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刚三密抄第二

首頁
    佛及諸菩薩大會之中。

    供養禮拜咨問法義。

    而身心不動不沒。

    即能遍入衆生界中。

    教化無盡諸衆生類。

    而其身心差不不礙。

    若能如是心不間斷正修行者。

    一念一時無前無後與如來等。

    即于此生滿足佛地法。

    如下說随所樂為頌。

    似種子建立世界妙相法者。

    經雲。

    即于下方想有琰字。

    乃至既想。

    如上諸部座已等。

    釋曰。

    如上入大空三摩地已。

    即以決定妙智。

    于下方空際想有●琰字。

    黑光流布變為風輪。

    風輪大力持于地輪。

    輪皆黑色。

    是名風地種子也。

    此中與毗盧遮那經文安立世界别也。

    應如彼說具足修行如前想。

    已于地輪際布别劍字。

    放雜色光成輪圍山。

    名為甘露海岸也。

    以鑁字法界種子字大日色悲光。

    想成如來毗盧遮那。

    于虛空中名法身種也(注兩相如經也)想缽啰(二合)字放金色光。

    變為金龜。

    廣大無際吉祥種也。

    想纥哩(二合)字于黃色光為黃金蓮花藏種也(其相如經)想缽啰(二合)吽鑁等三字故。

    雜寶色光成妙顯山(舊雲妙高)名堅勝法界座種也(其相如經說)今人共号為須彌座者。

    從此立名。

    非是須彌盧山四寶所成者。

    此妙座高顯猶如彼山故以喻之。

    山有八面。

    面各有門。

    于中空洞。

    八大菩薩常所居宮也。

    而諸菩薩各據一面而演說法。

    于其室内乃有十方諸佛微塵大會。

    此經略故不列。

    三藏教據次第具安立之。

    故雲有八面等。

    又想鑁等五字者。

    謂于台上以此五字上随位而安布之。

    五字放光和合共成四方大殿。

    于大殿中随于字位結成五峰樓閣。

    名為五峰大殿也。

    其中莊嚴如經廣明之。

    乃至莫呼羅伽等王奏妙歌舞等。

    各于樓閣下随五字位成金剛曼茶羅。

    等一一輪内各有三種子。

    字以為佛座。

    如經所明。

    于五座中鑁字輪中種子所變成師子座者。

    師子者諸獸中王于諸獸中遊行無畏故。

    盧舍那佛亦複如是。

    諸法之王于諸法中變化無礙故。

    是故據師子座也。

    于吽字輪中種子所變為象座者。

    其象力用于諸獸力用無能過者。

    金剛部王共據其上表以堅力無挂礙故。

    于怛羅字輪中種子所變為馬。

    座者。

    其諸世間尊貴吉祥莫先于馬。

    馬有慧用。

    世以為寶灌頂法王以之為座。

    表以灌頂具吉祥故。

    于纥哩(二合)字輪中種子所變孔雀座者。

    其諸世間孔雀鳥而為瑞禽。

    此禽麗狀具種種色。

    複有明惠善應時宜轉法輪。

    以之為座表。

    以轉大法輪不非器故。

    于阿字輪中種子所變成迦樓羅座者。

    此鳥威力能降諸龍。

    諸龍所居四大海中。

    迦樓羅鳥随所向方龍即降伏。

    不空業王以之為座。

    表以智用。

    随方羯磨攝引人天一切諸龍無不歸者。

    謂佛菩薩随攝随歸無有違者。

    如是次第應深知之。

    故雲。

    既想如上諸部座已等頌。

    想諸佛所依成等正覺法者。

    經雲。

    次想諸部一切如來及十六大菩薩。

    乃至無礙事業巧方便智等。

    釋曰。

    此一段經文安立不次也。

    應雲于前五部座上各想有月輪。

    于月輪中想有微妙蓮花台蕊圓具。

    即于師子座上月輪中。

    想有四面毗盧遮那佛。

    以諸如來所持之身坐彼座上。

    又想阿閦鞞等四方諸佛各據本位也。

    及十六大菩薩并四波羅蜜施設四種内供養四種外供養及四攝菩薩等及賢劫千菩薩諸大金剛二十八部諸神。

    皆以本三摩地各各想彼差别記契等。

    此等事相皆從毗盧舍那佛法界身圓輪光内而現。

    如是阿閦鞞佛如來等坐未久成等正覺。

    悉得一切如來普賢之心。

    乃至獲四灌頂智等(如經廣說之也)初雲。

    四面毗盧遮那者。

    釋曰。

    所謂鑁字輪中法身如來四面圓滿向四方作三昧相也。

    次下頌。

    如來神變相秘密三昧相者。

    謂已下諸門五方如來十六大菩薩四波羅蜜及内外四供養四攝諸菩薩等。

    一一皆有無量甚深智用。

    智門秘密境界無礙三昧之相。

    □如下明千手軌雲。

    次于下方空中想含字。

    其字如深玄色。

    漸廣成大風輪。

    于風輪□想鑁(谟感反)字白色。

    漸引漸與大。

    風輪相稱。

    變為□輪。

    于水輪上想缽羅(二合)字。

    金色稱其水輪成一金龜。

    于龜背想素字。

    變為妙高山。

    四寶所成。

    又想劍字。

    變成金□。

    七重圍繞。

    則于妙高山上虛空中。

    想毗盧遮那佛身。

    遍身毛孔流出香乳。

    而澍七金山間。

    以成八功德香水乳海。

    于妙高山頂上。

    想有八葉大蓮花。

    于蓮花上有八大金剛柱。

    成寶樓閣(雲雲)私雲。

    此中略有十七種觀。

    一下空中●(略出經雲琰字)風。

    二●輪圍山(海岸)□□空中●大日臍中注乳成海(大日法身周遍法界)●金龜五●三層八葉蓮花金色(或雲赤色)赤色●須彌山四寶所成。

    或雲●●●須彌山衆寶所成(軌有素字經有三字)山有八面面各有門。

    七●字成金山(軌說也經不說)八七金山間有八功德水(軌說之經不說)九●●●●●五字變成大殿有八金剛柱。

    十大殿中随字位有五樓閣。

    十一其樓閣中各有曼荼羅(如圖位)十二彼五部曼荼羅一一輪内各有三種子字。

    以為佛座。

    佛部●罧(音岑)左右●。

    阿師子座。

    金部●虎。

    有雲●。

    有雲●。

    左右●吽象座。

    寶部●婆或雲●。

    左右●怛羅馬座。

    蓮花●摩含左右●奚哩孔雀座。

    業部●鈎左右●或雲●迦樓羅座。

    十三各各座上有月輪。

    十四各各月中有蓮花座。

    十五彼五座上如次有●●●●●五種子字。

    十六各各字變成三昧耶形。

    變成彼尊(雲雲)次四波羅蜜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賢劫千菩薩二十天等。

    階位種子三昧耶形等。

    具如曼荼羅抄。

     對記中出種種異說。

    今取要示一兩說。

    中院别記雲。

    南忠和上說雲。

    南忠與衆共受此法之後。

    别咨慈覺大師有所決成。

    說雲。

    金剛界道場觀亦如胎藏。

    先以●字火燒淨器界。

    其印二拳申進力三投于前。

    次五輪●●●●●(印如胎)次地輪上●輪圍山印。

    三昧耶會四佛印中羯磨印也。

    外縛忍願入掌面合。

    二空二地端各相拄是也。

    次于其中大海印雲雲。

    次海中●金龜印。

    外縛二風側相拄。

    二空附二風根也。

    次●八葉蓮印。

    三層八葉蓮。

    次●寶山印。

    須彌山即花藏世界。

    非一界須彌也。

    次●七金山。

    前輪圍山印。

    即羯磨印。

    須彌山上空中有大日如來。

    從毛孔雨甘露滿七山間。

    次山頂●蓮花八葉印。

    真言曰。

    ●●●●。

    次花上寶樓閣印。

    金剛合掌小開掌中作屋舍形。

    二空附風中節側(四指本節如折宛。

    如神明一柱之殿。

    私雲。

    四指中節不思令直。

    大開掌内。

    即似屋頭)此樓閣内想有●●●●●字。

    一一字加歸命(記各雲唵欤。

    南莫三曼多欤。

    依二界決之)成五峰寶殿。

    次輪壇。

    以印右三轉。

    先伏印〃壇。

    次仰印〃上方。

    次印心。

    次印額。

    次頂。

    次口。

    以印散口前也。

    想此印納口内。

    由此加持故寶殿成曼荼羅壇(私雲殿内)次于其上結師子座印。

    以前八葉花印稍圓屈指未令如環形(私雲。

    可有真言)次觀中台上●左右●。

    此字放光遍照四方尊位。

    應光出生諸字。

    東●左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