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刚三密抄第二

首頁
    如來薩埵成就大印智。

    從心智應發。

    應觀金剛。

    曰觀自為佛形。

    應誦金剛界(乃至)此是一切如來現證菩提印(私雲。

    五相成身) 次當說金剛薩埵成就大印。

    倨徹抽擲杵。

    等持金剛慢。

    身心金剛。

    成金剛薩埵(雲雲)次當廣說大印成就儀則。

    遍入金剛已。

    大印如儀則。

    身前當應結思惟大薩埵。

    見彼智薩埵。

    應觀于自身。

    鈎召引入縛。

    令喜作成就。

     如是等真言曰嚩曰啰(二合)薩埵惡。

     此是金剛遍入心縛曰啰(二合)薩怛嚩(二合)涅哩(二合)舍。

     此是大薩埵觀念心弱吽鑁斛(引) 此是大薩埵鈎召引入縛令熹心 誦三昧耶薩怛鑁(二合)遍入背後。

    而月輪于中應觀而薩埵。

    我三昧耶薩怛鑁(二合)随彼薩埵印。

    修習觀自身。

    金剛語已成。

    能成就諸印。

    誦弱吽鑁斛。

    身中入諸佛。

    應作善思惟。

    令大印成就。

     私雲。

    今軌所戴現智四明陳三昧耶即是文也。

     金剛王軌雲。

    即觀淨月輪中觀斛字變為本尊。

    便結金剛入印縛已。

    二空并入中。

    真言曰(今軌現智身明)又誦此真言曰(此名見智身明。

    今軌見智身明)次以四印明召入身。

    以前悅喜三昧耶。

    二火為四攝。

    真言曰(今軌四字明)前所觀者為之法身。

    今所觀者為之智身。

    相合表一體故(此軌入智用惡字。

    徹心用吽字。

    成本尊用金剛王。

    前所觀者是金剛王)已上記文。

     私雲。

    彼金剛王軌大意同今軌。

    前為法身者指前五相成身也。

    又見智身中真言曰。

    下注雲。

    此名見智身明者。

    是彼軌文也。

     已上總示上四印明要了 道場觀 軌雲 次應想大海八功德之水 于上想金龜七金山圍繞 想山間有河皆八德水成 想種子兼誦唅鑁與缽羅 真言曰唵尾摩盧(引)娜地吽(引)或本此真言終加索劍印。

     記雲。

    作定印。

    觀下空中有唅字。

    其色青黑也。

    字漸展漫變成風輪。

    次此風輪上有鑁字。

    其色白漸展漫變成水輪。

    量同風輪。

    次此水輪上有婆羅字。

    其色金色。

    變成金龜。

    光明赫晖。

    廣大無際以為地輪。

    此金龜上有素字。

    變成須彌山。

    其上有八峰。

    以四寶妝嚴(金銀琉璃頗梨)又有劍字。

    變成七金山。

    作此觀了結大海印。

    安臍前。

    想金龜上有大海。

    八功德水盈滿。

    此觀了誦明三遍。

    三度右轉。

    其大海印相二手作内縛。

    開掌仰安臍前。

    四輪頭少發起作波浪之勢(私雲。

    有雲以空附風) 須彌山印 軌不說雲。

    但雲。

    次想須彌盧山。

    皆以四寶成記雲。

    金剛内縛八輪中節興起令有八峰。

    以印豎心前誦明頂散軌雲。

    真言曰唵阿者攞吽(引)又軌雲。

    上想寶樓閣。

     記雲。

    次結定印。

    想此須彌山上有大蓮花。

    上有寶樓閣以七寶成寶幢幡蓋。

    諸莊嚴微妙第一。

    其中有五部海會。

    毗盧遮那坐師子。

    阿閦坐象。

    寶生坐馬。

    無量壽坐孔雀。

    不空坐迦縷羅。

    又有四波羅蜜十六大菩薩八供養四攝。

    相好圓滿皆如圖位而坐。

    具如本經。

    三摩地軌雲。

    行者次應以成所作智三摩地。

    想于己身前觀。

    無盡乳海出生大蓮花王。

    金剛為莖。

    量周法界。

    上想七寶珍妙樓閣。

    天如意寶以為莊飾。

    花雲香海妓樂歌贊。

    于寶樓中師子座上。

    淨滿月中現妙白蓮。

    觀?字門放大光明普照法界。

    為毗盧遮那如來身色。

    如月首載五如來冠。

    垂妙紗谷天衣璎珞嚴身。

    光明普照無量無數大菩薩衆。

    前後圍繞以為眷屬。

     略六雲。

    複以淨妙智慧觀察。

    内外皆無所有。

    觀字成世界。

    風輪寶山五方如來金剛寶座品爾時佛言。

    觀三世等同虛空已。

    于下方中想有琰字。

    為持地風輪界。

    彼盡皆黑色。

    複想劍字。

    為世界輪圍山。

    其山雜寶莊嚴。

    複想[口*梵]字。

    于虛空中想。

    為毗盧遮那佛臍中普注慈悲乳。

    滿輪圍山成甘露海。

    于其海複想。

    般啰字變為龜形如金色。

    其身廣大無量由旬。

    于龜背上複想奚哩字。

    其變為黃色金殊妙蓮花。

    赤妙光(四本雲。

    赤色赤光蓮花)其花三層有八葉台蕊圓就。

    又于台上想般啰吽[口*梵]。

    此三梵字為須彌山。

    其山衆寶所成。

    而有八面。

    于其頂上複想[口*梵]吽怛啰奚哩婀。

    此等五字其字便成大殿。

    四方正等具足四門。

    其門左右有吉祥幢。

    軒楯周環四重階道。

    于其殿上有五樓閣。

    懸雜缯彩珠網花鬘交結莊飾。

    又于殿外四角之上及諸門角。

    以金剛寶間錯莊嚴。

    殿外軒陛複以種種寶鈴磬铎環珮交映。

    微風搖拂清響和鳴。

    寶幡璎珞空中。

    微妙香花種種嚴飾。

    複于其外有無量劫波樹。

    绮錯行列。

    諸天妙樂競奏歌詠。

    諸阿修羅摩呼羅伽等王奏妙歌舞。

    于彼殿内有曼荼羅。

    八金剛拄以為莊嚴飾。

    爾時佛言。

    于如來部勝妙輪中。

    想有三種字。

    中央皆有并三梵字。

    曰林子此字左右皆有阿字。

    即此三字變成大師子座。

    四面方等。

    微妙莊嚴飾好第一金剛部中三種梵字。

    中央想有伽虎字。

    左右皆有吽字。

    以此三字變為象坐。

    四面莊嚴飾好第一于寶部中并三種梵字。

    中央有婆字(四本雲麼)左右皆怛羅字。

    以此三字變成馬座。

    四面七寶莊嚴微妙第一。

    于蓮花部中并有三梵字。

    中央有摩含字。

    左右皆奚哩字。

    以此三字變為孔雀座。

    四面皆以金剛蓮花寶莊嚴微妙第一于羯磨部中有并三梵字。

    中央有劍字。

    左右皆有婀字。

    以此三字變為迦樓羅座。

    四面純以雜寶莊嚴微妙第一。

    爾時佛言。

    既想如上五種如來座已。

    次想諸部一切如來及十六大菩薩并四波羅蜜施設四種内供養四種外供養及四攝四菩薩等。

    皆以本三摩地各各想彼差别記契。

    廣如下說。

    此等事相皆從毗盧遮那如來身心中出現。

    又想五部座上各有月輪。

    于月輪中有妙蓮花台。

    蕊圓具。

    又想四面毗盧遮那佛。

    以諸如來所持之身坐。

    彼師子座上。

    又想。

    阿閦鞞如來坐金方象座上。

    又想。

    寶生如來坐寶方馬座上。

    又想。

    阿彌陀如來坐花方孔雀座上。

    又想。

    不空成就如來坐葉方雜寶迦樓羅座上。

    是諸如來坐此座已。

    未久之間成等正覺。

    悉得一切如來普賢之心。

    複用一切如來虛空所成大摩尼寶以灌其頂。

    獲得一切如來觀自在法智究竟波羅密功用已畢。

    所求圓滿獲一切如來無量事業巧方便智成就義訣雲。

    頌曰。

    妙智淨内外依種子建立世界妙相法。

    想諸佛所似成等正覺法。

    如來神變相。

    秘密三昧相。

    頌妙智淨内外者。

    經雲。

    複次淨妙智慧乃至等同虛空等。

    釋曰。

    六塵六識等性空為體。

    一切所者皆悉一如衆生執心。

    于中對礙欲建妙相先智除之(乃至)又觀三世法等同虛空。

    入是空三摩地時。

    不見身之與心。

    内外寂能觀所觀皆同一大空(乃至)菩薩于中智慧善巧。

    建立種種微妙相用入佛境界得佛加持。

    佛加持故于百千三昧出入旡礙。

    即能遍至一切諸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