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曼荼罗抄卷上

首頁
    菩薩。

    持地之右又置堅固意菩薩。

    如是上首諸尊。

    又各于其左右畫諸眷屬。

    以自圍繞也 秘密品雲 北方地藏尊密印次當說 先作莊嚴座在因陀羅壇 大蓮發光焰間錯備衆色 于彼建大幢大寶在其端 是名為最勝密印之形像 複當殷勤作上首諸眷屬 無量無數衆彼諸慕達羅 寶作于寶上三股金剛印 寶掌于寶上一股金剛印 持地于寶上二首金剛印 寶印手寶上五股金剛印 堅意于寶上羯磨金剛印 一切皆應住彼漫荼羅中 義雲。

    北方地藏菩薩印(大因陀羅輪也)于金剛輪中作寶莊嚴地(所謂在中先置座也)地上畫蓮花。

    具種種色。

    花上作幢。

    幢頭安寶。

    不畫形但畫幢也。

    若作此印者極上色者。

    此是形相也。

    此說名最上形。

    是歎也。

    若作此印于諸印中最為勝上殊妙也。

    彼中畫印殷勤作之也。

    此菩薩有無量眷屬。

    今略說彼上首者如左。

    寶作菩薩印三股金剛在于寶珠之上也(但于寶地之上作印也。

    若畫形者亦坐蓮。

    如地藏法也)寶掌菩薩作一股金剛。

    安此金剛在寶上也。

    持地菩薩作兩頭金剛安于寶上是也(于一股中有五股形。

    如前印也)寶印手菩薩印作五股金剛置寶上(即是五佛金剛也)堅意菩薩作十字金剛(即羯摩金剛也)亦置寶上也。

    右一切皆彼漫荼羅中安置者。

    皆于方輪中作寶地。

    地上置寶寶上有印也 (私依文示之。

    是地藏都中之别也别壇準思) 第七虛空藏壇 軌雲 西方虛空藏勤勇被白衣 圓白悅意壇大白蓮花座 持大惠刀印如是堅利刃 鋒銳猶冰霜住清淨境界(雲雲如文) 具緣品雲 次複于龍方當畫虛空藏 勤勇被白衣持刀生焰光 乃與諸眷屬正覺所生子 各随其次第列坐正蓮上 今說彼眷屬大乘菩薩衆 應善圖藻缋谛誠勿迷忘 謂虛空無垢次名虛空惠 及清淨惠等行惠安惠等 如是諸菩薩常勤精進者 各如其次第而畫莊嚴身 義雲。

    次于西方畫虛空藏菩薩。

    被鮮白衣左手持蓮花。

    花上有大刀印。

    刀印上遍生焰光。

    及諸眷屬皆坐正蓮花上。

    此菩薩持如來等虛空惠。

    所以持大刀者。

    利惠之标幟也。

    被服白衣明白淨無垢。

    是其教門外飾也。

    譬如虛空無所分别亦無積集。

    而世間萬像依之以生。

    今此法門亦爾。

    于畢竟空中出生不思議自在之用無有窮盡。

    如大集虛空藏經中廣明。

    故名虛空藏也。

    此中法門眷屬。

    所謂虛空無垢菩薩虛空惠菩薩清淨惠菩薩行惠菩薩安住惠菩薩。

    亦如前次第左右列之。

    所以皆雲等者。

    明此上首諸尊複各有無邊眷屬也。

    其形相皆如圖說 秘密品雲 西方虛空藏圓白悅意壇 大白蓮花坐置大惠刀印 如是堅利刃鋒銳猶冰霜 自種子為種智者當安布 及畫諸眷屬印形如法教 虛空無垢尊應當以輪印 輪像自圍繞具足在風壇 虛空惠商佉在風漫荼羅 清淨惠白蓮在風漫荼羅 行惠之印相當以車契寶 上插青蓮花在風漫荼羅 安惠金剛蓮在風漫荼羅 略說佛秘藏諸尊密印竟 義雲。

    西方虛空藏菩薩即是文殊會中西方部主也。

    作圓壇極令明淨鮮白。

    坐白蓮上手持刀。

    若不畫菩薩形者但畫刀。

    其刀極利如霜(如是謂如是堅利也)又堅固以種子字而圍繞之。

    智者以自種子而種子之。

    即是安本種子也。

    亦本圍之還以輪圍之也。

    此本即是字也(私雲。

    亦本巳下文。

    檢二十本。

    在下虛空無垢菩薩之次。

    但是字也作是自也)次列眷屬上首菩薩。

    彼印形如教。

    謂皆依教如法作也。

    虛空無垢菩薩(私雲。

    檢二十本。

    上亦本巳下十六字在此)印作輪(即四股刀輪也)置風壇中。

    輪亦自圍之也。

    虛空惠菩薩印于風壇中置商佉(即半月壇也)清淨惠菩薩畫白蓮印在風壇中。

    行惠菩薩印于風輪中置商佉。

    商佉中插青蓮。

    住惠菩薩印于風輪中畫青蓮華。

    華上置金剛也 (私依文示之。

    虛空藏都中之别壇準思) 已上四菩薩壇持誦不同不出之故。

    今私示之 又義釋明第二重文殊等四菩薩壇了雲。

    凡于大悲藏壇中。

    文殊一會凡四菩薩。

    随以一菩薩為主置于中壇。

    餘者各于第二院案方而列。

    第三院置八部也。

    若是大悲中第二院者。

    假令以觀音為部主。

    其金剛部及佛頂等。

    并依方位而列為第二院。

    其第三院置八部。

    即不須置文殊會菩薩也。

    若釋迦會者即如上說(更問之)此說是定義也(此事更問審也) 私雲。

    蘇悉地菩薩壇軌經等并不說之。

    可思 右者依法曼院前大僧正正慶算命以東睿山天海藏禦本書寫為興隆佛法被入法曼藏 貞享二(乙醜)年五月十九日 筆者秀圓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