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王經雲。
爾時婆伽梵大持金剛。
聞一切如來贊語。
入一切如來三昧耶所生加持金剛三摩地。
說金剛界大曼荼羅
次當我遍說勝大曼荼羅
由如金剛界名為金剛界
如教應安坐于曼荼羅中
大薩埵大印思惟應加持
住印則當起顧視于諸方
倨傲而按行誦金剛薩埵
以新線善合應量以端嚴
以線智應秤随力曼荼羅
四方應四門四刹而嚴飾
四線而交絡缯彩鬘莊嚴
隅分一切處門戶于合處
钿飾金剛寶應秤外輪壇
彼中如輪形應入于中宮
金剛線遍秤八柱而莊嚴
于金剛勝柱應飾五輪壇
于中曼荼羅安立佛形像
佛一切周圍曼荼羅于中
四勝三昧耶次第而圖畫
金剛進而步于四曼荼羅
阿閦毗等四安立一切佛
應作不動壇劑金剛持等
東
南
西
北
九會最中(自下可追補之)
此會尊位種子是東寺說也。
但有疑者以朱示之
中下
此會種子東寺說如此。
但餘本與中不異
尊左中
此會種子東寺說如此。
但餘本或與最中不異。
或以惡字為大日種子。
餘亦同中。
如此異說可詳
尊左下
除鈴外諸說同
尊右中
諸說同
尊右下
諸說同
尊左上
尊右上
中上
私雲。
此九會中最中諸尊。
或持器仗。
或手結印。
其中五佛羯磨印也。
餘或亦爾。
或未詳之(雲雲)尊右中五佛印同中。
餘皆結拳印。
然棒蓮花。
花上各置三昧耶形。
右下三十七尊持物印相皆同中也。
賢劫十六更檢。
但諸尊之背有三股杵。
尊左中五部二十五尊除降三世。
外皆左右手作拳。
相交抱胸。
以降三世替置金剛薩埵處。
其印如常。
賢劫十六更檢。
又曼荼羅四蜜四攝八供皆同中。
已上四會二十天皆持器仗。
輪内四偶有四菩薩三昧耶形。
輪外四隅有内四供三昧耶形。
中上大日一尊智拳印。
四隅賢瓶。
尊左上中尊金剛薩埵持鈴杵。
或持物(雲雲)
慈覺大師從唐将來一印曼荼羅樣
今見此一印。
是金剛界輪中一印也。
于此一印具十七尊。
又具十三尊。
其文在别記
一印十七尊樣
一印十七(四佛八供四攝中心尊。
若具十三時除四佛)
四印中二十一尊(四佛四波八供四攝中尊為二十一)
書出圖中一印。
圖者九種曼荼羅是也
金剛界輪中一印曼荼羅樣。
具十七尊(左九種曼)(荼羅西北是也。
又具十三尊。
如别記)
圖中大供養院(在九種曼荼羅。
西南是也)
四印曼荼羅樣
慈覺大師受唐阿阇梨口決曰。
指歸雲。
四印具二十一尊者。
四佛四波羅蜜八供四攝中尊為二十一
寬平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釋長意書出之九種中。
無四印曼荼羅。
乞後人知之
金剛界九種名号
私雲。
或本雲。
新度金剛界九種曼荼羅樣寬平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釋長意依十八會文錄之
金剛界輪中一印在九種曼荼羅西北是也。
遍調伏輪中一印在西南是也。
四印未見圖中指歸雲。
四印曼荼羅(四印一印釋文)為弟子授四種速成就法。
今謂。
依此四種速成就法得四印名。
慈覺大師受唐阿阇梨口決曰。
四印者是四佛印也。
四種成就者即四印成就也。
四印具二十一者。
四佛四波蜜八供養四攝中尊為二十一(已上決文)今私謂。
四種成就者。
敬愛鈎召降伏息災等。
即在法曼荼羅中。
大師曰。
四印者是四佛印。
四種成就即四佛印。
今案護摩法雲。
敬愛用無量壽眷屬。
鈎召與降伏用阿閦佛眷屬。
息災用大日眷屬。
增益用寶生佛眷屬。
此即用四佛印也。
指歸雲。
一印曼荼羅說修一尊法。
今私謂。
依修一尊得一印名。
慈覺大師受口決曰。
一印具十七。
謂四五二十尊。
随取一印尊以為一印曼荼羅。
以四佛圍繞。
八供四攝以為眷屬。
并中心尊為十七。
若持大日尊及薩埵兩個尊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