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天竺曼荼羅中尊)(位也。
有一曼荼羅。
今世流布之。
諸尊座位多異經說。
自是一途。
安公對記雲。
是天竺曼荼羅。
雲雲。
今)(案此軌諸會文。
初後依經具緣品秘密品藏品印品等。
明諸尊壇相方位乃至印真言等。
中間依彼天竺曼荼)(羅明諸尊方位。
恐是示異說欤。
然近代學者不知其元意。
強會此經此疏令同彼曼荼羅。
方底圓蓋豈)(得合乎。
又應知諸尊略有十事。
一壇相。
二方位。
三座。
四形儀。
五持物。
六德行。
七種子。
八三昧耶形。
)(九印。
十真言也。
此中印真言出藏品印品等。
具如五卷抄。
種子即在彼真言中。
又如轉字輪品等也。
壇位)(座形持物出緣品秘品。
三昧耶形出秘密品。
此六并在此中明之。
德行通在彼此之中。
又諸壇相難知。
)(故以圖示之。
自下諸文以之準知。
軌文秘略讀者多迷。
善得意矣)
具緣品雲
彼東應畫作一切遍知印
三角蓮花上其色皆鮮白
光焰遍圍繞晧潔普周遍
次于其北維導師諸佛母
晃曜真金色缟素以為衣
遍照猶日光正受住三昧
複于彼南方救世佛菩薩
大德聖尊印方名滿衆願
真陀摩尼珠住于白蓮上
義釋雲。
次于東方内院。
當大日如來之上畫作一切遍知印。
作三角形。
其銳下向。
純白色光焰圍之。
在白蓮花之上。
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大勤勇印也。
亦名諸佛心印。
三角是降伏降魔障義。
謂佛坐道樹。
以威猛大勢降伏四魔得成正覺。
鮮白是大慈悲色也。
如來師子奮迅大精進力正為是事因緣。
乃至放大悲光常遍法界故。
雲普周遍也。
次于大勤勇北至于北維置虛空眼。
即是毗盧遮那佛母也。
佛母義如般若經佛母品中廣說真金是如如實相之體。
畢竟淨句是彼教門之外飾。
故曰缟素猶日光。
恬泊一心人乃能見此故。
其标幟猶如天女住于正受之像也。
次複于大勤勇南至于南維作一切諸佛菩薩真陀摩尼印。
此是淨菩提心無邊行願之所集成。
常能普雨世出世間一切财寶諸救世者皆從性淨蓮花台中見如是寶故。
雲住于白蓮花上。
阿阇梨言。
此是通一切印。
亦可于諸方面皆置之。
若諸佛菩薩經中不言所持印相者。
執此無價寶珠皆得也
秘密品雲
複次秘密主如來曼荼羅
猶如淨圓月内現商佉色
一切佛三角在白蓮蓮華
空點為标幟金剛印圍繞
從彼真言主周匝放光明
以無疑慮心普遍而流出
義雲。
次初明諸佛曼荼羅。
即佛部。
正覺者最初說也(雲雲)
(私雲。
疏圖也。
其緣疏雲。
其銳下向。
今此上向。
可詳)
又雲。
作此佛部曼荼羅。
作圓曼荼羅。
其圓如月。
中白如具色。
此圓中先作白蓮花。
花上畫三角。
此三角中作赤色。
其中畫佛像(作何佛更問)繞三角以金剛圍之。
如圖也。
繞三角置點。
點标(更問)其外輪作光。
如卻敵形也。
圓外周匝安點(今疑。
此點一一皆是本尊之位。
更問或可置字)光普皆流出者。
為(或本作謂)想光從佛身中流出。
漸次流布在三角外也(真言主謂本尊也。
遍身有光流出)前大壇中亦有三角印。
與此用處不同。
前者但是印。
此中置佛或置印。
作法圓異于彼也(安公雲。
作阿佛者。
即大日也。
如卻敵形者。
如輪寶形也。
私雲。
此與八印中威德生印義同也)又雲。
此但是秘密曼荼羅也。
若作扇底迦等。
方圓赤白。
及天等各依本也。
雖作圓曼荼羅。
然本尊等座有方有圓。
各依舊也(安公雲。
)(以此文屬此中。
但疏中在後。
似亂。
更檢)
(私雲。
是安公圖也。
今謂都中之别欤)
又安公雲。
若别作者。
則遍知印為内院。
三三昧耶乃至一切法平等開悟三十印諸尊為次院。
世天為外院。
随五種事雖改壇形。
而其中諸尊座等各依本也。
随樂安中及作五事(雲雲)
佛部别壇三重
佛部别壇中台有二文。
一準不動壇釋可安九尊。
二準諸壇例可安部主。
第二重有二文。
一依大悲壇釋以三部眷屬為第二重故。
觀音安中。
金剛部佛頂等為第二院。
二依佛母壇以大日諸三昧為第二院故。
佛頂安中。
佛眼等為二院(巳上)
私雲。
所指諸文多不分明。
各臨其文善思擇之
私雲。
經别說二壇。
一佛母。
二諸菩薩。
準軌在遍知院佛母壇(安公雲。
佛母别壇名佛母曼荼羅。
亦名虛空眼曼荼羅。
亦名)(諸佛菩薩母)
秘密品雲
複次秘密主先說曼荼羅
諸佛菩薩母安置壇形像
方正真金色金剛印圍繞
最勝曼荼羅今當示尊相
彼中大蓮華晖焰遍黃色
中置如來頂超越于中分
而至三分位應作如來眼
自住光焰中遍布彼種子
義雲。
次說佛母曼荼羅。
前布置曼荼羅形。
先應知此謂金色。
前但列名未說尊形及印。
今列之也。
先作曼荼羅。
金剛色。
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