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刚三密抄第四

首頁
    以二手虛心合掌。

    開頭指中指無名指。

    合二小指二大指。

    置珠印中誦本真言七遍。

    唵獄呬耶誦了。

    頂戴安置本處(雲雲)安公案。

    二薩埵捧珠加持文雲。

    今準兩文。

    二尊法中各先捧珠誦淨珠明。

    次以獄呬也明而加持之(雲雲) 私雲。

    軌下文。

    指蓮花薩埵真言雲本真言。

    次捧珠加持中雲本真言(雲雲)彼二真言不可異也。

    故有雲。

    加持珠。

    文雲本真言者所修根本真言也(雲雲) 此說善矣(準提軌雲。

    捧數珠契第二十二。

    取珠安二掌。

    當心合掌。

    誦前根本陀羅尼三遍。

    以珠頂戴。

    把數珠契第二十三。

    二手二無名指二大指各撚珠上。

    二手相去一寸計。

    餘指散開微屈即成。

    誦淨珠妙言曰。

    唵微嚧遮那阿麼啰莎嚩賀雲雲。

    以文準思) 入定 軌不說之記雲。

    次結定印。

    暫入三昧想本尊與我一體舞礙。

    入我我入。

     私雲。

    入我我入觀者。

    案諸師意我身口意本尊三密。

    約事約理善巧觀一體無二也。

    結印誦真言等。

    所作事業皆同五部諸尊。

    一切衆生亦皆同體。

    如大圓鏡互相影現。

    言本尊者都法随行随時有異。

    由此不二觀。

    我被佛加持滅罪生善。

    心中三身如來顯現。

    速證菩提。

    令諸衆生亦複如是。

    此中感應有二義。

    一以佛為感行者為應。

    二以佛為應行者為感(雲雲)可思。

     念誦 軌雲。

    端坐如儀則。

    應以金剛語一千或一百。

    随意而念誦。

    真言曰。

    唵嚩曰啰(二合)薩怛嚩(二合)記雲。

    作此觀已。

    從三昧出。

    即執珠念誦。

    或百八。

    或千遍。

     蓮華三昧耶 軌雲。

    次結蓮花三昧耶誦本真言七遍已。

    即誦蓮花百字明。

    或一或三或至七。

    真言曰。

    唵缽娜麼(二合)薩怛嚩(二合)三摩耶麼怒婆(引)啰耶缽娜麼(二合)薩怛嚩(二合)怛吠(二合)努(引)婆底瑟姹(二合)濕哩濁(引)迷婆嚩蘇都(引)使喻(二合引)迷婆嚩阿努啰訖姤(二合)銘婆嚩蘇報使喻(二合)迷婆嚩薩悉朕(丁徭反)迷缽啰耶瑳薩嚩羯磨蘇者銘質多共唎(二合)藥俱噜吽呵〃〃〃解(引)波誐梵薩嚩怛他(引)誐多缽娜麼(二合)摩(引)銘悶者缽娜弭(二合)婆嚩摩诃(引)三昧耶薩怛嚩(二合私雲千手軌以惡字為種子也) 記雲。

    金剛縛二中指如蓮葉或說。

    成身會中蓮花三摩耶印也。

    而誦蓮花百字明對記雲。

    文雲。

    蓮花三昧耶誦本真言七遍已。

    即誦蓮花百字明者。

    準此文意。

    誦前蓮花薩埵真言已。

    次可誦蓮花百字明。

    慈覺大師決雲。

    軌文雖如是。

    而師所傳與軌别耳。

     私檢。

    千手軌雲。

    複結本尊印誦根本陀羅尼三遍。

    不解此印誦蓮花百字真言一遍(雲雲)故知。

    或應如軌次第然。

    又師傳不違理耳。

     捧珠加持 軌雲。

    二羽捧珠鬘本真言七遍。

    捧珠頂及心真言。

    以加持真言曰。

    唵嚩曰啰(二合)虞呬耶(二合)惹婆三摩曳吽。

     私雲。

    本真言等者。

    對記有異說。

    如前應知。

     入定 軌不說之。

    如前應知。

     念誦 軌雲 既加持珠已住等引而誦 不極動舌端唇齒二俱合 成就語密教金剛語離聲 修身觀相好四時不令間 百千是為限又複應過是 神通及福智現世得薩埵 私雲。

    已上二薩埵三昧耶捧珠加持。

    入定念誦等事。

    軌文更互存略顯。

    見者得意莫守文機。

     今軌大意 軌末出二部百字等。

    對記慈覺大師雲。

    有此兩重不可嫌煩重也。

     安公雲。

    此軌兼說二薩埵法。

    各是别時行法。

    而非同行法。

     又雲。

    此軌且出二薩埵法。

    故有二部百字真言。

    據理言之。

    以三十七尊總為大日一部。

    即用大日百字。

    大日根本真言。

    大日三昧耶印。

    又束屬五部随用五部百字。

    五部根本真言。

    五部三昧耶印。

    又随持世七尊。

    各用三十七尊百字。

    三十七尊根本真言。

    三十七尊三昧耶印。

     又雲。

    此有都法五部阿阇梨行法。

    随行五部阿阇梨行法。

    随行三十七尊中一尊持明行者行法。

    準瞿醯經。

    有随三部别阿阇梨。

    及以都法總阿阇梨。

    今此界中。

    雖無明文準理言之。

    是都法阿阇梨法。

    一時鱗次用五部法。

    随行五部阿阇梨随用五中一部行法。

    随行三十七尊法。

    三十七人持明行者。

    随用三十七尊各百字根本真言三昧耶印。

     又雲。

    随要一尊印明别念誦法。

    指歸金剛界品六中第五四印曼荼羅。

    具二十一尊。

    如上曰曼荼羅中。

    所求悉地于此像前求成就故。

    别可作大日四印四攝十二供尊二十一尊曼荼羅。

    作成就法。

    如大日者餘尊亦爾。

    又彼義釋。

    秘密壇中說最初正等覺大曼荼中随要。

    若以寶幢安中台時。

    則以大日安寶幢位。

    若菩薩安中台時。

    則以大日安寶幢側随安左右。

    若以閻王安中台時。

    則移八葉安中院内。

    随安傍邊(雲雲)今亦準之。

    都法大阿阇梨為同他願修要法。

    随取一尊安中台時。

    準彼修此。

    以三十七尊互為主伴(雲雲) 金剛三密鈔卷第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