之。
二處文先引了。
又此三昧耶以下訖世天諸印。
多出密印品。
真言多出彼品。
并普通真言藏)(品。
其餘印明。
或散在餘品。
或經不出之。
不遑委示學者可尋)
大惠刀印
軌雲。
憩伽歸命合屈風空輪加(私雲。
青龍軌全同之。
但屈風空輪加)(文。
下注雲甲側。
今案雲。
以二空輪加風甲側也。
又同軌真言雲。
下注雲金剛合掌。
亦雲歸命。
又雲或雲定慧虛心)(合。
今謂同不動軌)記雲。
金剛合掌屈二頭指。
指端向下。
以二大指持頭指端。
或說雲。
屈二頭指向下。
以二大指撚頭指上經雲。
歸命合掌風輪相撚。
以二空輪加于上。
形如朅伽義雲。
歸命合掌即屈二風指。
令指頭相對。
以二空指普而壓撚之(私雲。
今撚經疏諸軌多似今記後說)又經頌曰。
此大惠刀印。
一切佛所說。
能斷于諸見。
謂俱生身見義雲。
刀喻利智。
以能除斷為義。
謂除惡見山峰也。
如大山之峰撩亂甚多。
煩惱亦爾。
今作此刀印。
由此印故。
能斷害身見及俱生見之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喃(一)摩賀(引)朅伽尾羅惹(二)達磨珊捺啰(二合)奢迦娑诃惹(三)薩得迦(二合)野捺?(二合)瑟恥砌諾迦(四)怛他(引)蘖多尾目吃底(二合)你(入)佐多(五)尾啰誐達磨你(入)惹多吽(私雲。
薩得迦經無得字尾目。
經雲地目。
或軌雲地尾目。
或軌雲)(阿地目。
更檢諸本可決真僞。
尾羅尾字。
攝軌注微曳反)義雲。
大刀無垢法現俱生身見截斷。
如來信解生無貪法生德。
此真言梵音誦之在經本中。
此已注義竟。
如上說此真言。
以初麼字為心是我義。
又是空點字。
即是遍一切處義也。
今此中意正欲害此我見也。
當知此刀即是諸佛如來大智。
能斷絕諸見故。
以刀截煩惱根。
即得無垢法現也。
謂身見俱生之類。
即是垢也。
今斷是垢竟。
即休息耶。
然未休息。
更有勝法。
謂除是垢已。
當生如來信解(此義如卷初解)如來信解謂是何法。
謂無貪等善根也。
由作此故。
次生□字。
是中诃字為因。
為除是圖故。
傍有長阿(引)之點。
即是一切法本不生故也。
下有邬(引)字為三昧。
有點為大空。
誦此者能令行者滿三種身。
以此□字中有三義。
即是法身現也
大法螺印
軌雲。
法螺虛心合風絞空輪上記雲。
先虛心合掌屈二頭指。
絞大指上以印當口如吹勢(絞者從大根背相?也。
不動軌雲。
二空出風火間雲雲同今軌記)經雲。
定惠二手作虛心合掌。
屈二風輪。
以二空輪絞之。
形如商佉義雲。
空中合掌。
屈二空指。
以二風指壓之。
令如商佉形作印已。
即近口如吹螺之法也攝軌雲。
定慧虛心合掌。
屈風空絞之(私雲。
今軌記同疏亦似之。
此軌似經)又經雲。
此名為勝願吉祥法螺印。
諸佛世之師菩薩救世者。
皆說無垢法。
至寂靜涅槃義雲。
此是滿一切願吉祥法螺印。
由作此印故。
即得滿一切善願。
宣說大法。
能令十方普得聞知。
此即是寂靜涅槃印也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暗(去)義雲。
其真言歸命同前薩嚩哆(引遍一切也)暗此是真言之心。
一切法本來不生。
上又有點。
即是大空。
遍一切處也。
此是大寂涅槃之體性。
如萬法寂然遍一切處也(私雲。
經說此真言全同今軌。
然疏有薩嚩)(多之句。
更問)
花座印(私雲。
有雲。
以座奉佛。
有雲。
是自身佛座。
以此等印皆是我法具故)
軌不說之。
但雲吉祥願蓮花記雲八葉經雲。
定惠手相合。
普舒散之。
猶如健吒。
二地輪二空輪相持。
令火風輪和合義雲。
先以二空指二地指皆相并。
餘舒散如開割之蓮。
即前薄癬難合掌也經雲。
如铎形也。
次即故以地及空指相撚。
中間六指并如舊舒散。
其中火風指各自相合。
水指猶單立即是也經七雲。
定惠手相合。
而普舒散之。
猶如鈴铎形。
二空與地輪聚合。
以為台水輪稍相遠。
是即蓮花印(私雲。
經疏相似。
廣攝二軌亦同之)又經頌曰吉祥願蓮華。
諸佛救世者。
不壞金剛座。
覺窹名為佛。
菩薩與佛子。
悉皆從是生義雲。
猶坐此座故。
能生諸佛。
諸佛皆由此座。
即名吉祥之座也。
故名金剛不壞座也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阿(去/經第四注雲。
去急呼。
第七注雲。
引聲急呼。
攝軌)(注雲入。
廣軌注雲去引。
更思)義雲。
真言歸命如前。
阿(去引)此是真言之心。
此長阿字為行。
傍二點為三昧。
為令此法堅固故。
故複有點也。
由此金剛印。
能壞無智之宮。
一切不能壞也不思雲。
阿是障。
傍有二點。
即是除遣。
此即除蓋障義也。
以此為座。
畢竟不起一切障故。
何故阿字是障。
阿字能障障也
金剛大惠印
軌隻标名。
不說印相記雲。
先堅實合掌。
以二無名指作外縛。
微屈二頭指着中指背經雲。
以定惠手五輪外向為拳。
建立火輪舒二風輪。
屈為鈎形。
在傍持之。
虛空地輪。
并而直水輪交合如拔折羅義雲。
二手相并(二十本無此二字)皆屈水指向掌内。
以二風指撚火指背而相合(二十本雲。
而不相合雲雲可決)此即金剛印(二空指亦并而豎令令如)(五?形雲雲。
私雲。
可雲二地空指)攝軌雲。
二羽外為拳。
申火風如鈎。
地空各豎合。
形如跋折羅(私雲。
經及此軌俱用外拳。
疏用)(内拳。
廣軌同疏)青龍雲。
五峰印(私雲。
諸文多同。
但此印先德有雲三?印。
有雲五)(?印)又攝軌雲。
金剛大惠印。
能壞無智城。
曉窹睡眠者。
天人不能壞軌雲。
真言曰曩莫三滿多嚩日羅(二合)赦(一)吽義雲。
歸命如前。
普通歸命持金剛者。
真言體有吽(引)字(義如上。
準說之)如來頂印(私雲。
有雲。
金輪佛頂印。
同前心置無生印)
軌隻雲摩诃如來頂。
不說印相記雲。
金剛内縛。
舒二中指。
指端相柱。
以二頭指。
微屈着中指上節。
以二大指互撚無名指端經疏似之。
但經雲二空相并。
疏雲二空并豎。
微屈頭撚水上雲雲。
相并互撚。
文義同可思攝軌雲。
定惠内成拳。
火空各豎合。
風屈持于火。
形由似寶珠(私雲。
諸文似同)又經頌曰。
此印摩诃印。
所謂如來頂适才結作之。
即同于世尊青龍雲。
即同仁者。
諸佛身頂印安頂想佛入身中相好圓滿軌雲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一)吽吽義雲。
吽(引)吽(引)此是真言。
亦是具三解脫義也。
初為因後為果。
因是如來之行。
果即成佛也(合加頂上更問)
如來頂相印
軌不說之記二手作拳。
以左拳安腰。
以右拳豎于頂上。
以表無見頂相也經不說之。
疏如次出真言釋中即似今記。
但雲右拳置頂不雲豎也。
對記諸說意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