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挑的都是身強力壯的人,剩下來的隻有老人、學生和女士,再有一個死亡的話,剩下的隻能坐以待斃。
還不如趁着人多的時候搏一下。
如果自己找不到最佳方案,那就先破壞對方的節奏感,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隻不過剩下的人之間的信任感已經消失,難以共同完成一些事情,隻能通過一些人為事件去激發他們的本能行為。
如果光靠自己一個人突然行動來刺激别人,反而有被人誤會、被人圍攻的可能,應該找一個人來演一場對手戲才行。
那找誰來演一場大戲呢?當然不能找兇手,如果找兇手的話,反而容易假戲成真,弄巧成拙,把自己逼入最危險的境地。
所以,首先必須排除最有可能是兇手的那個人。
那兇手是誰呢?首先排除自己,這個可以明确,那麼剩下還有三個人:安娜、伯頓和姜恩娜。
将這三個人排列組合,有三種可能性:
第一,三個人都是兇手,是同謀。
這個可能性極低,因為如果成立的話,自己早就死了。
第二,兩兩同盟。
這又有三種組合,安娜與姜恩娜,安娜與伯頓,姜恩娜與伯頓。
這就需要測試。
吳非首先測試了姜恩娜,因為姜恩娜力量最小,又不是專業的宇航員。
他向姜恩娜訴說了自己的計劃,讓她假裝發瘋,跑到後艙去拿焊槍,然後自己到後艙去和她發生沖突,故意扭打用焊槍點燃周邊,加劇危急程度,引出兇手。
因為這種行為會導緻同歸于盡的後果,相信兇手一定會出現。
當然,他在說的時候非常小心,雖然背着衆人,但一直沒有離開前艙。
結果姜恩娜迅速同意并單獨去後艙了,其間沒有和别人有太多溝通。
那她和其他人同夥的可能性就消除了,因為作為同夥,她至少得和别人對個眼神,可她什麼都沒做,隻是充分扮演着她的角色就走了。
如果姜恩娜和别人不是同夥,那麼安娜和伯頓就有可能是同夥。
少了一個姜恩娜之後會如何呢?
伯頓是剩下的人當中最強壯的一個,如果他和安娜是同夥,姜恩娜離開了,他們一定會對自己動手。
其實這招很兇險,姜恩娜離開以後,吳非心裡一直有些忐忑。
所以吳非讓姜恩娜到後艙以後,先去拿焊槍,萬一出現問題可以馬上帶着殺傷性武器來救自己。
然而,他們并沒有動手,隻是互相保持距離,警戒地看着對方。
那就排除了同夥的可能性,當然吳非還是要通過後續的一幕來激化矛盾,看他們是否會相互配合先制服自己或者姜恩娜其中的一方,可伯頓和安娜都沒有參與,隻是站在邊上觀察。
那麼他倆是同夥的可能性就更低,因為兩人一點配合都沒有,放棄了這個好人内鬥的機會。
如果是單獨作案呢?
首先,吳非的懷疑重點就是最強壯的伯頓,就如同伯頓的第一懷疑對象是吳非一樣。
如果伯頓是兇手,其實他是有實力迅速制服吳非和兩個女生的,但他卻遲遲沒有動手,隻有一種可能,就是因為他非常謹慎,不希望以一敵三,即使對方是一個學生和兩個女人。
可能的解釋就是失重狀态下,平衡能力比單純的蠻力更重要,他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那怎麼辦呢?就先減少一個人。
讓姜恩娜離開,造成隻有一個學生和一個女人的情況。
可伯頓還是沒有動手。
那就再進一步,引發和姜恩娜的沖突……結果伯頓還是沒有參與,一副第三者的樣子。
那也就排除了他的嫌疑。
如果是姜恩娜呢?讓她去後艙拿焊槍、手握殺傷性武器,會不會是一個很糟糕的決定呢?
并非如此,這反而是吳非最高明的地方。
一個最弱小的女子,殺了這麼多人,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躲在人群當中。
如果将她分離開來,拿上殺傷性武器還發瘋要殺人的話,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她身上,她反而沒有辦法再進一步制造兇案。
唯一可能傷害的,就是擋在面前的吳非。
吳非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這就是這招最危險的地方。
不過,畢竟是三對一,而且焊槍看上去威力十足,卻不能一下子殺死人,他相信就算萬一遭到攻擊,邊上的伯頓和安娜也不會完全袖手旁觀吧,艙内的醫療設施也可以及時救助他,可看到安科爾被姜恩娜燒焦的樣子,吳非一陣冷汗,沒想到姜恩娜個子雖小,卻那麼兇悍。
幸好她是自己這邊的。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兇手是安娜。
但是,吳非始終沒有将安娜設定為兇手,他的這個行動并沒有篩出安娜。
他希望測試另兩個人以後,排除了别人,再把重心放到安娜身上。
何況自己和伯頓始終在一起,安娜并沒有動手的機會。
其實當吳非通過一系列的行動排除了姜恩娜和伯頓的嫌疑以後,他在一瞬間真的以為安娜是剩下的那個最有可能成為兇手的人,曾經一陣心悸。
但是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安科爾機長就跳了出來。
那是第三種可能之外的一種可能,那種可能就是吳非先前想到的,一個滿足所有可能性的兇手。
這個兇手并不在這剩下的三個人之中,而是隐藏在了穿梭機中的某一處地方,雖然吳非當時并不能确認他躲在哪裡……如果這個穿梭機上有什麼隐藏位置,并沒有展示出來呢?
那就索性