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
問。
十緣生句何。
答。
義釋雲。
經雲。
若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深修觀察十緣生句當于真言行道通達作證者。
下文萬行方便中無不藉此十緣生句淨除心垢。
最為旨要。
特留意思。
此品十緣生句略有三種。
一者以心沒蘊中欲對治實法故觀此十緣生句。
如前所說即空之幻是也。
二者欲對治境界攀緣故觀此十緣生句。
如前所說蘊阿賴耶即心之幻是也。
三者以沒心實際中欲離有為無為界故觀此十緣生句。
如前所說解脫一切業煩惱而業煩惱具依。
即不思議之幻是也。
般若十喻亦含三意。
今意明第三重故雲深修。
經雲。
雲何為十。
謂如幻。
陽炎。
夢。
影。
乾闼婆城。
響。
水月。
浮泡。
虛空華施火輪(雲雲)總而釋之持誦成就能生一切如幻(一)真言相唯假名。
如陽炎(二)真言行如夢(三)真言能發悉地如影(四)真言悉地如鏡像(五)成就悉地宮如城(六)真言聲如響(七)心淨諸佛衆生中現如水月(八)悉地變化如華(九)一阿字門旋轉無礙如旋火輪(十)
問。
五種三昧道何。
答。
大日經諸佛共說五種三昧道。
所謂人天三昧道。
聲聞三昧道。
緣覺三昧道。
八地菩薩三昧道。
佛地三昧道。
義釋一一釋已。
結雲。
餘經所說求小乘人當于世間法教深生厭離。
求大乘人又于聲聞法教生怖畏。
此為未知秘密藏者作此方便說耳。
就此經宗則五種三昧皆是開心實相。
如行者初住有相瑜伽則是世間三昧但于此中了知唯蘊無我即聲聞三昧。
若以十緣生句觀諸蘊無性無生即是菩薩三昧。
餘如住心品中廣明。
不同餘教以心性之旨未明故五乘殊轍不相融會也。
若更作深秘釋者。
如三重曼荼羅中五位三昧皆是毗盧遮那秘密加持。
其與相應者皆可一生成佛。
何有深淺之殊(文)私雲。
五位三昧各有三劫六無畏心(雲雲)
問。
前雲五種三昧道是約通位。
今見義釋入初地時從一實生名一生。
第十地入重玄門名補處。
此十地中八地名性空彼岸。
度此名菩薩三昧。
此初地亦可明初法明三昧。
前已明故更不說(雲雲)記此則上住心品所明信解行地。
是應别位。
何言通位。
答。
智度論雲。
地有二種。
一但菩薩地。
二共菩薩地。
天台以為通教二種。
論雲。
菩薩入法雲地已為利他故。
更入幹慧地等(雲雲)是名别義通意。
故有别地名義而已。
若以此中十地為信解行十地則有大失。
何者彼中欲入第三劫先觀空性。
若失方便以為究竟萬行休息。
退不堕二乘地進不升菩薩地故名法愛。
行者了極無自性乃至入淨菩提心(雲雲)此中度第七地時。
上不見諸佛可求下不見衆生可度。
謂住大涅槃萬行休息。
諸佛以此三昧道發起其心得度菩提心難地。
故世稱觀自在(雲雲)璎珞經雲。
三十心位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是圓義也。
又雲。
初地三觀現前自然流入是别義也今至七地猶有沈空是通義也。
問。
第三三摩地行相雲何。
答。
胎藏金剛兩界各有總别三摩地觀。
具如上釋名列(雲雲)今重釋其行相(從此以下行相是私法。
故但可知之。
衆中勿論也)然胎藏界總名究竟三空三摩地。
是大日尊三摩地法。
若别有三。
一略說有三部。
如秘密品。
三部真言中雲。
佛部是大日尊。
蓮華部是觀世音。
即阿彌陀。
金剛部是金剛手。
即釋迦文。
因阿阇梨攝大儀軌中台初重上方為佛部也。
觀世音第二重四菩薩為蓮華部。
金剛手初重下方釋迦世天為金剛部。
二處中說有十三院如具緣品。
圖尊中有十院。
初中台八葉。
二初重遍知印等佛部。
三觀音等蓮華部。
四金剛手金剛部。
五二明王加上遍知為佛部也。
六第三重釋迦等。
七第二重文殊等。
八除蓋障。
九地藏。
十虛空藏。
轉字品中有十一院。
一中台。
二遍知印。
三觀世音。
四金剛手。
五二明王。
六四大護。
七釋迦文。
八文殊。
九除蓋障。
十地藏。
十一虛空藏。
大儀軌中加二院為十三院。
十二蘇悉地。
十三護世天。
三廣說有二十八部。
一中台。
二遍知印。
三佛眼。
四真陀寶。
五觀音。
六馬頭。
七金剛手。
八孫波。
九不動。
十勝三世。
十一四大護。
十二釋迦。
十三帝釋。
十四火天。
十五閻王十六羅刹。
十七水天。
十八風天。
十九多聞。
二十伊舍那。
二十一梵天。
二十二地天。
二十三日天。
二十四月天。
二十五文殊。
二十六除蓋障。
二十七地藏。
二十八虛空藏。
一一各有眷屬。
乃至五百及以無量(雲雲)今且約三部各出三摩地行相(雲雲)金剛界總名真實忍諸苦行三摩地。
是大日尊三摩地法。
若别亦有三。
一略說有五部。
二處中說有三十七部。
三廣說十六菩薩一千菩薩一切二乘一切世天。
加前三十七乃至無量(雲雲)今且約五部各出行相(雲雲)
問。
先約胎藏大日如來三空三摩地行相雲何。
答。
此有四種。
若諸大乘所說四種陀羅尼中有大日尊陀羅尼咒。
若人持誦歸依大日雖不具足印契觀念能緻悉地。
例如龍樹先持大日真言威得大日示現真身授持誦法。
龍樹承之持誦成就咒白芥子打開鐵塔。
論彼初心法則不具已緻佛應。
故知若唯誦咒若念大日若供尊像随一緻驗。
是大日尊淺略行相(一)若大悲胎藏中先以三字建立三輪。
次誦阿字驚覺地神。
次住佛室以字燒字。
五字持身以十二字持身三分。
低頭入定觀纥哩乃心蓮阿字。
頂安百光王字。
眼安無相無垢二字。
于身四處布四輪字。
變成四重曼荼羅尊。
是大日尊深秘行相。
故具緣品雲。
諸佛大秘密外道不能知(二)若先誦諸佛發生偈加持有情器界及以諸法。
次以真言王字作最初業以字燒字。
五字具身以十二字持身三分。
于身四處布四輪字。
于身三處布三部字。
亦以五字布身五處。
以三十四字布三十二處。
建立自身有情界竟。
次住四法。
次以五字布身五處以成五壇。
次念持地。
次依五法壇上觀安四處四重曼荼羅尊一一皆具壇色三昧耶形種子尊形。
是大日尊秘中深秘行相。
故秘密曼荼羅法品雲。
最初正等覺布置曼荼羅。
秘中之秘密。
大悲胎藏生義釋雲。
前說大悲胎藏秘密之法。
今此中說秘中之秘密中之密。
又阿阇梨真實智品雲。
解秘中深秘真言智大心。
所謂阿字者一切真言心(三)若以十二真言王字作最初業以字燒字。
次以五字五輪一體和合遍滿一身。
内心海上有金剛手。
持蓮華藏。
藏上觀安中台八葉第一第二重曼荼羅。
海畔觀安世天供具。
次以百字布身四處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是自灌頂法。
即大日尊秘秘中之深秘行相。
世出世持誦品義釋雲。
上來諸品所明非不秘密。
然此中宗要乃秘密中之秘密也(雲雲)此品在秘密品秘密中之秘後。
故成秘秘中深秘也(四)
問。
三部三摩地行相雲何。
答。
三部行相亦各四種。
第一三部淺略行相諸大乘中所說觀佛三昧等十方諸佛觀行法門是佛部也。
觀自在等一切菩薩觀行法門是蓮華部。
密迹金剛等一切金剛觀行法門是金剛部(雲雲)第二三部深秘行相前大日尊深秘觀中若觀心處心上阿字。
頂安暗字。
身布佛部四處輪字。
變成佛部四重曼荼羅身。
是佛部也(雲雲)若觀心處心上娑字。
頂安糁字。
身布蓮華部四處輪字。
變成蓮華部四重曼荼羅身。
是蓮華部(雲雲)若觀心處心上縛字。
頂安鑁字。
身布金剛部四處輪字。
變成金剛部四重曼荼羅身。
是金剛部(雲雲)故轉字輪品義釋摩诃薩埵意處中雲。
如說阿字者嚩等字亦然(雲雲)私雲。
如說阿縛者娑字例亦然(雲雲)此中雲四重曼荼羅者是約都會壇。
唯換中台本尊而說。
若約别壇或作三重(雲雲)第三三部秘中深秘行相前大日尊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