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抄第三

首頁
    深秘觀中分四處輪随三部用别别作之。

    三部字中心上随安三部種子。

    于身四處别别觀。

    随三部四重并移中台随安本尊。

    若作别壇随作三重(雲雲)第四三部秘秘中。

    深秘行相前大日尊秘秘中深秘觀中。

    中台随安三部本尊(雲雲) 問。

    大日經雲。

    菩提心為因。

    大悲為根。

    方便為究竟。

    義釋以此三句總攝一部。

    上來所說諸行相等此三句中何句所攝。

    答。

    大日經抄記開此三句以為五句。

    一菩提心。

    二菩提行。

    三成菩提。

    四入涅槃。

    五起方便。

    上來行相皆具此等三句五句。

    彼抄記中六番說此五句。

     一者中台為菩提心。

    乃至世天為方便。

    如雲若凡進行有次第也。

    先依法持誦作真言手印等。

    觀于圓明。

    或但觀字。

    或但觀印。

    次當引外向内。

    此心八葉華台上為中台。

    其外八葉亦随佛位列布(又雲。

    此八葉即是大悲藏第二重)其身即是曼荼羅。

    從心以上為第一院。

    從心以下至臍為第二院。

    從臍以下為第三世天院。

    諸尊形色相好宛然其自身中而現對之。

    猶如親入佛會(雲雲)私雲。

    注以八葉為第二院。

    是約秘密法品别壇以說(雲雲) 二者世天為菩提心。

    乃至中台為方便。

    如雲若修行者因中說之。

    且如外院世天八心善根開發與正道相應。

    即是大悲胎藏華台之因也。

    如來以方便力而引導之。

    乃至令成就八心以來是外院之位。

    二乘亦在此内。

    次又知有勝法無上心稍進引入第二第三皆是大悲句也。

    次成佛果入中台即是方便句也(雲雲)三者約五佛四菩薩普賢為菩提心。

    乃至三重為方便。

    如雲然此八葉及中台五佛四菩薩豈異身乎。

    即一毗盧遮那身。

    為欲分别内證之德表示于外故于一法界中作八葉分别說耳。

    且如四菩薩東南普賢是菩提心若無此妙心終不至大果。

    次文殊者大智慧也。

    先發淨菩提心如普賢觀經。

    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常樂我淨之所攝成皆是淨菩提心也。

    次說第一義空。

    我心自空。

    善惡無主。

    觀心無心。

    法不住法等即妙慧也。

    次西北方彌勒即是大慈大悲。

    俱是第二句義也。

    若慧而無悲則方便不具不得成菩提也。

    次東北面觀音即是證也。

    行願成滿得入此華台三昧也。

    若就未成果時觀之差次淺深。

    今以佛平等慧觀從因至果但是一身一智行耳。

    若如來但住自證之法則不能度人。

    故漸次流出入第一院。

    次至第二院。

    次至第三院。

    雖作如此深淺皆是普現色身之境界也(雲雲)四者約諸尊種子第一字為菩提心。

    乃至第五字為方便。

    如雲又如字義即是此之次第也。

    初阿字在東方。

    如梵音字即有動首之義。

    以順世間法諸方中東為上故喻菩提心。

    最是萬行之初也。

    其名曰寶幢佛。

    次阿字是行也。

    若但菩提心而不具萬行終不成果。

    與先四菩薩不殊。

    其佛是華開敷也。

    次暗字三菩提也。

    以滿行故成正等覺。

    其佛名阿彌陀。

    即西方也。

    次惡是大涅槃。

    其字曰天鼓音。

    是正等覺之果果也。

    次惡即入中字。

    是方便也。

    此是毗盧遮那佛本地之身華台之體。

    超八葉絕方所。

    非有心之境界。

    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為念本誓開示大悲藏普引衆生入佛慧。

    故以加持神力普現身口意遍滿生死中。

    即是方便也(雲雲)又雲。

    如中台者一切本尊亦如此說。

    如金剛手種子字即成五事。

    tra是菩提心trA是行菩提。

    trAM是三菩提。

    traH是涅槃。

    trAH是方便。

    所以雲方便為後即此義也。

    如蓮華尊亦有五事。

    a是菩提心。

    A是行。

    aM是成菩提。

    aH是涅槃。

    aH是方便。

    如文殊以mu字為種子亦有五事。

    mu菩提心。

    mA行。

    maM成菩提。

    maH涅槃。

    mAH方便。

    餘一切尊種子字皆亦如是廣說。

    以是義故金剛手即是大日如來。

    觀世音亦是大日如來。

    文殊亦是大日如來。

    乃至鬼神八部一一亦有此義。

    乃至亦雲。

    準此說之萬德皆爾。

    猶如天台法身般若解脫。

    若但法身取德名之類與此相合也(雲雲) 五者約百字五論若就果地垂迹迦字是内為菩提心。

    乃至革(引)字是外為方便。

    若就引入佛果迦字是外為菩提心。

    乃至革(引)字是内為方便。

    其仰等五字随迦字輪或内或外。

    如雲百字輪外内一一作如是次第即是曼荼羅引入漸至中之義。

    此謂于因果若修行者初發菩提心。

    次進行。

    次成正覺。

    次住涅槃。

    次起方便。

    作如是次第也。

    若自果地說者即以迦字最在内。

    次乃至方便最在外也。

    其ka字同于阿體。

    即為法體之果不作菩提心因地之說也。

    從法身起應。

    次流面外以度衆生猶如曼荼羅自中台出至八部世天之位。

    又從外引入佛果猶如曼荼羅從乃至八心之初至成菩提方便等也。

    其仰壤拏那麼等字亦随出入義或在百字内或在百字外也(雲雲) 六者約五色五大以黃地輪為菩提心乃至一切色空為方便。

    如雲又菩提心黃色是金剛性。

    次行赤。

    是火義。

    同文殊之義。

    萬行以妙慧為導。

    次成菩提白色。

    即是圓明究極之義。

    又是水義。

    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

    化一切衆生皆令入佛道。

    是起大悲也。

    次大涅槃迹極反本。

    薪盡火息。

    佛日已隐于涅槃山。

    故色黑也。

    中心空。

    具一切色。

    即是加持世界曼荼羅普門之會。

    畢竟清淨無所不有也。

    其百字輪所以從外向内亦是此義(雲雲) 問。

    何故菩提心為寶幢佛。

    乃至方便為毗盧遮那耶。

    答。

    抄記雲。

    寶幢佛是菩提心。

    如世軍中有幢。

    是衆中之首。

    軍之标幟。

    鹹所瞻望。

    進止之節莫不随之。

    猶如一切萬行以此菩提心為标為主。

    次華開敷佛是行義。

    十度萬行資菩提心次第敷榮芽莖葉華滋榮可愛。

    次阿彌陀是受用佛。

    成大果實受用其果無量不思議現法之樂。

    次鼓音佛者方便也。

    既得大果豈自受用而已。

    乃為一切衆生演示。

    種種方便成所作智猶如天鼓之音無畏而成事業。

    又前雲北方阿閦者經誤也。

    此是瑜伽義。

    與此不相應。

    以鼓音為定也(雲雲私雲。

    前之具緣品白壇中雲北方阿閦。

    義釋雲。

    鼓音涅槃不動名為阿閦。

    而今雲誤。

    雲雲)私雲。

    彌陀受用其果是成菩提。

    鼓音所作已辨是大涅槃。

    大日遍一切處是方便(雲雲) 問。

    何故四菩薩中無成菩提大涅槃大方便。

    答。

    私雲。

    普賢是菩提心。

    文殊彌勒是大悲句。

    觀音是為究竟(雲雲)以為三句故無彼三。

    問。

    何故菩提心名普賢。

    乃至究竟為觀音。

    答。

    私雲。

    普遍賢善名為普賢。

    佛菩提心遍一切處賢善之義。

    如金剛頂宗雲。

    普賢法身遍一切能為世間自在主無始無終無生滅。

    性相常住等虛空。

    一切衆生所有心堅固菩提名薩埵。

    安住不動三摩地精勤決定名金剛。

    利衆生事諸悉地慈悲哀愍為加持。

    疏雲毗盧遮那雖久成道為諸衆生示适今證。

    緣本不生際而發大覺心。

    故雲菩提心。

    普者遍一切處。

    賢者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及以三業悉皆平等。

    遍一切處奉事諸佛拔濟有情。

    故名普賢(文)若天台雲。

    梵雲颰修跋陀。

    此雲普賢。

    位居衆伏之頂。

    故名普賢(雲雲)曼蘇室利雲妙吉祥。

    古雲妙德。

    或雲妙音。

    佛大智慧。

    秘妙吉祥發生之義。

    如五字經雲。

    文殊是三世諸佛母。

    五佛頂宗雲。

    文殊是般若佛母。

    六度經雲。

    文殊持般若藏也(雲雲)梅怛哩(二合)也雲慈。

    如智光經雲。

    昔值彌勒如來最初發心。

    發心以來未會食肉。

    故名慈也。

    今生南天梅怛哩(二合)也聚落以慈為姓名。

    阿逸多此雲無勝。

    慈無勝上故名無勝。

    故是佛大慈悲之義(雲雲)阿縛路吉帝入縛(二合)羅雲觀自在。

    以蓮華眼觀世音聲遍令解脫。

    以蓮華音普為說法常得自在。

    行願圓滿乃得自在。

    故是佛大自在之義。

    如法華大佛頂經等雲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