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抄第二

首頁
    義名三秘密。

    梵音怛哩(二合三)玉呬也(二合)秘密或雲怛哩(二合)獄醯也(二合)守護經中以三秘密法喻迦樓羅觀。

    譬如世人身畫五色一向觀熟除災緻祥此法名為迦樓羅觀。

    今三密行五相成身亦如迦樓羅觀梵音怛哩迦樓(微妙)左哩也(二合行)心地觀經亦雲。

    譬如有人悟迦盧迦樓(二合三)羅微妙觀門自作是觀我身即是金翅鳥王心意語言亦複如是以此觀力能消毒藥一切惡毒不能為害。

    凡夫行者亦複如是。

    作降伏坐身不動搖。

    手結智印密誦真言。

    心入此觀能滅三毒。

    消除業障增長福智。

    乃至速得阿耨菩提(雲雲)一向出生菩薩法經依此義故名三微妙行。

    有古德雲。

    行者三業能密一切諸佛三業故名三密者。

    義釋六義中未見誠文耳。

     問。

    法華一乘秘密法涅槃三德秘密藏大乘十法經十秘密對法論八秘密般若所說諸夜叉等所說神咒言辭隐密智論所說有二種教一顯示教二秘密教與今六秘密義同異雲何。

     答。

    天台法華文句釋雲。

    非機不授為秘。

    法體微密為密。

    然法華中亦有六義。

    一法華論十七名中一切諸佛秘密藏神力品中一切諸佛秘要之藏是法體微密義。

    二壽量品初如來秘密神通之力涅槃三德秘密之藏是内證秘密義。

    三安樂行末一切諸佛秘密之藏今乃說之是非機不授義。

    四譬喻品初舍利弗雲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是衆生自秘義。

    五譬喻品雲無智人中莫說此經是未發菩提心者不許聽義。

    六又雲若複有人求佛舍利如是求經得已頂戴乃可為說是秘持妙法義(一) 天台八教中雲。

    同聽異聞修修相知顯露不定。

    同聽異聞互不相知秘密不定。

    如大論雲。

    教有二種。

    一顯示教。

    初轉法輪陳如證果八萬諸天得無生忍。

    二秘密教。

    謂有無量諸天或得四果支佛乃至十地一生補處即是阿含同時。

    亦說密迹力士經。

    如來三秘密種種不同。

    其中亦有三乘得道。

    金剛頂疏引智論文為今真言秘密教證。

    天台後時同席形隐以為互不相知。

    秘密真言彼經如來三密以為真言秘密教法。

    故二宗旨兩不相違(二) 法相以十法經十密及對法論八密名為隐密不了義法。

    謂為機緣辭不如義名為秘密。

    具如十法經雲。

    佛說聲聞當得成佛是名秘密。

    法相判為隐密不了。

    睿山判為約時德密。

    對法八秘密中對除秘密為除輕佛疑故。

    謂若一切世間輕釋尊言。

    今世樹王始得成道。

    雲何得有若幹智慧。

    為除此疑釋尊為說雲。

    我實成佛阿僧祇劫。

    實是始成。

    權說久成故名秘密。

    若以天台義門判之。

    聲聞成佛為時德密。

    是法華前未可說故為機密說聲聞實德名時德密。

    是法華前秘密合義。

    除疑異說名為秘密。

    是前三教随他意語密。

    為機說此二并非法華真言秘密(三) 大般若中憍屍迦言。

    諸夜叉等所說神咒言辭隐密難可了知。

    而可了。

    善現所說般若波羅蜜難可了知又雲。

    若入不退轉地菩薩五族金剛常以侍衛。

    大日經義釋釋執金剛秘密主雲。

    西方謂夜叉為秘密。

    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難可了知故。

    舊翻或雲密迹。

    若淺略明義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

    執金剛杵。

    常侍衛佛。

    故名金剛手。

    然是中深義言夜叉者即是如來身語意密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乃至彌勒菩薩等于如是秘密神通力所不能及。

    秘中最秘。

    所謂心密之王故曰秘密主。

    能持此印故雲執金剛也(文)密迹力士經雲。

    有力士名金剛密迹。

    注梵網經雲。

    昔有千二王子。

    時千王子發心成佛。

    其二王子誓護佛法。

    今諸寺門金剛力士二像是也。

    又義釋雲。

    般若釋論生身佛成道時阿難密迹力士等是名内眷屬。

    舍利弗目連等及彌勒文殊阿毗跋緻一生補處菩薩等名大眷屬。

    今謂。

    佛加持身諸執金剛持如來密印名内眷屬。

    諸菩薩大悲方便攝受衆生名大眷屬。

    故般若雲。

    欲為諸佛内眷屬。

    欲得大眷屬者當學般若也(文)故知般若所說諸夜叉等所說神咒即今淺略執金剛神所說真言。

    五族金剛即今仁王般若五方菩薩眷屬依金剛頂瑜伽即是五佛現二種身。

    一正法輪身現五菩薩身二教令輪身現五大尊身往護其國。

    是也。

     問。

    凡真言宗總相行法修三密行以為行相。

    今菩提心别為何行為其行法。

    答。

    大日經秘密主以偈問雲。

    何世尊說此心菩提生複以雲何相知發菩提心。

    乃至反彼修行惟大牟尼說。

    佛答中雲。

    供養行修行從是初發心。

    義釋雲。

    始從阿阇梨受供養儀軌次第修行方到淨菩提心(雲雲)菩提心論雲。

    如人貪名官者發求名官心修理名官行。

    若貪财寶者發求财寶心作經營财物行。

    凡人欲為善之與惡皆先标其心而後成其志。

    所以求菩提者發菩提心。

    修菩提行。

    既發如是心已須知菩提心之行相。

    其行相者三門分别。

    諸佛菩薩昔在因地發是心已。

    勝義行願三摩地為戒。

    乃至成佛無時暫忘。

    一者行願。

    二者勝義。

    三者三摩地(文) 問。

    且大日經供養行儀軌中明幾供養。

    答。

    經及儀軌明六供養。

    謂塗華燒飲燈五供。

    及以心供養是為六也。

    若瞿醯經于飲食中更明六種供養(是秘法故此中不出)若理趣釋雲。

    一切如來種種供養藏廣大儀式如來者虛空庫菩薩之異名。

    複說一切供養最勝出生般若理趣所謂發菩提心則為于諸如來廣大供養者是金剛嬉戲菩薩三摩地。

    救濟一切衆生則為于諸如來廣大供養者是金剛鬘菩薩三摩地。

    受持妙典則為于諸如來廣大供養者是金剛歌菩薩三摩地。

    于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自書教他書思惟修習種種供養則為于諸如來廣大供養者是金剛舞菩薩三摩地。

    諸修多羅以十種法行頓積集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獲得三種身此菩薩主一切供養法。

    供養法者有多種。

    依蘇悉地教有五種供養。

    又有二十種供養。

    于瑜伽教中有四種供養。

    所謂菩提心供養。

    資糧供養。

    法供養。

    羯磨供養。

    如前四種理趣法。

    是又有五種秘密供養。

    又有八種供養。

    又有十六種大供養。

    又有十七種雜供養。

    乃至一切供養悉皆攝入虛空庫菩薩供養儀軌中(文)此等四五六七八種十六十七二十種供養皆出秘法。

    此中不出(雲雲) 問。

    且約五供何故有五。

    答。

    義釋雲。

    若行者善以五字法作金剛舞戲普應衆生。

    譬如和五味布五彩韻五音調五樂雖性分不過五種而千變萬化巧轉不窮。

    當知是人則解塗香三昧義。

    亦解華三昧燒香三昧飲食燈明三昧義。

    亦解此五種陀羅尼義。

    以如是五種法門供養供養心王如來。

    能令諸尊歡喜所求必獲(雲雲)故知凡胎藏宗以五字門為體性故。

    供養相應體性故五。

     問。

    義釋雲。

    凡此經有淺深二釋。

    深秘中亦有深淺。

    若為常人随文淺釋。

    不辄示深秘。

    若為大機乃開深秘(雲雲)今約五供用淺深釋雲何。

    答。

    若淺略釋。

    釋尊始成佛時。

    首陀會天來下繞佛三匝。

    頂禮佛足供養香華。

    世間效之故有五供。

    經論所說六種音樂亦攝此中。

    有人不了六種意樂。

    引佛六德為六種者非也。

    又雲。

    能供所供俱六種者亦更非也。

    若深秘釋。

    義釋雲。

    複次深秘釋者。

    塗是淨義。

    如世間塗香能淨垢穢息除熱煩。

    今行者以等虛空阏伽洗滌菩提心中百六十種戲論之垢。

    以住無為戒塗之生死熱煩除滅得清涼性。

    故曰塗香。

    所謂華者是從慈悲生義。

    即此淨心種子于大悲胎藏中萬行開敷莊嚴佛菩提樹。

    故說為華。

    燒香是遍至法界義。

    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

    菩提心香亦爾。

    随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焚。

    解脫風所吹。

    随悲願力自在而轉普薰一切。

    故曰燒香。

    飲食是無上甘露不生不滅之味。

    若服此味果德成就更無過上時即名入證。

    故說為食。

    所謂燒者是如來光明破暗之義。

    言至果地時心障都盡得無盡慧遍照衆生。

    故說為燈。

    若豎說者一一地中皆具五義(一)若橫說者一一門中皆具五義(二)若秘中深秘釋。

    此五供養菩薩三摩地各有三種身及四種曼荼羅身。

    若像真體用同一。

    即是大日經是五菩薩各有字印形。

    金剛頂經大三法羯磨四種會中各有三十七尊義。

    若六大和合出生五菩薩身。

    若以六大色畫五菩薩像。

    是大曼荼羅身。

    若五菩薩所持三摩耶若真若畫是三摩耶曼荼羅身。

    若五菩薩種子真言若說若畫是法曼荼羅身。

    若五菩薩三密動作若真若雕是羯磨曼荼羅身(三)大日經三種身同後三不重說。

    若秘秘中深秘釋。

    法如如如如智五法具足流轉生死修行萬行證入菩提。

    五法一如常無升降譬如水波性相皆水。

    真如變現性相常如(四)。

     問。

    若爾今世行人修五供時所有香華等物正攝何釋。

    答。

    今于此物。

    具前四釋。

    故有智者捧香華時應作是念。

    如彼三世中諸佛菩薩等修行五供養。

    我今亦如是修行五供養。

    如雲大日如來昔修香華等行感得此妙華布地胎藏莊嚴世界即其義也(一)次作是念。

    淨心為塗香萬行為妙華功德為焚香果德為飲食智慧為燈明供養自心中心王大日尊心數曼荼羅。

    三界唯一心。

    心外無别法。

    以心供養心。

    色心不二故(二)複作是念。

    五供諸色塵六大所和合大曼荼羅身。

    顯形等諸色手印标幟等三昧耶法身。

    真言色聲中文字句義等法曼荼羅身。

    供養自身佛四處威儀等羯磨之法身。

    我今四法身諸佛同一體(三)複作是念。

    我今奉獻諸供具一一諸塵皆實相。

    實相周遍法界海。

    法界即是諸妙供供養自他四法身。

    三世常恒普供養。

    不受而受哀攝受(四)此偈高野和尚後命上船之日。

    留唐小師追所馳送。

    大唐有雲。

    青青翠竹總是法身。

    郁郁黃華無非般若。

    豈非此義乎。

    天台判雲。

    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色塵法界皆作佛事。

    尤合此宗。

     胎藏金剛菩提心義略問答抄卷第二 保安五年三月二日書了一校了點校了 金剛佛子順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