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曼荼罗抄卷上

首頁
    以如是普眼攝受群生。

    既不先時亦不後時故。

    作中年女人狀不太老不太少也。

    青是降伏色。

    白是大慈色。

    其妙在二用之中故。

    令二色和合不青不白也。

    其像合掌。

    掌中持此青蓮花。

    手面皆向觀音。

    如微笑形。

    通身圓光。

    如淨金色。

    被服白衣。

    首有發髻作天髻形。

    不同大日發冠也。

    觀音左邊置聖者毗俱胝。

    其身四手。

    右邊一手垂數珠鬘。

    一手施願印。

    左邊一手持蓮花。

    一手執軍持。

    面有三目。

    如摩醯首羅像。

    首戴發冠。

    如盧遮那發髻冠形。

    所雲持者。

    如言地持萬物。

    即是載承之義也。

    其身潔白圓光圍之。

    光中具有黃赤白三色。

    不純白純赤純黃故雲無主。

    凡黃為增益色。

    白者寂光色。

    赤者降伏色。

    以此三昧光中兼具三力。

    是故用為标幟也。

    次近毗俱胝左邊畫得大聖尊。

    如世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為大勢。

    言此聖者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為名。

    所以持未敷蓮花者。

    如毗盧遮那實智花台既成果已。

    複持如是種子。

    普散一切衆生心水中。

    更生未敷蓮花。

    此尊迹同是處。

    亦能普護一切衆生潛萌之善。

    使不敗傷念念增長。

    即是蓮花部持明王也。

    次于明王左邊畫明妃耶輸陀羅。

    譯名持名稱者。

    身真金色。

    以諸璎珞莊嚴。

    令極端嚴如天女之像。

    右手持鮮白妙花枝。

    果葉相間長條茂好。

    其花或有初疱。

    或有欲開。

    或有正開敷者。

    若五若十乃至數十。

    左手持缽胤遇花。

    亦是西方勝上之花也。

    以得大勢明王主安立一切衆生菩薩種子。

    而此明妃主含藏出生此中種種功德故。

    其被服标幟皆與此義相應也。

    多羅之右置半拏羅嚩悉甯。

    譯雲白處。

    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為名。

    亦戴天發髻冠襲純素衣。

    左手持開敷蓮花。

    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故。

    此三昧名為蓮花部母也。

    次于觀自在菩薩下置何耶揭唎婆。

    譯雲馬頭。

    其身非黃非赤。

    如日初出之色。

    以白蓮花為璎珞等莊嚴其身。

    光焰威猛赫奕如鬘。

    指甲長利雙牙上出。

    首發如師子頂毛。

    作極吼恕之狀。

    此是蓮花部忿怒持明王也。

    猶如轉輪王寶馬巡履四洲。

    于一切時一切處去心不息。

    諸菩薩大精進力亦複如是。

    所以得如是威猛之勢。

    于生死重障中不顧身命多所擁伏者。

    正為白淨大悲心故。

    用白蓮璎珞而自嚴身也。

    已如法建立觀音諸眷屬竟” 秘密品雲 複次秘密主觀世自在者 秘密漫荼羅佛子一心聽 普遍四方相中吉祥商佉 出生缽昙花開敷含果實 上表金剛慧承以大蓮印 布一切種子善巧以為種 多羅毗俱知及與白處尊 明妃資财主及與大勢至 諸吉祥受教皆在漫荼羅 得自在者印殊妙作标相 何耶揭哩婆如法住三角 漫荼羅圍繞嚴好初日晖 當在明王邊巧慧者安立 義雲。

    作方漫荼羅。

    内畫商佉。

    商佉上有蓮花。

    蓮花上有金剛。

    金剛上又有蓮花。

    花上置觀音菩薩。

    或可安印或安字也。

    諸印上皆安種子字。

    謂商佉金剛及花上也。

    其次院安大勢至等處。

    周遍作光。

    勿生疑慮也。

    以本種子巧皆安置之而作種子也。

    空處當置七白吉祥。

    一一皆有二使者。

    此經但略言之。

    自别有觀音部法中具載。

    當别詳檢也(更問)明王資财主是能自在施與求者也。

    及大勢至等如法作之也。

    作得自在之尊轉标相印也。

    當殊妙作之。

    如馬頭在三角壇中畫之也。

    如法作之住三角中。

    其餘諸尊亦各有形色等别。

    及方圓半月三角等皆如廣本也前所雲須通五事。

    謂形色印本尊及位即此事也(如畫彼尊。

    合作河色。

    及形像等各各有印)前者大悲藏生是都會壇(二十品雲嘉會壇)今此中随三部各各别有也。

    如此中蓮花部壇。

    中胎是吉祥壇。

    壇以觀音為主。

    胎外留空地。

    空地外即是第二坐位也。

    悉置觀音部諸尊。

    餘盡如作大壇法。

    其空處亦置十方佛。

    其第三坐位亦置八部衆等。

    準前可解也。

    三角中猶如日出之晖。

    謂日初出赤黃色也。

    在明王側者。

    在大勢至側也。

    若作馬頭漫荼羅者。

    當在三角中置之。

    在外三重漫荼羅亦皆随之作三角也。

    作此時●何●耶●疙哩●嚩在中。

    即移觀音替居勢至之處。

    餘眷屬皆圍繞之。

    餘皆回互可以意得耳(安公雲。

    白吉祥)(此中部主。

    加五眷屬一忿怒為七。

    私雲。

    前者以下明别壇也。

    自下亦爾。

    諸壇之來亦各明别壇也) 私雲。

    都中别 私雲。

    都中之别也 馬頭壇 馬頭别壇 蓮華部别壇三重 蓮花部别壇中台有二文如前。

    第二重有二文。

    一準大悲壇文以三部眷屬為第二院。

    二依當部眷屬為第一院。

    馬頭别壇亦準之 第四文殊壇 軌雲 佛子應谛聽次東第三院 施願金剛壇四方相均普 衛以金剛印當于彼中作 火生漫荼羅内心複安置 妙善青蓮印 智者漫殊音(私雲。

    文珠名妙音。

    故雲漫珠音欤) 本真言圍之如法布種子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